人夫,再接再厉,窝囊
谁能想到,如今连“窝囊感”都有了细分赛道。
以雷佳音为例,不管是成名作《我的前半生》陈俊生还是拿下视帝的《人世间》周秉昆,都与“窝囊感”结缘。作品人物烙印加上本身外形就有一种“皱皱巴巴”的疲惫感,只要他将自己堆在某个角落,整体看上去就是又认命又委屈,仿佛生活里的中年“窝囊男”。
他是委屈型“窝囊”,最经典的画面就是《人世间》中父亲觉得周秉昆没出息,句句都往心上扎,他边哭边结巴地说“事实就应该说吗?”,简直是把一直寻求认可的孩子的委屈展现得淋漓尽致。
白客,不仅是内娱第一beta,也是“窝囊感”代言人,既适配爱情剧中被霸道总裁半夜叫来的冤种医生朋友,也因为在电影《年会不能停》的“班味”表现,被认为适配事业剧中的冤种打工人,主打全方面“窝囊”。
与雷佳音不同,白客是讨好型“窝囊”,即使他心中有千言万语的吐槽弹幕,面上还是任劳任怨为老板朋友老婆孩子鞍前马后,有一种被生活磋磨过后视死如归的平静,以及仿佛出自于身体本能的卑微“乙方感”。
郭京飞则与前两位都不同,他是“发疯式”窝囊,擅长在窝囊中爆发,在沉默中发疯。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我是余欢水》里的表现,当一个人的生活衰到极致,就会有一种“有今天没明天”的疯狂反击,不一定有实际效果,但一定给到自己情绪价值。
除了这三位公认的统治“窝囊感”三巨头,网友还提名了沈腾,从他以往的春晚角色来看,倾向于“啃老式”窝囊,如果上述几位是一个家庭的女婿,那么沈腾一定是这个家庭备受宠爱的小儿子,一边没心没肺地啃老,一边时不时吐槽几位姐夫没有眼力见。
白宇也是“窝囊感”赛道备选之一,他在《乔家的儿女》里“白头发滋滋往外冒”的大哥形象深入人心,所以他的窝囊是拖家带口的“操心式”窝囊,仿佛总是会被家庭杂事牵绊,任劳任怨地为一大家子付出。
与此同时,这几位演员也都被认为具有“人夫感”,某种程度上,“窝囊感”与“人夫感”密不可分,只是需要根据具体人物和事件来控制这两种感觉的倾向。
总体而言人夫感是在外兢兢业业,在家勤勤恳恳,表面上不言不语,但能给到对方强烈的安全感,在亲密关系中较为正向,人设本身也更有苏感。窝囊感则是人夫感下延伸的感觉,它比人夫感更多了一点怂和唯唯诺诺的搞笑属性,更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从如今网络上关于“窝囊”引发的讨论,再到这几位演员的特质,以及这类型角色在影视作品中的笔墨愈浓的趋势,都能看出来在男性角色形象的评判上,观众的认知变化,同时,这对演员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思路,不论角色性格属性,只要找到适配的角色,演绎出其所具备的特质,就有可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角色“统治区”。
去贬义化的窝囊感
从前的语境下,“窝囊感”对于影视作品里的男性角色是一种“贬义设定”,彼时家庭伦理剧和霸道总裁剧盛行,窝囊角色不是在婆媳大战中毫无作用的丈夫,就是在爱情关系里被霸道男主横刀夺爱的弱势男配。这种“窝囊感”,多出自于外在的评判,主要展现的是一种他人对其人格上的轻视。但如今“窝囊感”却被赋予了新的感觉,它更倾向于内在的气质,甚至有由内向外的空间让创作者给人物预埋搞笑包袱或者是让人设更加讨喜的性格特点。
“窝囊感”的去贬义化源于当下观众对于这类型角色的关注讨论程度变化,从人设角度来看,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剧中的中年男性角色人设自带“爹味”,经常性沉浸在自我表达中无法自拔。这对于观众来说已经形成审美疲劳,甚至是有了抗拒心理,急需另一个方向的人设类型来“对冲”爹味。
而“窝囊感”较重的角色,相对来说“爹味”较轻,甚至是另一个极端,有着“付出型”人格,非常期待被认可。以《人世间》周秉昆为例,他虽然孝顺善良,但却“没出息”,也一直不被父亲认可。这类型角色往往连自己的人生都控制不了,更难以指导别人的人生,“爹味”无的放矢。所以反倒是让很多观众能够接受,恰逢其时地得到了观众的喜爱。
其次,“窝囊感”是生活气息较为浓厚的设定。相比于要么十项全能,要么一往情深的悬浮失真的偶像剧集男性角色人设,“窝囊感”男主更贴近现实生活,也就更拥有人物弧光。他们可能有过反抗但最终摆烂,可能极度压抑到爆发,总之一切行为有迹可循。而一旦有了清晰完整的行为逻辑,也让人物更能为观众所理解和共情。
郭京飞在《我是余欢水》里演绎了极致的中年失意男,老婆要离婚,工作出问题,自己的生命也似乎快走到尽头,而现实生活中的中年人或多或少也会遭遇一定程度的中年危机,所以对于观众来说是能够感同身受的,而他后来的“发疯”也是很多观众想做而不能做的,这就给观众一种“心理代偿”,能够满足自己想要的爽感。
从人物关系来说,“窝囊感”男性角色的情感关系是被制约的,是有来有往的,这就让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线都更有看点。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这类角色会因地制宜展现出他们性格上的依赖性和搞笑性,与其他强势、更有光环的男性角色做出区分,而与其相匹配的女性角色往往更加独立有思考,呈现出一种与传统模式不同的反差感,而这样的关系模式反倒是符合当下潮流,能够给到观众不一样的体验。
降低“爹味”,生活感强,在人物关系的诠释上也能给到观众新的火花,这也就让“窝囊感”从之前偏向贬义的内涵逐渐被观众赋予新的修饰意义,也给有着这一特质的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甚至作为男主角来展开属于他的故事。
条条“赛道”通罗马
“窝囊感”角色在当下能够备受关注,和演员的演绎密不可分,这类型角色本身有一定的人性灰度,没有绝对的黑白,演员演得越真实,越能够演出他们身上所谓的人性,越能体现他们的演技。正因为他们将这些角色诠释得浑然天成,这些角色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带有纯负面滤镜,可以说是又一类型赛道,为演员们打开了思路,不一定只演传统意义上“高大上”的角色才会有出路,能够在自己适合的、有特色的类型中诠释好角色也是一种成功。
对于演员来说,首先要是找到和自己契合的角色类型。这些演员能够杀出重围,就是因为内在气质与角色特质适配,不管是外形的生活感,还是内在的平静感,都有种被生活打磨过的痕迹。换句话说就是这样的角色如果不是由他们来饰演,观众也想不到谁能更加胜任这样的角色。
此外,演员们也抓住了角色特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到极致,气质与能力缺一不可。以白客为例,他一方面是找到了角色与生活的对照,之所以能够演出打工人的“班味”,就是因为他确实有过上班打卡的经验,甚至据他所说就算是出演《万万没想到》王大锤成名之后,也有一段时间还在拿五险一金,这就是他的原始生活积累。
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自己的表达来让角色变得鲜活,比如《年会不能停》中他对着下属叫您,在员工拍视频的时候将工牌翻过去避免拍到,遇到问题自言自语给自己洗脑,甚至爆发之时细数自己受到的委屈,种种细节的表达都能看出来他对这个角色有自己的思考,不仅贴近了角色,也引发了观众的共情和“怜爱”。
如果演员和角色的融合达到一定默契,其实还能用表演来弥补角色的性格缺陷。比如雷佳音在电影《热辣滚烫》里出演渣男,但是很多人对这个角色不会有非常强烈的情感宣泄。这就是因为他演出了一种“受害者”的感觉,仿佛在一系列事件中他也是身不由己。
这就能看出来演员对于人性的了解与刻画,很多人在犯错误的时候不会承认自己有责任,而是第一反应就将自己扮演成“受害者”,甚至会倒打一耙将错误推给真正的受害者。而雷佳音演出了这种伪装的人性,甚至本身并不尖锐的气质大大增加了说服力,让观众有种就算是想要送刀片给这个角色,也会有一圈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总而言之,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只要演员能够诠释到位,都能烙上自己的印记,而在这条赛道上细心钻研,能够呈现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经典人物,说不定也会像这几位演员一样,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结语
不论是“窝囊感”还是其他人物性格特质,其实角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坏之分,观众关注角色的重点也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对演员来说,想要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最重要的不是抓住某类角色的“风口”,而是从自身出发适配角色、钻研角色,达到与角色你中有我、“合二为一”的至臻之境,那么自己的演艺之路必然会打开局面,获得更多机会。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