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头条!见证真实,坦诚分享!Witness the truth, share honestly!

关于城市头条   网站公约   用户协议   侵权投诉指引    本网矩阵   官方微博   sitemap   城市号入驻/登录

「长镜头」《哪吒2》“钞能力”继续释放!光线传媒节后大涨153%,影视寒冬就此过去了吗

2025-03-08 00:42来源:华夏时报编辑:采小编

哪吒,长镜头,节后,寒冬,大涨

「长镜头」《哪吒2》“钞能力”继续释放!光线传媒节后大涨153%,影视寒冬就此过去了吗(图1)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两年前,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哪吒2》能带动中国电影票房进入70亿时代,这个愿望在当时被嘲笑为“痴人说梦”。然而,随着今年春节期间《哪吒2》(《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这部电影的口碑持续发酵,70亿这个目标已经被远远甩在后面,截至2月12日晚上7点,其票房超过94亿元,总票房预计将超160亿元。

喜爱《哪吒2》的网友们戏称,对王长田70亿言论的心路历程,已经从当初的“脱离群众大放厥词”,逐渐演变为“唱衰魔童居心何在”。此时的王长田,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主投《哪吒2》的光线传媒不仅收获了中国影史最高票房,在资本市场股价也像坐了火箭,自节后开盘便节节攀高,截至2月12日收盘累计涨153%,王长田本人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在经历数年寒冬后,《哪吒2》极大提振了整个影视行业的信心。然而,这也激发了业内的深度思考,《哪吒2》的路径是可以被复刻的吗?影视寒冬是否会因为《哪吒2》的成功而就此扭转?这一切恐怕没这么简单,业内人士认为,《哪吒2》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与其寄托于市场走势,影视从业者们更应该做的,是对作品进行更认真的打磨。

资本市场情绪高涨

成为中国影史新的票房冠军,《哪吒2》仅用了9天时间。目前,这部电影的口碑仍在持续发酵,除了在中国大陆市场已经达到的票房规模,《哪吒2》登陆海外市场,预计还将收割一波热度和票房。猫眼专业版的最新票房预测数据显示,《哪吒2》总票房将超160亿元。

《哪吒2》如此受市场宠爱,主投《哪吒2》的光线传媒,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在资本市场,自2月5日开盘以来,光线传媒的股价不断刷新纪录,2月5日—7日,以及2月10日—12日,涨幅分别达到20.04%、18.01%、3.41%、19.99%、20%和20%,其中包含了四个涨停,目前股价为24.12元/股,节后累计涨幅达到153%,市值达到707.59亿元。

而王长田作为光线传媒实际控制人,身价也水涨船高。据光线传媒2024年三季度财报,其最大股东为光线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7.4%,天眼查显示,王长田持有光线控股有限公司95%的股份。

“资本市场会给光线传媒一个比较高的评价。”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哪吒2》的票房还在继续上涨,其收益会不断突破大家的想象空间,而且这部电影在海外市场当前的预售情况是一票难求,另一方面,《哪吒》这个IP后续还会有各种周边收益,现在才刚刚开始,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光线传媒还有不少的市场机会。

《哪吒2》票房屡创新高,再加上今年春节档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人次纪录,市场情绪不断走高,不仅是光线传媒,A股影视传媒板块节后一直在持续拉升,连涨六天,2月12日,横店影视涨停,华谊兄弟、万达电影、幸福蓝海跟涨。

光线传媒“钱景”明朗

光线传媒到底能从《哪吒2》中分到多少钱?“新一季度(2025年一季度)的财报还没出来,但是票房破了纪录且还在不断上涨,预计一季度财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呈现。”张毅说。

虽然《哪吒2》还在上映,最终票房还没有确切的数字,但光线传媒在2月5日发布了一则关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的公告,从中可以粗略估算出该公司在这部电影中的大致收入情况。

公告显示,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截至2025年2月4日24时,《哪吒2》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48.4亿元,而光线传媒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亿元至10.1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目前94亿元的票房,光线传媒的收入大概在19亿元左右。不过,这个数据只是粗略估计后的结果,光线传媒在公告中提醒,《哪吒2》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版权销售收入及海外地区的发行收入等尚未结算,该影片的票房收入等营业收入与公司实际可确认的营业收入(包括但不限于影片于院线、影院上映后按确认的票房收入及相应的分账方法所计算的收入及其他收入)可能会存在差异。

如果单单以19亿元来进行对比,这个数据已经超过光线传媒2023年全年的收入(15.5亿元)。记者翻阅了光线传媒过去十年的财报,从营收来看,这家公司2015年-2017年都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长;直到2018年,由于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影视市场受到一定影响,光线传媒营收同比大幅下滑19.09%;2019年,由光线传媒主投、独家发行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最终票房超过5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同年,该公司参与投资的《疯狂的外星人》《千与千寻》《我和我的祖国》《误杀》等电影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让光线传媒迎来一个丰收年,营收同比大涨89.7%至28.3亿元。

但紧接着,由于疫情突然侵袭,线下经济遭受打击,电影市场首当其冲,光线传媒2020年-2022年的收入也受到很大影响,分别为11.6亿元、11.7亿元和7.55亿元;直到2023年,疫情结束,线下经济开始恢复,全国电影票房创下四年来新高,光线传媒投资、发行并计入2023年财报的票房的影片包括《深海》《满江红》《交换人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等,总票房约为84.6亿元,这一年的营收也同比大涨104.74%至15.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大雨》《第二十条》《草木人间》《扫黑·决不放弃》等电影热映,光线传媒营收同比大幅增长53.37%。

经过2023年和2024年的调整,再加上《哪吒2》这部影片的成功,光线传媒应该可以暂时走出前几年的业绩阴影。据该公司2024年三季度财报,目前还在推进中的动画电影项目有《三国的星空》《去你的岛》《大鱼海棠2》《相思》《朔风》《非人哉》《涿鹿》《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姜子牙2》《茶啊二中2》《昨日青空2》等。

市场形势如何变化

虽然艰难的三年已经过去,但其实影视行业一直未真正走出寒冬。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642.66亿元;2020年遭遇断崖式下跌,票房总数较2019年下降三分之二至204.17亿元;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为472.58亿元,较2020年增长131.5%;2022 年再遇大幅下跌,总票房为300.67亿元;2023年全国电影票房为549.15亿元,较2022年实现大幅增长;2024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425.02亿元,较2023年出现下滑。

可以说,2023年和2024年应该是电影市场恢复的两年,但从数据来看,整体市场的表现并不稳定,而且2024年的票房较2019年仍然有200多亿元的差距。

不过,2025年的春节档为今年的电影市场开了个好头,单单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就达到95.1亿元,当然,《哪吒2》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此外,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5年国内总票房已经超过170亿元。

这是否预示着,影视行业的寒冬过去了呢?

《华夏时报》记者就此通过邮件采访了光线传媒方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张毅对本报记者表示,不能因为目前的市场表现就断定影视寒冬已经过去。“其实电影市场的需求一直都在,遇冷是因为好的作品、突出的作品不多,未来电影市场是否能继续保持春节档的强势劲头,更关键在于是否有好的作品出现。”

张毅进一步指出,从过去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均GDP超过一定数额后,居民的消费会由纯物质的消费转向文化层面的消费,电影正是文化消费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市场的机会是一直在的。

的确,尽管一部电影在商业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这两大因素,“人和”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过去这段时间,记者在各大社交平台看到众多网友自发对《哪吒2》进行宣传,并愿意进影院二刷、三刷,而这样自发的行动,还是来自于对作品的认可,以及作品本身过硬的实力。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长镜头」《哪吒2》“钞能力”继续释放!光线传媒节后大涨153%,影视寒冬就此过去了吗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    

标签: 哪吒   长镜头   节后   寒冬   大涨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6-2024 城市头条公众媒体平台 csttcn.com chengshitoutiao.com 城市头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城市头条媒体平台《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24SR0880993

关于城市头条 | 本网管辖法院:辽源市龙山区人民法院 | 用户协议 | 侵权投诉指引 | 政策隐私

城市头条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城市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为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城市头条仅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不提供任何上传发布服务,更不提供任何广告投放,文章中标注来源“采小编”的为机器人采集大数据结果,不代表本网观点,城市头条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如认为侵权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之规定请邮件通知删除(不必诉讼),依据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网络服务平台不承担赔偿责任:news@newsgo.com | 或点击城市头条撤稿删除通知 我们收到立刻删除。 备案号:城市头条媒体平台《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24SR0880993吉ICP备2020008037号 吉公网安备220400020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