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我很,而为,抱歉
《哪吒》是个好电影,起码从票房来看是这样。
但电影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却不敢恭维。
比如哪吒修仙,第一关是土拨鼠。一群土拨鼠在吃东西呢,哪吒指着人家的鼻子说,“还吃,收你们来了!”然后就开始打土拨鼠。
哪吒为什么要打人呢,是土拨鼠干了什么坏事吗,他们只是身份上是妖精,然后在吃东西而已,凭什么要成为哪吒修仙进阶的工具呢?
六神磊磊在视频号上,谈到《封神演义》原版的哪吒形象,形容他更是一副蛮横不讲理,情绪很不稳定,动不动就打人的官二代姿态。这样的角色,虽然蕴含了很多“反抗精神”,但是对于底层的土拨鼠来说,是不是也挺惨的?
哪吒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绝非太过正面,之所以这个形象还被记忆至今,是因为“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这是对于父权尊卑次序的一种挑战。而哪吒的反叛意识其实是针对自己的,只有在向自己动手的时候,他身上才有了点哲学性的意味,正如加缪所说, “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命题”。除此之外,原版《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就是在仗势欺人,带来了很多灾难。
饺子导演新编的《哪吒》用“魔丸”的说法,等于是给哪吒解套了,还会唤起观众对他的同情。但是原著的哪吒却恰恰因为仗势欺人惯了,才给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其实即便是饺子拍的哪吒,也时常流露出性格极不稳定的特点,情绪一上头就要去打人,经常把别人给误伤了。不要问理由,问就是我要怎么怎么样,问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但问题是,凭什么这个世界就要围着你转呢,就因为你武功高,是被选中的人才吗?所以就可以伤及无辜了?土拨鼠在吃东西呢,你凭什么让人家不要吃了呢。
很多观众反映,自己看完了影片下来,却对申公豹或是土拨鼠这些形象共情,唯独很难共情到哪吒。
因为哪吒这种天选之子,实在是太过偶然,普通人一辈子也无法达到哪吒拥有的起点,换句话说,他的剧本只是属于他自己的。
从现代社会的运行来看,守规矩,乖乖吃饭的土拨鼠更有实际意义,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不给这个世界添麻烦,不去纠结谁是谁的棋子,没那么多的身份焦虑,能活一天算一天。更重要的是,不去欺负别人。无论是能力上还是意愿上。
电影中的哪吒是缺少反思的,他武力高强,但是却一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不知道自己在三界之中的位置。逞勇斗狠是在行的,甚至在一些特殊的关卡,还能够彰显主角光环,进行变身,但是他却一直不知道自己真的在挑战些什么。
“是魔是仙我说了算”,这些语言看似过瘾,但却经不起推敲。深层次则反映了哪吒还是陷于极深的身份焦虑的。土拨鼠不需要焦虑这些,他们只在被打的时候觉得:身而为土拨鼠,我很抱歉!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