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结局
前不久,印度悬疑电影《因果报应》传闻将要引进国内院线。《因果报应》豆瓣评分8.6分,可以说是今年印度的一部高口碑奇片。
这部电影最引人注意的部分,来自于它的剪辑手法(下文有关键剧透)。
《因果报应》
正因为影片有意凸显角色的某个侧面,我们先入为主地认定,男主角马哈拉贾是个傻愣荒唐的理发师。
因为垃圾桶丢失,他硬要到警局报案,哪怕惹得警察勃然大怒,哪怕耗费巨资贿赂,他也要找回这个名叫“拉希米”的垃圾桶。
没错,马哈拉贾像给宠物取名字一般,给垃圾桶赋予了温情的昵称,和女儿一起将“拉希米”当做家人。
然而等到高潮段落,影片才抖出真相:找垃圾桶是假,替女儿报仇是真。
马哈拉贾陡然变成了悲情受伤的父亲,他此前不过是在忍辱负重地装傻充愣,冷静克制地复仇,才是这个深藏不露的男人真实的一面。
不仅如此,影片还通过剪辑调整叙事时序,让马哈拉贾和歹徒赛尔旺之间产生因果联系,从而扯出报应不爽的冥冥天意。一唱三叹,剪辑显然帮了大忙,让这部单调的复仇片,增色不少。
说到底,《因果报应》里的非线性叙事,与盖·里奇和昆汀式的非线性叙事迥然不同,它的剪辑手法更具功利性。
隐藏男主角的关键举动,插入大量混淆视听的支线故事,或者扰乱交叉剪辑造成的共时效应,影片无所不用其极地制造迷局,刻意引导观众进入思维误区,最后来一招当头棒喝,给出谜底,显示出睥睨众生的“高级感”,这就是《因果报应》的爆款秘诀。
可如此一来,影片的割裂感、混乱感就太过明显了。
前半部分是冗长拖沓的喜剧段子,时不时又加点血腥惊悚的动作场面,就连重要的角色之一——警监,也变得面目模糊,既是厚颜无耻的“黑警”,又是鼓励私仇的“义警”。
说白了,《因果报应》就是当年的《误杀瞒天记》,它们都有着印度商业片最激烈的情绪煽动力,目的便是让观众宣泄情绪,爽完就了事。
不过,如果真能引进,还是很期待走进影院过一把瘾!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