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
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又在近日斩获英奥最佳影片的《利益区域》的海报是最近几年设计得最出色的电影海报之一。
海报下方,是一家亲友在草地上享受阳光的场景,但笼罩着他们的不是蓝天白云,而是一大片纯然黑暗。这片黑暗从他们头顶蔓延而上,直到虚无的尽头。
这很难不让人想到导演乔纳森·格雷泽的前作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皮囊之下》里,那片吞噬一切的黑暗深渊。
《利益区域》
自1956年阿伦·雷乃那部伟大的《夜与雾》之后,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太多关于二战大屠杀的影像,但乔纳森·格雷泽的《利益区域》再次告诉我们,对这一浩劫的影像呈现远没有被穷尽。
当导演将《皮囊之下》属于科幻惊悚片的战栗质感完美嫁接到大屠杀这个历史现实题材时,一种异质的存在被凸显出来:一个既现代又非人的“Zone(区域)”。
这种异质与非人性,从电影的第一刻就开始建立。片名出现之后,银幕在一片深沉黑暗中凝滞了很久,只有米卡·莱维令人不安的非和谐配乐不断徘徊,然后你能听见一阵恐怖的轰鸣声,仿如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嚎叫。
在这个感官上令人震颤的序幕之后,却是一片明媚的田园风光,一个绿色草地上慵懒美好的野餐场景,直到我们发现,这是德国军官鲁道夫·赫斯一家的生活日常。
而这位鲁道夫·赫斯,正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最高指挥官,是骇人听闻的“最终解决方案”的核心执行者。
虽然改编自马丁·埃米斯出版于2014年的同名小说,格雷泽的电影其实和原作已大相径庭,但他有意保留了“利益区域”这一核心概念。
“利益区域”指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周边大约65平方公里的区域,大部分管理集中营的军官及其家属就居住于此。在与人间地狱仅一墙之隔的区域里,是和谐的美好生活,仿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的再现。
赫斯的家是一栋两层高的方正宅子,算不上奢华,但足够雅致,也足够舒适。屋外大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有温室和花园,还有一个别致的游泳池。霍斯的家人们会在这片草地上聊天嬉戏,享受生活。电影的大部分篇幅,就聚焦于他们的日常。
为帕夫利科夫斯基的《冷战》和《修女艾达》掌镜过的波兰摄影师卢卡什·扎尔为《利益区域》营造出一种冷静的画面风格,我们仿佛在透过一个监视器,去观察一个“普通”德国家庭的生活。
看他们如何每天若无其事地平静度日,看桑德拉·惠勒饰演的妻子如何为家庭琐事而烦恼,为孩子顽皮而焦虑,为丈夫调职而生气,为维护自己在此营造的完美生活而努力。
旁边的高墙与铁丝网、河面上满布的焚烧灰烬、集中营持续的机器轰鸣、偶尔传来的枪声与惨叫、焚尸炉那耀眼的血色火光映照在黑夜之上的末日景象,似乎全都不存在。
镜头一直指向死亡的边缘以外,就像在惨剧面前刻意移开视线,然而就是这种视而不见,让“集中营”这一概念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清晰起来:那是被集中隐藏的死亡。
没有一个死者出现,没有一丝血腥显露,但当幽灵般的背景噪音飘来,当焚尸的火焰投射在这精致的文明生活之上时,奥斯维辛超过100万的冤魂此时表现出一种不在场的“在场”。
格雷泽在《利益区域》中所指向的已不只是纳粹大屠杀本身,更是背后那已被无数当代哲学家拷问的“现代性”,那根植在现代文明中的道德与非道德,如何造就了泯灭生命的非人性。
他试图用影像去诠释汉娜·阿伦特所言的“平庸之恶”到底是何模样,去探讨阿多诺那句“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也是不可能的”里的“不可能”,到底源自一种怎样的人类状态,同时他也试图用影像去回答,在对奥斯维辛进行过无数的控诉与凝视之后,我们依然需要怎样的创作,去直面人类最残酷的一面。
当电影最后突然穿越回当代,当奥斯维辛遗址里清洁工那一丝不苟的清洁场景被细致展现时,格雷泽带来了最后一击:大屠杀对于纳粹而言,也是一次为实现理想人类图景的“清洁”。
我们不禁自问,深植在现代文明之中的非人性真的能够消除吗?
这令人不安的画面不仅指向二战那个特殊的时刻,更指向整个现代文明的历史。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