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湖南人,湖南,第七集,天下
长沙潇湘大道边的两尊雕像背后,藏着什么故事?湖南人为什么总是操心国家大事?《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今天播出第7集《湖南人为什么崇尚“心忧天下”?》,带您了解湖南人心忧天下的故事。
在长沙的潇湘大道边,有一尊雕塑,一条船上,一位着清朝服饰的男子正与一位弯腰坐着的老人在讨论着什么。这是道光二十九年的一个冬夜,39岁的左宗棠第一次和林则徐在湘江边上的相遇。也许是因为太激动,左宗棠登船时不小心摔到湘江里去了,一身湿透,林则徐还开玩笑说这个见面礼太隆重了。
两人寒暄过后,立马就讨论起英法沙俄对中国局势的影响,聊了一个通宵。临别时,林则徐将自己流放新疆时的笔记,收集的地理,边防包括俄国动态的资料全部都给了左宗棠。虽然那时候左宗棠没有半点官职,但是林则徐有预感,这个年轻人,以后会做点大事出来。果然,二十多年后,收复新疆的就是左宗棠。
一个平头百姓,为什么操心着国家大事?如果大家去湖南湘阴左宗棠的故居柳庄,就可以看到他书房里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后来,青年毛泽东把它改了两个字,作为新民学会的宗旨,叫“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所以,很多人总结湖南精神时,用到“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其中的“心忧天下”就是从这来的。
说到这,大家马上也会想到岳阳楼,因为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实际上,范仲淹根本就没有来过湖南,更没登过岳阳楼。他之所以高度凝练出忧乐精神,可能还是因为中华大地上那些心忧天下的人,当然也包括一部分湖南人。比如屈原,又是“恐皇舆之败绩,”又是“哀民生之多艰”,终其一生都在牵挂着国计民生。
再比如贾谊,一生给汉文帝写下了多达58篇谏言,惟愿国家变得更好。当时有个叫邓通的人,因为为汉文帝吸过脓疮上的血,汉文帝给了他一座铜山,允许他自己铸钱,叫“邓通钱”。贾谊身在长沙,这事本来跟他关系不大,但他立即写了《谏铸钱疏》,说这会导致民间出现假币云云。奈何汉文帝“已读不回”,贾谊空有一腔热血,不禁忧怀愤懑,32岁的人生短得就像流星。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王船山、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蔡和森等等。那为什么湖湘文化里会饱含忧乐情怀?我想,可能离不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士大夫精神。也可能跟湖南的移民文化有关系,洞庭水系通江达海,战乱带来民众迁徙,所以湖南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自然就有了“天下”的这么一种心理状态。尤其是今天,我们说“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强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今天的心忧天下,这个天下的范围就更广了。
编辑 | 沈易 实习生王雪雯
一审 | 杜振裕
二审 | 许志强
三审 | 唐宏顺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第七集:湖南人为什么崇尚“心忧天下”?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