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没人,女明星,不值,替她
1.9英里,开车8分钟,走路39分钟。
这是当我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我和诺丁山的距离。
别人提到伦敦第一个想到的大概会是白金汉宫、大本钟、伦敦塔桥之类的标志性建筑,但对我这样的浪漫喜剧狂热爱好者来说,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诺丁山。
毕竟那里是茱莉亚·罗伯茨那部《诺丁山》的背景地点。
片子讲的是美女大明星和普通男人(年轻休·格兰特版)在伦敦偶遇并坠入爱河,它曾是我心情不好时就必回看的“灵魂感冒药”。
是的,我的脑子就是看这种片子看坏掉的(bushi
来伦敦的飞机上,我重温了这部电影,然后又在这个城市高强度city walk了整整两天,后知后觉地发现,这确实是一个爱情故事,同时也藏着一些能让人挺过痛苦时刻的温柔智慧。
我还路过了女主在伦敦住的丽兹酒店!
每次重看老电影,都经常被故事的尺度给吓到。
《诺丁山》也不例外。
看之前我都忘记了,电影里男女主前面约会的很长时间里,女主其实是有一个明星男友的,而且她并没有主动告诉男主。
虽然电影里的一些小片段能看出,这个男友绝非良人,但不管怎么说,女主前半段绝对算是精神大出轨了的。
这样一个女性角色,要是放在当下的国产影视作品里,不被天打五雷轰就算不错了,怎么还可能最后得到男主的爱呢?
而且片子后面她也没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追夫火葬场”,她跟男友分手后再找到男主,然后坦诚地说出“我只是一个女孩,站在一个男孩面前,请求他来爱她”,男主死装不到半天就立马服软了。
我倒不是说出轨本身有什么值得洗白的,只是我看到这样的剧情,还是会感慨一下,当初那批给我们造梦的欧美浪漫喜剧里,对女性角色的道德标准其实并不高。
只要这个女生性格底色是不错的,那就算她有点道德瑕疵,也不影响她得到真爱的奖赏。
《BJ的单身日记》里,女主还同时跟两个男人约会呢,最后不也在一团乱麻的日常里打起精神,过得愉快潇洒么。
当男频都忙着在给男性开后宫的时候,现在有些言情反而在不断强调女主多么纯洁多么完美,可我反而更喜欢千禧年前后流行的这种,女生哪怕做点错事也不会被生活毁掉的剧情。
另一个让我恍然意识到时代变了的细节,则是男女主的初遇。
他俩最初产生交集,是因为男主拿着橙汁在街上走时不小心撞到女主,泼了人家一身,为了弥补对方,男主就提出自己家就在对面,女主可以借自己的洗手间清理一下,并且可以借他的电话叫车。
这是一个完全不可能发生在当下的情节。
毕竟现在手机已经是所有人的外置器官,不带手机谁敢出门?怎么可能还需要去别人家打电话?
而且吧,不要说女明星了,现在就算是普通女生也不敢去借用陌生男性家里的洗手间吧。
这种时候确实会觉得,打动人的浪漫故事越来越少可能也不仅是编剧和导演的问题,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浪漫故事比以往都难发生的年代里。
不单单是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圈子变小的问题,而且陌生人之间的互信越来越难,如今的我们也很难那么纯粹地去相信爱情这个东西了。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心态的变化,这次看《诺丁山》,我觉得有意思的反而是一些爱情之外的细节。
比如女主设定是大明星,但她也蛮喜欢在街上和男主瞎溜达的,而且根本没有路人主动打扰他俩。
小时候看没觉得不对劲,长大了看就当是剧情设定接受了,这次来伦敦看了一下之后,反而觉得,在这地方嘛,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伦敦的路人跟这里的天气一样,有种不管你带没带雨伞天都要下雨的冷淡感。
我去看大本钟和议会大厦的时候就阴雨绵绵
倒不是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要是他们擦肩而过撞到你大概率会跟你道歉的,但路边就算是有个醉汉在那儿大跳脱衣舞,他们至多也就瞄一眼就匆匆离去。
所以要是真有人在路上看到明星谈恋爱,大部分人可能也就淡定地走过去,顶多回家在饭桌上跟家里人聊两句。
不过我想了想,这是一群从小就吃着皇室辛辣瓜长大的英国人,看热闹的阈值可能确实高点。
毕竟后面在剑桥游船的时候,划船的小哥就一直在跟我们科普查尔斯国王当初在剑桥考试如何差,连自己的保镖都比不过。
这是我在游船的时候拍的康桥本桥!
另一个我特别喜欢的点,则是电影里男主的亲友团,他们根本就是英国版《老友记》!
这群人里有三位的关系非常神奇,男主最好的朋友娶了他曾经最爱的女生,但三个人依然还是好朋友,甚至男主这个单身汉还经常去他俩家里谈心,聊得晚了就在沙发上过夜。
听起来是不是蛮混乱的?
早几年我也完全不能理解这种友谊,感觉每次看这个电影脑子里都自动把这段忘记,直到这次重看才注意到这个细节。
但我现在会觉得,有些人和人的关系确实可以承载很多复杂的东西的,尤其是当一群人已经当了十几二十年朋友之后。
也许对男主来说,比起为了回避爱情的失落,失去两个可以交心的朋友才是更痛苦的。
我觉得人成长的一个标志就是,我们开始越来越明白什么东西对自己更重要,开始发现有些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放不下。
这次在伦敦我去的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是西敏寺,就是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结婚的那个地方,我觉得西敏寺跟《诺丁山》里的这三个人给我的感觉有一种很微妙的相似。
英国有很多君主一辈子都跟西敏寺有关,加冕于此,也安息于此。
除了他们,英国的很多伟人也被安葬在这里,比如像牛顿、霍金这样的科学家,还有简·奥斯丁、查尔斯·狄更斯这样的大文豪。
没来之前我完全不能想象,一个听起来如此严肃庄重的地方,所有人其实都在墓碑上走来走去。
是的你没有看错,来这里,你可以直接在写了《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的狄兰·托马斯的墓碑上溜达过去(不过他的遗体安葬在别处)。
除了早期君主的那些华丽棺材之外,整个西敏寺只有一块无名战士的墓碑不能行走于其上,别人都是随便看随便走的。
在这些伟人的墓碑上溜达过之后真的会放下不少事情,倒不是说我一下子有了什么开悟,而是被这些墓碑提醒,再伟大的人生到最后也会变成一块小小的墓碑,然后突然觉得很多自己纠结很久的事情不过是一件小事。
或许这就是看电影和旅行的意义之一吧,我们可以在别人的故事里,别处的景色中,看到一些让自己变得更开阔、更放松的东西。
然后带着这点感悟,以一种稍微更自在一点的心情,回到自己的生活里。
虽然写这篇推送时我在伦敦,但当我把这篇文章改完排版,已经在剑桥了,给大家送上剑桥傍晚的圆月。
(除了我拍的照片外,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作者:海底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