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头条!关注生活,用心倾听!Pay attention to life and listen attentively

网站公约   用户协议   侵权投诉指引    政策隐私   城市头条官方微博   热点关键词   sitemap   城市号作者入驻/登录/注册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

2024-07-24 00:41来源:澎湃新闻编辑:采小编

都是,直拍,故事会,过日子,专访

每次碰到新题材,直到播出最后一刻,导演王圣志都还在“撕扯”自己。和他搭档多年的执行总导演杨䶮描述说,因为要求高,老王每天都要喝一点酒才能睡得着,之前拍一部熬夜的纪录片,拍到凌晨三四点,大家都回去睡觉了,早上七八点,又会在酒店大堂看到“老王在那边抽一支烟”。

究其根源,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王圣志一边挠头一边感叹,“怎么办呢……我和我的团队一直都是站在纪录片的边缘,试图突破。”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1)

《赶集故事会》海报

腾讯视频最近热播的纪录片《赶集故事会》,以36段大集上的故事,明修集市美食,暗度“真实的日子”。王圣志并不那么喜欢别人叫他美食纪录片导演,他认为,自己其实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

和此前团队拍摄的纪录片《早餐中国》略有不同,集市时间都很短,半天左右就结束了,下一个集市可能要再等三四天,长期蹲守拍摄明显不适应制作逻辑。

杨䶮解释说,“最大的难度在于,可能拍到的这个人,下一次出来发型也变了,或者瘦了晒黑了,西瓜的季节一过了,西瓜他也不卖了,不来了,从剪辑的角度,观众会跳戏。”

于是,王圣志把《早餐中国》里所有的导演都拉到一个集市上,最多的时候有九组导演,同时撒网在一个集市上,每个人拍不一样的故事。王圣志和杨䶮拍偶遇,大家靠着彼此之间的默契来操作整个项目,用杨䶮的话来说,“一个共创连接的方式,每个导演说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的角度,很奇特,我们只拍半天,但能拍出一个30分钟的片子,可能放到其他团队是很难去执行操作的。”

山东费县大集,自然“野蛮生长”;陕西焦岱大集是“碳水天堂”;海南兴隆大集,尽享“水果自由”;沈阳造化大集,一片“蘸酱世界”;云南澜沧大集,集萃“异域美味”;四川牛佛大集,满满“古镇风情”。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2)

《赶集故事会》剧照

曾著有《浪食记》的作家王恺看片后评论说:“人人都有过往,但又都不说过往,情深总在人群背后才流露而出。都是最表层的浮生景象,欢乐的气氛背面,有每个人自己的人生。感觉是个视频版的‘清明上河图’。”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3)

《赶集故事会》海报

希望不断有突破的王圣志对于这一次新的尝试,还是抱有遗憾,他表示,“这部纪录片还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摇摆,我们对传统纪录片的留恋还在,做得不够彻底……如果下一次再做同类型的话,我会全部依赖发现系统,导演自己在现场随便发现,随便玩。”

王圣志人生当中第一次去集市是七八岁时,妈妈拎着一窝兔子去隔壁镇的集市上去卖,赶集的心情是复杂的,“我小时候的赶集是跟物资匮乏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片子里面那么快乐。对我来说,一窝兔子养大了意味着家里的开销有了。有一年,我把一张五块钱给弄没了,回家被骂,之后就顺着早上赶集路线到处找,后来在一片番薯地里发现五块钱被大风刮到了一个番薯梗上。现在我都不愿意去回想这些。”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4)

《赶集故事会》剧照

“大集上的东西真的那么好吃吗?”记者问。

杨䶮坦言相告,“当地人的口味就是在那片土地上养成的,他觉得那个东西就是好吃的,其实是没有对比。之所以甘之如饴,可能是他童年的味道,故乡土地的味道。所以,我觉得我们可能不太有资格去评价这些集市上的食物。非要说好不好吃,只能说没想象中那么好吃。”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5)

总导演王圣志在《赶集故事会》拍摄现场

【对话】

短视频的速度跟体量让我着迷

澎湃新闻:你一直想用碎片化去打败碎片化,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个想法?

王圣志:从《早餐中国》开始就一直在实践这个想法。短视频时代来了,导致我也很喜欢刷短视频。每次看到各种人去探店,看完了都意犹未尽。有时候他们只是拍美食,然后说价格,并不关心那些来来去去的普通人,我却急于想看到这些人,这一餐以后就开始各自一天的人,我那个时候就很想去问问这些吃早餐的人,深入聊聊,你吃完早餐去干吗,也想问问老板娘,你为什么要开店,烦不烦累不累,我希望能从言谈间看到日常生活。

我纠结的是,希望沉浸进去一个故事,但短视频的速度跟体量又很让我着迷。

澎湃新闻:把《早餐中国》定义为美食纪录片,你会心存芥蒂吗?

王圣志:我认为它只是一半的美食纪录片,更多的是直面现实,关怀现实。

澎湃新闻:如果观众只看到了美食,没有看到那一面……

王圣志:也没关系……你看到了好吃的也行,看到另外一层我更高兴。《赶集故事会》同样是这个理念,一以贯之。从赶集你看到快乐也可以,也有可能你看到了悲伤。用的都是短视频的形式,没有什么我原创的语言,都是我从抖音上学来的语言,是模仿他们平时拍片的样子。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6)

《赶集故事会》剧照

澎湃新闻:短视频带来的刺激感比较强,集合几个短的又变成一个长的,后劲一样吗?

王圣志:说到点上了,当看了大量短视频后,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恐惧,比如说,像我口渴的时候喝一杯茶解渴,刷短视频则越刷越渴,刷到最后就很甜腻。

我的理解是,当我把同样的短视频五六个排在一起的时候,它就不只有甜了,还有其他口味,酸的,辣的,咸的,当我把这些不同口味串在一起的时候,它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7)

《赶集故事会》剧照

纪录片最终是要给人带来温暖和安慰

澎湃新闻:我们常强调纪录片的张力,七分要卸掉两分,那个张力会更足,会更有后劲,对此你怎么看?

王圣志:自然,短视频都必须把弓拉满,普通人身上没有戏剧性,他们是用增加魅力的方法,我们反其道,完全祛魅。

卖鱼大哥,除了父亲过世,儿女也需要牵扯很多负担和重任,我们坚决把这部分内容弱化掉。包括羊汤姐,所有哭泣的画面也会剪掉。如果是短视频,一定会把最戏剧性的放在最开始。因为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受苦人”。

如果都把这些戏剧性的东西拍出来为了赚取眼泪,张力拉满,真的会安慰到人吗?我们做的恰恰是把大量戏剧性的东西压掉,用趣味的方法把生活最平淡之处展现出来,他们是谁?他们不就是我们邻里街坊吗?苦难都像冰山压在水下最深的处,只露出一点点尖,更多的是求生的状态。大家都不容易但大家都还生机勃勃,我觉得纪录片最终是要给人带来温暖和安慰。老话不是经常说,重要的是把日子过下去。

澎湃新闻:做拐杖的李大爷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做的东西四不像才好,才能让人去遐想。”这几乎就是在讲,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世界。

王圣志:我跟杨䶮两个人拍片的理念,和李大爷的拐杖很像,我们从来都不是学院派的,我们对日常生活的那种兴趣,喜欢生活中的种种即兴,我们几乎站在纪录片边缘,但我们只有在纪录片的边缘才有可能去突破边缘,发现新的选题,发现新的角度,发现新的结构,但愿我一辈子都是个“业余导演”,我才不要做“专业导演”。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8)

《赶集故事会》剧照

澎湃新闻:如何理解赶集的空间逻辑叙事?

王圣志:我们也花了很长的时间来琢磨大集,开始是从菜市场开始拍的,拍了两个样片以后,都不对。因为菜市场全部是固定摊位,菜市场的这个空间决定了以经营为主,批发,卖掉,赚取其中的差价。更多的是小生意的故事。不像挑的这几个大集,都不是以做生意为主,大部分家里剩余的东西拿来交换,在这个空间里面赚钱的欲望气息不强,所以相对来说,大集更容易发生温暖人心的故事。

好多年前,我曾经在这个大理的一个沙溪市集上见过一对老姐妹。她们是在村子里面一起长大的闺蜜,各自嫁去了另外一个村庄。她们有一个“半月之约”,半个月聚会在那个集上,随便摆一点自己绣的荷包或者小手帕。有时候整个上午一个都没有卖出去,但两个人就在那边嘀嘀咕咕,聊了一上午。这挺让人感动。你可以猜测她们在家里没人陪她们说话,于是她们来到集市这个空间,可以和年轻时候的朋友说说体己话。

批评家陈培浩老师说过,在大集这样的空间里,人和人不止相遇,还有相爱。你会发现,集市上很多都是全家老少一起出动,大人都会把孩子带在身边,卖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他们把集市当作人生课堂。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9)

《赶集故事会》剧照

大集吃的是人情味儿

澎湃新闻:以前的大集是物资匮乏,现在的大集给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王圣志:我想起了游神,所有的人都像是被打了一种“迷幻药”,集体无意识跟着神乱转。你可以闻到身边人发出来的汗味,跟人挤在一起时的那种碰撞的快乐,人终于又可以在集市里面相遇,高兴地挤来挤去。现在人平时都在刷手机,大部分的人都“蜗居”,一个蜗牛一个壳,现在的集市,就是陈培浩说的“反蜗居”。终于可以把那个壳扔掉,一具具肉身挤在一起。人最终要活在人群里面,要活在一段关系里面,哪怕这个关系只是短暂的买卖关系。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10)

《赶集故事会》剧照

澎湃新闻:更主观的解说词会影响视听叙事吗?选择网红博主入镜会有顾虑吗?

王圣志:我每次改这个解说词的时候,其实都在冷嘲热讽。嘲讽现在的城市生活以及消费社会里面的一些观念,也希望有主题化的对比,让大家偶尔听进去一句。也许可以向集市的人学习过日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断网断电了,我们该怎么生活?

选择自媒体人其实过滤了一些不足够真诚的人。后来进入到镜头里的这些人沟通跟整个接触过程下来,他们内心的打开程度其实很大,像耿总就说,一天的流量只需要赚到200元,就能把这天过下去了。他不是想靠这个流量发家致富,没有那样不切实际的想法,反而真的很踏实地想,比如一天要花180,那我赚到200就赚了20,可以用这20去给一个老奶奶买一份早餐,让她今天来赶集的时候也有一个好心情。

别的博主,目的也很单纯,就想让外地人看到山东集市的风采,看到他们的风土人情,让外地的人更多地去山东旅游,来费县打卡,这就是他们最朴实的愿望。我觉得在拍摄他们的过程当中,整个的状态跟心理预期,反而是得到了更多意外的收获。

他们的出现变成了一种符号,变成了一种象征。

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图11)

《赶集故事会》剧照

澎湃新闻:美食纪录片现在的瓶颈是什么?怎么突破?

王圣志:有句评论是“看似繁花似锦,其实烈火烹油”,同质化确实严重。大集上的东西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毕竟和已经精致化的餐饮比起来,它比较粗糙,但是杨䶮说过,看人家排队,就想挤上去看一看,大家一起吃,那个氛围使得这个食物更好吃了,吃的时候还可以和摊主聊天,那种亲切已经超越食物本身,吃的是人情味儿。

我始终觉得,最好的美食类型是回到一方水土,由于地理的局限,由于没有受到网红美食的改造,保留了那种有缺点的美食,比如说县城的美食,比如说乡镇的美食。总之,“破绽百出”的美食,只有这些东西,未来我才会愿意去拍。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专访|《赶集故事会》导演王圣志:一直拍的都是“过日子”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    

标签: 都是   直拍   故事会   过日子   专访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6-2024 城市头条公众媒体平台 Csttcn.com ChengShiTouTiao.Com 城市头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城市头条媒体平台《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24SR0880993 | 本网管辖法院:辽源市龙山区人民法院 |用户协议 | 侵权投诉指引 | 政策隐私

城市头条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城市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为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城市头条仅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不提供任何上传发布服务,更不提供任何广告投放,文章中标注来源“采小编”的为机器人采集大数据结果,不代表本网观点,城市头条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如认为侵权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之规定请邮件通知删除(不必诉讼),依据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网络服务平台不承担赔偿责任:news@newsgo.com | 或点击城市头条撤稿删除通知 我们收到立刻删除。 备案号:城市头条媒体平台《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24SR0880993吉ICP备2020008037号 吉公网安备220400020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