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观影,这十部
来源:英国卫报
翻译:issac
校对:朱溥仪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用更为现世的参考标准着手整理了一份科幻片的片单。
他决定寻找的这些科幻电影故事都发生在地球上,没有外星人或入侵情节,而是探讨在电影发行的那个年代人类存在的意义。
The Craven Sluck (1967) (暂无中译名)
这部是迈克(Mike)和乔治·库查(George Kuchar)的幻想之作,讲述了一位家庭主妇想要寻找刺激,而且都是在那些最不可能的地方。鲍勃·考恩(Bob Cowan)实际上扮演了两个角色。他既扮演了和家庭主妇有染的男人的妻子,又扮演了这一家庭主妇自己的丈夫。这是一次具有挑战性、不严肃甚至有点神经错乱的表演。他们拍片集资并不容易,但他们在创造力、想象力和智谋方面都独具匠心。
《没有男人的八月末》
(Late August at the Hotel Ozone,1967)
这是捷克共和国电影界内最受珍视的电影之一,同时也是这一影展中大量的后启示录电影之一。它是扬·施密特(Jan Schmidt)的作品,讲述了地球上最后一群女性,在森林中求生并且试图延续人类文明的故事。他们有些摇摆于返祖性和原始性的两个状态之间。这部电影非常阴冷无望、冷酷残忍,但也很美丽缤纷。
《千层糕》
(Przekładaniec,1968)
这是安杰依·瓦依达的短片,与他合作的是《飞向太空》(Solaris1972)的编剧斯坦尼斯拉夫·莱姆(Stanislaw Lem)。我认为后者应该是历史上最为广泛阅读的科幻小说作家,但在西方却并非那么出名。这部电影表面上是一个赛车手险些在比赛中让自己兄弟丧命的喜剧。他自己也差点儿死了,但事出后,他移植了他兄弟身上一半的器官。
保险公司拒赔医疗费,理由是他的兄弟并没有真正的死亡,因为他还活在他兄弟的身体上。这部电影表现了我们在美国索赔医疗保险费被拒时所面临的问题,是一出令人迷惑的荒诞剧。
《杀出狂人镇》
(The Crazies,1973)
乔治·罗梅罗(George Romero)用了很少的预算,却能拍出这么一部极其令人愉快又快节奏的作品,实际上还同时在两个层面探讨了美国社会,振聋发聩。在第一个层面上,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宾夕法尼亚的小镇上的居民因为军方的病菌流入水源而受感染,每个人都变成了杀人狂魔的故事。
但其中也有在我看来是来源于普莱斯顿·斯特奇斯(Preston Sturges)电影的喜剧元素:这是一部关于细菌战的滑稽的悬疑电影,而且还是发生在美国家庭身上,表现反政府团体努力夺回自己的城镇的作品,当真是十分有趣。
《世界旦夕之间》
(World on a Wire,1973)
这是一部在70年代早期的电影,最初是为西德电视台制作的。我们和它关系密切,因为几年前,我们实际上曾经帮助过这部电影的筹资以及修复工作。这是一个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转身全新领域的绝佳例子。
法斯宾德能够将他那别具一格而强烈紧张的感受力与性感带入这一领域。从某个程度上来说,我认为这部作品对于其他未来乌托邦的叙事有着长远的启示和影响,其中包括《黑客帝国》(The Matrix)。(罗伊)
《老鼠救星》
(The Rat Savior,1976)
这部克尔斯托·帕皮奇(Krsto Papić)的电影是改编自亚历山大·格林(Alexander Grin)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努力奋斗却穷困潦倒的作家的故事,他被排斥驱逐,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弃儿。
他无意发现了让工人痛苦自己却在喝香槟、吃烤肉而大快朵颐的地下鼠族社会,然后作家试图告诉人们这一酝酿在城市地下水道的阴谋。这本质上是一个外来物种入侵的故事。但在那个时候它却被评论家们近乎荒谬地批评为是反共产主义的寓言。实际上,它本质是反集体主义,冲击了70年代中期的封建主义和因循守旧的集权主义。
《庆典》
(Jubilee,1978)
德里克·贾曼(Derek Jarman)的作品问世是在70年代晚期冷战的顶峰时期。他创作了一种根植于反建制、破坏一切的无政府主义之中的奇异美学。我认为每个人看完之后都不会不将其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做对比——这是一种因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俗常规以及社会结构中而产生的彻底的绝望。虽然这很下流、野蛮和十分朋克,但我还是希望孩子们看了之后会说一句「Fuck yeah!」
《末世纪暴潮》
(Strange Days,1995)
即使这部电影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了,但挑这部电影还是一个稍微偏向于当代的选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人们谈论虚拟现实对这代人的影响的时候,这方面会有两个拥有可见未来的领域:第一个是创造会产生共鸣的情境——比如像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里图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作品那样让你置身于美国和墨西哥的交界处,产生一种难以置信的共鸣感。
另外一个领域则是色情片。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完全展示了她对于亲密和性欲的观点,认为在未来它们只会发生在虚拟现实之中,这简直不可思议,非常准确而又贴合现在的时代。
《人造人》
(Teknolust,2002)
虽然琳恩·赫什曼-李森(Lynn Hershman Leeson)导演的这部电影已经十五岁了,但是电影里提到的克隆的概念以及性别与生殖的分离仍然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假说。李森在电影中不仅将性别与生殖分离开来,还在克隆人的概念中嵌入了人类贪得无厌的天性,这一能力让人赞叹。如今,真正的克隆技术正在向我们招手。李森一直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基于创作的科学实践感兴趣,而这部电影,正是两者的完美结合。
《她》
(Her,2013)
我希望能聊一聊观众们更熟悉的内容,因为我们想让这一系列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像《她》这样的电影显然对于讨论人们互动、交流、相爱的方式有着现代的意义:爱上一个人的思想、爱上一部机器——这些话题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