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电影
图源网络
电影《周处除三害》,火了。
从二月底点映至今,这部电影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之一。
它被张家辉评价为“5年来最好的华语电影”,甚至在和阮经天宣传另一部电影的采访中,张家辉也要帮它打广告。
有人说,这是因为春节档上的那三部电影实在是食之无味。对比之下《周处除三害》就显得格外耀眼,实在难以忽略;有人说,这部影片尺度大、够爽、够冲击,看完之后大呼痛快;也有人说,阮经天太出色了,真的很难不被他的魅力所吸引。
图源网络
不管怎么说,《周处除三害》都是一部值得聊一聊的电影。
与其说它足够精彩,不如说它足够特别。
至少在内地,我们应该不会见到与之相同哪怕相似的电影。
01
这电影的名字
就没几个人敢用:
“周处除三害”,单是这部电影的名字,听上去就有些反常规。
这个片名源于一个典故,出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据记载,少年周处身形魁梧,武力高强,却横行乡里,为邻人所厌。后周处只身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浪子回头、改邪归正,至此三害皆除。
其实真正知道这个典故的观众并不多,知道的其中有一大部分还是先看了电影,后来才了解了这个故事。
电影里没有一个角色真的叫周处,所谓的“除三害”也是一种暗指,观众从文字表面看上去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三害,搞不好还会联想到“除四害”,这种表达实属有些晦涩。
图源网络
对于一些固守传统的内地影视作品而言,这样的片名大概率不会出现。大家更喜欢使用一些听上去直接、简单、直白的电影名。
那些不够直白或者不够直接的,还要“被迫”接受改名的命运。比如巩俐主演的电影《中国女排》改名《夺冠》,奚美娟和吴彦姝两位老师主演的电影《春歌》改名《妈妈!》,孙俪罗晋主演的电视剧《卖房子的女人》改名《安家》……
也许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也许是为了让片名更有温度,但更多的都是为了避免歧义,避免争议。大多数片方总是想着,电影能正常上映就好了,未必在片名上一定要坚持的。
结果就是,内地大多数电影的名字都变得“安全”且无趣。
图源网络
相比之下,《周处除三害》就是个异类。
这更像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真得看了电影才能知道,到底谁才是“周处”,他又怎么个“除三害”。
02
一个反面人物的
临终遗憾:
以反面人物作为第一主角的影视作品并不少,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天下无贼》《无间道》等。这些影片的结局指向,要么反派改邪归正、被绳之以法,要壮烈死去,基本上还是指向了一个正向的世界观: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坏人定不会逍遥法外。
与这些影片相比,《周处除三害》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影片反派男主陈桂林,明明是一个反面人物,却被塑造得极像一位“正面人物”。他在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之后,只身干掉了排在台南通缉榜前两位的通缉犯。陈桂林,在那张通缉榜上只能排在第三位,连照片和名字都被粘贴得看不清。
他不甘心。
即便是死,他也不想无名的死去。他想死前留名,想被世人记得,想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好事”。
图源网络
故事讲到这里,“周处除三害”的典故出现了。
陈桂林想要效仿周处,除掉通缉榜前两害,然后再去自首,由此举“赢得生前身后名”,实现所谓的“人生无憾”。然而他并非通过正当的手段让那二位通缉犯被绳之以法,而是选择了一个最直接、最痛快的办法,那就是以暴制暴。
他选择把一切都放在了杀戮之中,“快刀斩乱麻”地结束这一切,追求刹那间的“功德圆满”。
03
不谈价值观
只讲人:
有人说,陈桂林特别像梁山好汉里的鲁智深——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说他是个绝对的坏人吧,那也不绝对。毕竟他还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从拯救洗头小妹小美这段剧情还可以看出,他不会趁人之危、见色起意,只是纯粹地杀人、救人。
说他是个好人吧,那也肯定不是。他能带着炸药去要债,能把追他的警察打坏一只眼,能血洗整个教会。他冷血、残忍、甚至可怕,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
这个人所呈现出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绝对是扭曲的。
图源网络
内地的电影,一定不会刻意去放大表现这样的价值观。这意识形态不端正,价值导向也不合理。这些故事情节的设置和认知,都是不符合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
黑帮、邪教、洗头妹……这些敏感人群及话题,更是内地电影的不愿触碰。人们更喜欢把设计暴力黑道的电影环境设置在神秘的东南亚,这让一切“黑暗”故事的发展都有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环境。
在台湾,讲述故事、创作故事似乎也能拥有相似的自由的环境依托,因而我们能看到一个更为纯粹的故事:人物形象纯粹,人物表达方式纯粹,他就是单纯地表达自我的感受,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无奈的还是绝望的。
这部影片没有回避无奈,而是放大了无奈,释放了无奈,在无奈中展现了一种“众生相”,让所有的挣扎、纠结与不甘,都在强烈的“破坏”中达成结局。
人,或许永远是挣扎的。
图源网络
饰演陈桂林的阮经天自己也曾坦言:“这个角色逼着自己去面对过去的孤独、不堪和软肋,表达当下真实的愤怒,真实的绝望,在绝望和困境中依然想要抓住些什么。”
陈桂林一生不可逃避贪、嗔、痴。他渴望出名,渴望证明自己,渴望“死得其所”。
角色在影片中的挣扎与痛苦,或许不同的观众看完会有不同的投射。谁也不能逃避生活本身的挣扎与痛苦。
我们每个人,都是苦难的集大成者。
04
艺术
不可能高于生活:
即便荒唐,即便夸张,但《周处除三害》依然是一部基于生活的电影。
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及其熟悉的生活场景,比如小旅馆、理发店、大排档、拥挤的人群、喧嚣的街道……这一切的环境都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观众很强的代入感。
甚至是对“邪教”教会的呈现,也让人们能够很自然地共鸣到所谓的传销机构或者诈骗机构之类。
一切看似“不合理”的剧情,实则都是合理的。
图源网络
深刻的代入感和共鸣感之下,观众自然就有了同理心。而除了同理心之外,这部电影又巧妙地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
人们好奇,所谓的“邪教”到底能有多神秘多可怕;好奇死刑犯人,究竟是如何被执行枪击;好奇犯人在临终前,究竟是怎样的心理和行为状态,他们会说什么话。
这一切的好奇,都被这部影片一一解答,甚至解答得非常直白。陈桂林这样一个亡命之徒,都能在生命的最后留下遗言:“我对不起社会,对不起人民……”这实在是有些耐人寻味。
一声枪响之后,电影院的灯全部亮起,恍如一场大梦醒来,人们又重新回归到生活的秩序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与自由。
图源网络
总而言之,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电影,也看到了一个性格并不扁平的鲜活的角色。他“轰轰烈烈”的短暂人生,或许正是在告诉我们,即便我们生活在一个荒诞的世界里,也要尽量认真的活着。
05
珍惜
一个好的开始:
反观春节档上映的《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和《第二十条》这三部电影,看完之后总让人觉得,还是差点儿意思。
它们太过于追求某种“意义”,过于表达一种正向的引导和激励,而在剧情上又并没有真正夺人眼球的巧妙编排。唯有结尾的高潮段落,用上一首经典好歌,给观众以精神“升华”的错觉。
这实际上是很大一部分中国电影的惯用拍摄套路,稳妥且励志,主角光芒闪耀。这些电影,其实并不能代表中国电影真正的水平。而今年春节档的票房,也是比较惨淡的,并没有比去年高出多少,这恰恰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图源网络
观众喜欢《周处除三害》,也并非就是因为它的暴力和大尺度。其实,这部电影能上映并且调整之后又删减,就已经代表着这是内地影院可以播放的尺度。它真正动人的,正是那种纯粹的真实的生命力——
不说教,不追求意义,看到人本身的情绪与欲望,并且直面,敢于展现。
如何真的把一个故事讲好,把一个人物角色塑造丰满,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共鸣,这需要导演、编剧、演员的共同努力。尺度与条框从来不是限制一部好电影诞生的根本条件,好的电影应当是艺术审美能力的在线。
图源网络
中国电影需要更多敢于挑战、敢于表达的新生势力,我们需要真正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年轻电影人真诚投入,热情创造。我们也应当给予他们更大的舞台,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发挥空间。只要,还有人敢做。
《周处除三害》,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它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
如果没有看到这部电影,或许,我们还停留在春节档那三部片子里傻乐呢。
【本期互动话题】
如果让你拍一部电影
你会选择什么题材?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更多故事 :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