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路,也要,短剧,既要,规矩
当前,微短剧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数量多、周期短、题材广,既是微短剧优势所在,也是管理难点。面向未来,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对微短剧的监管效率与精度,也应考虑到市场规律和社会需求,唯有监管与扶持并举、品质和流量兼顾,微短剧才能从参差不齐的“电子榨菜”,成为脍炙人口的“精品佳肴”。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 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落实“分类分层审核”“白名单”“总编辑内容负责制”等制度。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内容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如何携手各方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微短剧治理缘何引人关注?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庞大的用户数量,意味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发展潜力。唯有监管与扶持并举、品质和流量兼顾,微短剧才能从参差不齐的“电子榨菜”,成为脍炙人口的“精品佳肴”。
观众趣味众口难调,微短剧总能以数量多、周期短、题材广博人眼球,这既是优势所在,也是管理难点。治理之下,虽然低俗套路赚快钱的不正之风得到遏制,但总有人抱有侥幸心理。2024年全年,长视频、短视频、小程序和短剧APP平台共上线了3.6万部微短剧,审核压力可想而知。“分类分层审核”制度的落地见效,在提高审核效率的同时,避免了“一刀切”误伤创新性。要进一步为优质内容保驾护航,或可引入人工智能辅助系统、设立创作指南数据库等,让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形成合力,平衡好内容安全与创作创新,提升对独具匠心与哗众取宠的分辨力。比如,湖南广电通过成立微创新中心、研发“短剧智能制作平台”等方式,以技术力量助力微短剧提质增效。
为微短剧立下了规矩,还需要从业者自律自强,全社会合力匡扶。2024年微短剧带动64.7万个就业机会,导演、编剧等岗位平均月薪过万元,引导他们学习掌握规范要求,树立精品化导向,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同时,行业协会对微短剧长远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可或缺,比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学界、业界,共同构建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繁星指数”,设立全国微短剧研究评价中心,为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专业化发展,微短剧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动的“微短剧+”行动计划,正通过“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微短剧里看品牌”等主题创作,赋能文旅、非遗、乡村振兴等领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面向未来,既需要与时俱进提升监管效率与精度,也要考虑到市场规律和社会需求,推动行业长远有序发展,微短剧方能在守正创新中行稳致远。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覃皓珺)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