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头条!见证真实,坦诚分享!Witness the truth, share honestly!

关于城市头条   网站公约   用户协议   侵权投诉指引    政策隐私   官方微博   sitemap   城市号入驻/登录

于正首部短剧折戟,再次为“长入短”敲响警钟

2025-02-17 11:53来源:犀牛娱乐编辑:采小编

短剧,警钟,首部,长入短

犀牛娱乐原创

文|沈婉婷 编辑|朴芳

上线5天后,于正首部短剧《吉天照》“折戟”的命运基本已成定局。

自2月8日在红果短剧APP全集上线后,平台就把该剧排在推荐页的首位,可谓是给足了其面子。奈何《吉天照》自己不争气,截至目前在红果站内的热度为1200万+,而同期上线的新剧热度动辄2000万甚至4000万,红果短剧的推荐榜上更是不见《吉天照》的踪影。

于正首部短剧折戟,再次为“长入短”敲响警钟(图1)

如今再回想起于正在这部短剧筹备初期放出的“豪言壮语”,不免觉得有些讽刺;而《吉天照》的落差表现,也再次映射出长剧人入局短剧赛道后的水土不服。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档期之“锅”?

早在年前,于正就高调官宣《吉天照》将于春节档上线红果短剧,将观众的期待值拉满。然而整个春节期间,观众都没能等来这部短剧的露面;直到假期结束后的第四天,其悄无声息地在红果空降,也难怪有网友戏称“于妈是不是怂了”。

试想一下,若是《吉天照》真的如期在春节档上线,市场效果会不会比现在要好?犀牛君认为,大概率不会。

于正首部短剧折戟,再次为“长入短”敲响警钟(图2)

回顾今年春节档以来整个影视行业的表现,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都不如隔壁电影市场的一部《哪吒2》所赚的吆喝多,尽管电影和剧集领域的受众群体不尽相同,但用户的注意力终究是有限的,当市场的天平已经明显倾斜至一端,那么另一端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此消彼长的道理放在哪里都是相通的。

因此,即便《吉天照》在春节这个黄金时间段播出,也不太会有可能改写“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甚至会由于竞品太多而面临更遭的境遇。

事实上,短剧市场在最近的“后春节档”反而迎来了一个小高潮,根据多方数据可看到,短剧大盘从春节档中后期开始至今呈现不降反升的趋势,尤其是红果的另一部短剧《好一个乖乖女》自大年初六上线后热度一路飙升,目前站内热度已达7034万,#短剧 上瘾#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高位,男主角柯淳也凭借此剧迅速出圈,涨粉量、讨论度都直线上升。

于正首部短剧折戟,再次为“长入短”敲响警钟(图3)

可见春节档期对于短剧热度的加成并不显著,相反,某种程度上,相较于大型节假日,日常生活的碎片化时间或许更契合短剧的消费习惯。按照这个逻辑,选在春节档结束之后上线或许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只不过《吉天照》的“明智”并没有奏效,也不排除是观众对其未能如约上线的报复性反噬。

可总而言之,档期的调整与《吉天照》的“扑街”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长短之间的“壁”

虽然于正在业界的名声褒贬不一,但客观来说他确确实实为剧集行业留下过一些代表作,如《延禧攻略》《墨雨云间》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而这些作品的出圈或多或少也离不开于正不遗余力的营销造势。

这次试水的首部短剧也不例外,在去年10月正式开拍前,于正就透露在筹备《吉天照》,并将其故事吹到“极点”,此后多次发微博为其发声宣传,从公布开机时间到官宣主演阵容,再到上线后的安利,每次都能登上热搜吸引眼球。

于正首部短剧折戟,再次为“长入短”敲响警钟(图4)

遗憾的是,这些在长剧领域屡试不爽的宣发方式放在短剧端似乎并不管用,比起社交平台上的热搜话题,短剧受众更倾向于通过平台算法、朋友推荐等方式发现优质短剧,并且更注重在短时间内获得强烈的爽感。

很显然,在长剧中深谙爽感套路的于正到短剧这边吃了“瘪”。

众所周知,一部引人入胜的短剧必须具备的特质就是用最快的节奏、最强的情节在最短的时间内勾起观众继续追下去的欲望。

而《吉天照》看似融合了重生、复仇等吸睛元素,并试图用快节奏的剪辑让剧情显得紧凑,却因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让观众在频繁的场景切换和人物出场中迷失了方向。

该剧主要围绕身负血海深仇的女主展开,讲述其从底层丫鬟逆袭成为大女主的励志复仇故事,这类设定本身在短剧领域颇为吃香,却由于剧中角色数量繁多且妆容类似而模糊了主角身份,以至于许多观众看完之后还“分不清哪个是女主”。

于正首部短剧折戟,再次为“长入短”敲响警钟(图5)

同时,《吉天照》在剧情钩子的打点设计上也显得较为“稚嫩”,每集的结尾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反转和惊喜,难以让观众有持续追下去的动力,更不用说从中获取到即时的爽感。如该剧前三集花了大量篇幅交代故事背景,错失了吊起观众胃口的最佳时机,而后的剧情也总离“爽”差点意思。

如此看来,初入短剧赛道的于正也终究没能放下长剧人的那套惯性思维,未能充分考虑到短剧受众的喜好和需求,长短之间创作理念的差异尚需慢慢调整。

精品化不该流于表面

于正短剧首秀的失利在行业中并不是孤例。近两年来随着短剧市场的火热,许多长剧创作者和制作公司打着“短剧精品化”的旗号纷纷入场,但现实是他们打造的短剧大多数都反响平平,鲜少有爆款出现。

除了受众定位和创作理念的碰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长剧从业者一开始就抱着“降维打击”的心态入局短剧,将精品化与制作大厂、知名导演、长剧演员等简单挂钩,而非专注于内容品质的打磨。

以《吉天照》为例,纵使其演员阵容强大且据说投资了800万,红果短剧评论区中也有不少观众对演员表现、服化道等表示认可,但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上更多的则是关于质感、视效、剧情逻辑等各方面的吐槽。

有网友将该剧的制作总结为“五怪”:配音怪、打光怪、滤镜怪、特效怪、场景怪。如第一集演员的配音口型都没对上,令人出戏;又如画质、滤镜等被指“阴间剧”,等等。

于正首部短剧折戟,再次为“长入短”敲响警钟(图6)

此外,《吉天照》中加入的神秘的法术、超自然的力量等奇幻元素有时与现实逻辑产生冲突,使得某些剧情变得混乱和不合理,也让观众感到迷茫和困惑。如“天庭审案” 的情节,既想营造奇幻感,又自称改编自真实故事,矛盾的设定让剧情逻辑显得支离破碎。

以上种种都在印证,由短入长难,由长入短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短剧精品化”喊了那么久,于正们下次做短剧之前最好先好好摸清楚短剧市场的个中门道,认识到这一点,这次《吉天照》交的学费也算值了。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于正首部短剧折戟,再次为“长入短”敲响警钟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    

标签: 短剧   警钟   首部   长入短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6-2024 城市头条公众媒体平台 csttcn.com chengshitoutiao.com 城市头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城市头条媒体平台《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24SR0880993

关于城市头条 | 本网管辖法院:辽源市龙山区人民法院 | 用户协议 | 侵权投诉指引 | 政策隐私

城市头条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城市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为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城市头条仅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不提供任何上传发布服务,更不提供任何广告投放,文章中标注来源“采小编”的为机器人采集大数据结果,不代表本网观点,城市头条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如认为侵权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之规定请邮件通知删除(不必诉讼),依据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网络服务平台不承担赔偿责任:news@newsgo.com | 或点击城市头条撤稿删除通知 我们收到立刻删除。 备案号:城市头条媒体平台《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24SR0880993吉ICP备2020008037号 吉公网安备220400020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