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之遥
◎李愚
年代生活情感剧《小巷人家》改编自大米的同名小说,由张开宙执导,汇聚闫妮、李光洁、郭晓东、蒋欣等演员,讲述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里庄家、林家两户人家的故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展现宝贵的邻里温情,以及动人的女性情谊。剧集的总体质感不俗,稍稍可惜的是,剧中对于特定年代人物局限的呈现,令观众不满;“子一代”在长大后,成人演员不如儿童演员生动鲜活,也招致不少的批评。这让《小巷人家》与爆款终究有一步之遥。
年代感与烟火气
作为一部年代剧,《小巷人家》在“年代感”的呈现上做得相当出色。
剧中的场景设置和道具使用非常考究。灰扑扑的砖瓦、斑驳的红墙、裂开的水泥地面、随处可见的碎石和落叶,将小巷的环境还原得十分真实。家中的瓷盆、蒲扇、缝纫机等老物件,以及凭票排队、三轮车送嫁、邻里围坐看电视等情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
《小巷人家》还巧妙地将恢复高考、中美建交、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融入剧情中,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背景支撑,也生动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年代感”的呈现,更体现在剧集对于1970年代小巷人家生活的细腻刻画。
邻里关系超越了简单的地理位置相邻,而成为一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社会网络。庄家与林家第一次产生交集,是因为联手对付恶邻,并由此结下不解之缘。从林家在庄家夫妻争吵时主动帮忙调解,到庄家无私帮助林家调皮的小栋哲学习,两家和谐互补,在细碎的生活小事里成就信任,酿就温情。
剧中的家庭生活也充满烟火气。比如剧中有大量一家人吃饭的场景,无论是日常的晚餐,还是逢年过节的聚会,饭桌上的温馨画面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生活本身的细水长流。
林林总总的一切让《小巷人家》有了《请回答1988》的味道。老街小巷的邻里情谊、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奔跑嬉戏、大人们家长里短的闲聊……观众仿佛穿越到那个虽然艰辛但也纯真且温情的年代,在怀旧中获得治愈。
珍贵的女性情谊
剧中的“邻里情”部分,黄玲与宋莹这两位女性角色的深厚情谊,是最为动人的一条情感线。
黄玲是苏州棉纺厂的普通女工,温婉坚韧,勤劳能干,面对丈夫庄超英的愚孝以及婆家的冷漠,黄玲总是以极大的耐心与隐忍应对。在完美的贤妻良母形象背后,黄玲有着难以言说的委屈与辛酸。
而车间女工宋莹,性格泼辣直爽,为了分到更好的房子,她不惜把儿子送到厂长家哭闹。她也有着现代女性的独立与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待生活也总是充满热情与活力。
黄玲与宋莹因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成为互帮互助、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比如当黄玲因家庭矛盾被丈夫庄超英气得回了娘家,宋莹和林武峰主动出面帮助调解。席间宋莹虽劝和不劝离,但字字句句都在为黄玲抱不平。而当黄玲为了让孩子拥有一辆自行车,决定用自己的嫁妆缝纫机去换,且在送走缝纫机之前,黄玲为家人、宋莹一家都做了新衣服。宋莹心疼地问黄玲:你没给自己做一件衣服吗?你让孩子们穿得漂漂亮亮,也一定喜欢自己穿得漂漂亮亮。这是对黄玲内心深处渴望被看见、被理解的一种抚慰——除了母亲、妻子的身份,她也是一个有权利追求美丽、享受生活的女性。
女性之间的互助情谊,还体现在她们对其他女性的帮助上。隔壁吴建国再婚了,吴建国的女儿吴姗姗日子不太好过。宋莹和黄玲细心地关注到姗姗到了青春期,会用省下来的料子偷偷为她做几件舒适的胸衣。
在那个物质匮乏、女性处境相对艰难的年代里,通过彼此的支持和理解,黄玲与宋莹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共同成长。这个过程,既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是女性力量的展现。
“气人”的局限性
虽然《小巷人家》中有许多温暖人心的部分,但很多观众的观剧体验并不都是愉快的,剧中有不少令观众觉得不满的地方。
比如剧集开篇部分,庄超英这一角色因其种种“气人”的行为引发广泛争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集的口碑。
庄超英是庄家的长子,他对父母的孝顺达到近乎盲从的地步,在家庭决策中偏向父母的意见,哪怕这些决策是以牺牲小家庭的利益为代价。他在家庭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大男子主义倾向,习惯于对黄玲发号施令,将家庭事务的决策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黄玲为家庭付出巨大的努力,庄超英也常常忽视她的感受和意见……这一切令黄玲委屈和无奈,也令观众不满。
公正地说,《小巷人家》对庄超英缺点的刻画,一方面是尊重小说原著,另一方面也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彼时,家庭中的长子通常承担着照顾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责任,大男子主义和重男轻女的观念也普遍存在。通过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剧集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家庭关系和社会风貌,让观众更加深刻理解地那个时代女性的处境和挣扎,也为剧情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戏剧冲突和看点。
只不过,新一代观众更加注重性别平等和个人自由,对于传统家庭观念中的某些不合理之处持批判态度,剧集大可不必浓墨重彩放大庄超英“气人”的桥段。创作者应在真实反映时代特征和满足观众审美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尽量避免通过放大两性冲突来制造议题。
如果说剧情的“气人”还属于见仁见智的话,年轻演员演技的“气人”则是《小巷人家》难以回避的不足。
在《小巷人家》的前几集中,小演员们的表现无疑是整部剧的亮点之一。无论是庄图南的沉稳好学、庄筱婷的乖巧懂事,还是林栋哲的调皮捣蛋,小演员们都用自己出色的表演赋予了这些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当“子一代”逐渐长大成人,成人演员的接棒却并未能延续童星们的精彩表现,个别人的表演平淡且僵硬,缺乏足够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庄图南在成年后的一些关键情感戏中,呆滞有余,灵动不足;又比如小演员们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能够自然地融入角色,表现出生活的烟火气,成人演员在处理这些细节时则过于程式化,缺乏真实感。
选角是剧集创作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角色的塑造和故事的呈现效果。一旦选角出现偏差,即使剧本再精彩、制作再精良,也难以完全弥补这一缺陷带来的遗憾。《小巷人家》在“子一代”成人演员选角上的失误,无疑是深刻的教训。盲目追求所谓流量,反而会损害作品的整体质感与口碑,让一部本有爆款潜质的作品差一口气。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