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十年来,影视剧,对象,媒体
近期,国产家庭剧《小夫妻》在央视八套热播。故事改编自作家、自媒体人毛利的小说《全职爸爸》,原型就是她的丈夫小陈。
据书中介绍,毛利和小陈很早之前就有过约定:将来谁先成功了,另一半就回家带孩子。兑现承诺的契机便是毛利自媒体运营成功,小说卖出了高价版权,入账一百多万元。
于是,小陈上任全职爸爸,毛利开始在公众号上每周连载丈夫的工作报告。
剧中,丈母娘原本坚决反对周全(郭京飞 饰)当全职爸爸,担心家里失去经济支柱,责问其女“难道就靠你那点稿费吗?”于是车莉(殷桃 饰)给她看了自己的小说版税合同,金额“比周全半年的工资还多”。她的公众号也在不断接广告,一篇软文就能入账十万元。
对“全职爸爸”身份的探讨之外,《小夫妻》也把“自媒体人”拉到了舞台中央。车莉从一个全职妈妈转型网红育儿博主,完美符合公众的造富想象。
人们早已欣然接受这套叙事,自媒体创业成功所带来的财富收益,足以颠覆一个家庭的身份结构。
作为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职业,自媒体人在影视作品中越来越多的出现。自媒体人所呈现的公共形象及大众对其的认知,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从早期的工具人,到形象负面的流量操纵者,再到纳入主流的造富神话,自媒体人已经悄然完成了形象“三级跳”。
在自媒体泛滥之前,传统媒体中的记者形象早已在影视作品中沦为“工具人”。
国产剧曾经最常见的镜头之一,就是主角陷入舆论风波时,记者们扛着摄像机、麦克风蜂拥而至。
不管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会引起这么大关注,记者群体只是作为具象化的舆论压力,在主角遭遇困境时雪上加霜,在事件陷入两难时火上浇油。
在2012年陈凯歌执导的《搜索》中,女主因为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经电视台记者炒作放大后,成为网络暴力的对象,继而引发一连串事故。
后来的自媒体只是接过了原本由记者们背的锅。
2023年,大鹏执导的《保你平安》,网络暴力的始作俑者变成了自媒体。
来路不明、未经考证的谣言,导致女孩死后被污名化。后续查明真相的过程,也都是个人跟进,连同自媒体采访、调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完全隐身,甚至反过来蹭自媒体的热度。
相比传统媒体,门槛较低的自媒体大多存在消息来源不明、操作方式不合规等问题,调侃起来也更容易。调查过程中的“胡闹”可以增强戏剧性,“不专业”可以被视作情有可原,大幅降低了编剧难度。加上打击面足够广,不用担心指涉到任何具体的媒体机构。
自媒体当“恶人”,是一张更好用的安全牌。而在涉及扫黑、官场、生态治理等题材的正剧中,自媒体又可以充当传统媒体的“保护色”。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环保题材剧《江河日上》。
前期宣传中,苏娜(郭晓婷 饰)原本的设定是职业记者兼新闻节目主持人,剧集开播后又突然“转型”成环保自媒体博主。但剧中这个角色又完全是按照传统媒体的角色来塑造的,这就导致苏娜的很多行为显得别扭尴尬,因为自媒体博主实际上并不具备时政新闻的采访报道资格。
悬疑剧《消失的十一层》里,一个自媒体人可以举着相机在山林里追拍警察抓人,可以在行动中旁听警察的每一步计划,甚至下山后质问公安局副局长。
这资质,至少得是官方认证的机构媒体。
还有扫黑剧《扫黑风暴》中,江疏影饰演的黄希,冒充失足妇女,潜入凤凰夜总会,调查到了犯罪证据。关键时刻,电视台停播了她的新闻栏目。于是她愤而辞职,把调查报道全部在自己开设的公众号上曝光,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但在现实中,这不仅是会被官方注意,更可能是被查封追责,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类角色,无论原先的传统媒体,还是后来充当“平替”或“保护色”的自媒体,都没有跳脱出工具人模板,仅以绿叶甚至背景板的身份存在。职能指向明确,做促使主角行动、推动情节发展的必要催化剂。
自媒体与流量休戚相关,对自媒体的刻画,很多时候也包含着对流量的反思。
相比作绿叶点缀的“工具人”,这类影视作品把自媒体人推到了舞台的中央。
比如《破事精英》第十集《一切为了流量》,刻画了一个深谙流量密码的头部自媒体账号主编。
他拆解的诸多公众号博眼球套路,对文章传播确实很有效果;但同时也暴露了自身在操纵流量时的“难看吃相”:利用正反论调收割两波流量、迎合读者进行极端叙事。
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追逐流量既是自媒体人的一种职业本能,又容易陷入道德悖论。
这种两难境遇的叙述,更接近职场剧的写法,需要更多展现自媒体操作的方式和流程。
聚焦时尚杂志行业的《盛装》中,面临杂志销量每况愈下的大趋势,传统媒体也不得不进行新媒体转型,在流量时代重新占领一席之地。
在商业瓶颈的阵痛期,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否还能坚持?新闻理想还剩下几分?如何在创作、客户、读者之间寻求平衡,是纸媒求生之路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在迈入自媒体这条热门职业赛道。
《少年派2》中,赵今麦主演的林妙妙就是一个大学毕业后进入自媒体集团任职的年轻人。
起初,自媒体自由的选题方向和操作空间产生过积极影响。她拍摄外卖员工作不易,视频上线后,当地外卖员被投诉率大幅降低。她报道晚期癌症病人的安宁疗护,也让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到绝症群体。
但流量也会带来反噬。林妙妙的视频爆火后,大量媒体记者、视频博主跟风效仿,影响了安宁疗护医院的正常运营。林妙妙的男友患有抑郁,在未经他本人允许的情况下,公司大做文章制造话题。林妙妙还误入过朋友的情感纠葛,被当成“小三”遭到网暴。
操纵流量的人,也可能被卷入流量风暴,成为其中闹剧的一环。
忻钰坤执导的电影《热搜》,直接以“如何制造热搜”为题讨论自媒体对舆论的操控。
周冬雨饰演的自媒体主编陈妙,根据一段掐头去尾的小视频,以“校园霸凌”为噱头编织了爆款文章。其实事件中的“霸凌者”才是受害者,舆论爆发后,当事人跳楼轻生。
了解真相后的陈妙决定为女孩平反,并且挖出了背后一起更庞大的大佬性侵女学生案。讽刺的是,试图掩盖真相的集团公关,用的就是陈妙这套“新媒体法则”。用恶意剪辑过的录音片段抹黑女孩,挖陈妙的家庭背景进行人身攻击。
唯流量论的新媒体时代,有说服力的不是真相本身,而是讲故事的方式。
谁更擅长调动舆论情绪,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两派自媒体大号魔法对线,一天一个“案情神反转”,把围观群众当猴耍。事件的焦点却愈发模糊。
基于话题的批判性,这类自媒体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具有很强烈的内在冲突。而且自媒体人附带善于表达、观点性强、敏锐度等特征,形象也会更鲜明。
无论是职能单一的工具人,还有带有猎奇性质的行业聚焦,都依然是在“媒体”范畴内做文章。
影视作品中的自媒体人发展到第三种形态,进一步与“媒体”分离,以更加大众、多元、日常的形象出现。
国产情感剧《爱很美味》中,相貌甜美的方欣(张含韵 饰)是带货主播。
同样是陈正道执导的青春片《盛夏未来》里,高中生郑宇星(吴磊 饰)已经是短视频红人。
今年暑期档电影《欢迎来到我身边》,女主冯佳楠(王影璐 饰)同样是一位百万粉丝级别的美食博主。
《逆行人生》中的外卖员杨大山(邬家楷 饰),送外卖之余也有自己的直播账号。
自媒体作为一种常规职业已经被社会主流普遍接受,其全民性也被广泛认可。
聚焦养老问题的国产剧《八零九零》中,老奶奶胡梦(杨青 饰)凭借戏曲功底,也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
这些作品中的“自媒体”“网红”,只是作为主角的身份、职业而伴随存在,稀松平常,也不再是讨论重点。
不过对这类形象的塑造,依然存在明显的刻板印象,一个常见的标签就是“造富神话”。
比如《小夫妻》中的车莉,就很符合大众眼中的自媒体成功学:全职妈妈,通过在照料家人的间隙抽出时间写公众号,分享育儿经、生活日常,然后某天突然喜提爆文,一夜成名,快速积累打工人难以企及的财富。
不久前完结的《时光正好》也有着相似的架构。许梦安(秦海璐 饰)是新媒体公司运营总监,优秀女强人,丈夫人到中年被裁员,回归家庭成“煮夫”。
五一档票房冠军《末路狂花钱》里,小沈阳饰演的沙白虎同样是个“吃软饭的”,老婆刘莎莎(辣目洋子 饰)是大网红,经济实力雄厚,供全家人住豪宅、开豪车。
这类叙事中,自媒体以成功的完成时态出现,财富看上去来得轻而易举。这是独属于媒介时代的新造富神话,主角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阶级跃升。
有意思的事,这类因自媒体而成功的角色,大多是女性。因为自媒体工作时间弹性灵活,也不受限于工位,想让一个已婚已育的中年女性拥有合情合理的成功事业,新媒体是再适合不过的选择。
自媒体的造富属性全年龄段通用,所以也可以任意安置在各个年龄段的女性身上。
男性角色往往需要遵循社会时钟拥有一份“脚踏实地”的工作,然后编剧在需要他们面临中年危机时搬出“大厂裁员”万金油。
而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因素更复杂,也更难逻辑自洽,带有运气成分的“自媒体”可以节省很多设定上的麻烦。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剧作的偷懒。
况且,自媒体的“强输出”属性,更加便于塑造“金句频出”“发言清醒”的独立大女主形象。《小夫妻》中的车莉,以及帮车莉运营公众号和小说的好友孟非(齐溪 饰),都高度符合这一形象。
影视作品对自媒体、公共舆论的全新审视,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媒体人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变迁,也是公众对自媒体行业态度的变化,从围观猎奇到想加入其中。
在新媒体兴起之初,最早一批的头部自媒体账号背后,很多都有着传统媒体的根基。纸媒记者、各界精英,纷纷投入自媒体创业浪潮。如今大浪淘沙后的图文公众号,这批人也依然是中流砥柱。
早期大众对“自媒体”的认知,仍然会跟 “媒体”高度关联。对流量的反思,大多也是基于对新闻职业操守、舆论环境变化的观察。
但随着短视频的蓬勃发展,自媒体的精英属性和创作壁垒被进一步冲破,推及到了全民狂欢的程度。任何年龄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因为30秒的抽象视频空降流量之巅,并且谁都没法解释是为什么。
主流对自媒体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高,使得影视剧中的自媒体身份可以被广泛接纳而不会受到额外的苛责。
当然,自媒体形象的“三级跳”既是递进的,也是阶段性共存的。自媒体的群体涵盖面扩大并不会消解它内部的复杂性。
所以在剧情需要的时候,自媒体还是可以“被当枪使”“做背锅侠”;社会事件中舆论被操控、造谣传谣引发恶性事件、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公共问题依然是存在的,在其中推波助澜的自媒体难辞其咎。
不过,影视作品还没有实现对自媒体的“祛魅”。在层出不穷的“造富神话”中,自媒体仍然是众人趋之若鹜的财富矿藏,是有可能完成一夜暴富的阶层跳板。
在崇尚物质主义的成功学逻辑里,自媒体网红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更激烈、淘汰率更高的明星叙事,只有站上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会被书写,没有人关心幸存者偏差。
【文/布琳】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十年来,除了成为吐槽对象,自媒体在影视剧里一无所成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