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大明,都不,窝囊,那叫
《大明风华》剧中的朱棣三个儿子非常的有趣。朱高炽明明是太子,却表现得非常的窝囊,总是被弟弟“欺负”再加上他又是个大胖子,行动不便。在父亲朱棣面前,更是怕得连话都说不清楚,表现得十分委屈,总是靠儿子朱瞻基替他解围,导致连朱瞻基都有些轻视他了。
那么历史上朱高炽也是一个大胖子吗,他真的那么窝囊吗?
朱高炽胖是真的,但是他可并不窝囊,很有智慧,其实网友都看出来了。在剧中仁宗极具智慧,被网友们爱称为“年级第一”。与之相对的就是仁宗之弟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他们阴谋夺嫡,又不如仁宗有智慧,所以他们的合谋被称为“倒数第一给倒数第二讲题”。
剧中的朱高炽是一个胖胖的形象,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在雄才大略的朱棣面前,朱高炽总是表现的非常懦弱和委屈,比如剧中有这么一段,朱棣亲征,让朱高炽监国,结果朱棣回来就要看朱高炽在监国期间的奏折,朱高炽委屈对儿子哭道:“我监国已经累成这样了,你爷爷还是不相信我。”本就肥胖的他一时间竟站不起来了,被儿子搀起来后,由两名太监架着回屋。
这个桥段是有历史根据的,根据《明史》记载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但他之所以肥胖,一个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他更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而不是很好武。所以本身非常英武的朱棣并不喜欢这个胖胖的、身体还不好、好文不好武的大儿子。
虽然不好武,但是明仁宗朱高炽却也曾经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守住了北京城。朱棣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
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
朱棣数次北征蒙古,朱高炽每次都负责留守京师,监国理政。史书记载“朝无废事”,他自幼酷爱读书,喜欢儒家文化,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很强的行政事务处理能力,并因此得到了祖父朱元璋的夸奖。
朱棣一心对外扩张,为帝国安定边疆,所以其实国家政事的处理,太子朱高炽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的。1424年,朱棣在北征蒙古回师途中去世,朱高炽奉遗诏即皇帝位,史称明仁宗。
朱高炽在刚一登基就宣布取消一批重大计划和在建工程,其中包括:郑和海上远航计划、边境茶马贸易、云南和交趾采办黄金珠宝的商团。朱高炽之所以要在老爹刚一蹬腿就马上取消他生前的诸多政策并非不孝,而是当时大明王朝真的没钱了。
朱棣生平好大喜功,不怎么顾及民生。但朱高炽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果将他老爹的执政理念一路坚持下去,那么朱家的天下恐怕很快就会走到尽头了。
朱高炽在位期间的另一项重大贡献就是提拔了一批非常能干的官员,他们中有大名鼎鼎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有被誉为“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的黄淮、有“才华一代文章伯,事业三朝社稷臣”的金幼孜。
这些人在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两代执政期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仁宣之治”的最大推手。在任用贤能的同时,朱高炽还淘汰了一大批可有可无的官员,一方面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打造清明的政治环境。
历史上朱高炽确实是个大胖子,但他并不窝囊,外在表现出那样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智慧。朱高炽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虽然他的执政时间只有短短八个多月,但他却为大明王朝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为他的儿子朱瞻基铺平了通往盛世的道路。历史上把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主政时期,成为仁宣之治!
参考:《明史》、《仁宗实录》、《明朝那些事儿》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大明风华》历史上朱高炽是大胖子,但一点都不窝囊,那叫智慧!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