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星河,新模式,一梦枕,文旅微
最初注意到《一梦枕星河》,是因为它诗意的海报。
古城流水,画桥烟波,佳人伫立于青石板之上,隔开城市繁华。海报上贴出两句小诗:姑苏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愈近开播,这份诗意便愈是浓厚。官微上写道:“非遗一展姑苏繁华,焕新织就千年文脉”。主演肖燕说:“开合间见非遗之美,街巷里遇烟火江南。”
昨晚《一梦枕星河》正式开播,看了两集后,解开了我对文旅微短剧的一些疑惑。
在如今的影视大视听生态中,文旅微短剧应该怎样给自己定位?在地方文旅的宣传中,微短剧最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一梦枕星河》给出的答案是,一把钥匙,一把彻底打开观众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钥匙。
曾经扮演这个角色的大抵是文学。王安忆在书中信手写下一句“苏州的月色好似特别地沁凉柔滑,人清爽极了,连睡意都是清明的”,便引得读者心生向往。
《一梦枕星河》亦有这样的魅力,服装、取景精巧灵气,叙事、运镜皆有讲究,古街旖旎,街道幽深,落花随风,流水潺潺,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慰藉,让人忍不住想亲身前往。
不必做太多的旅游攻略,只是置身在当地街道,触摸小巷中的那一排排门庭,猜想门背后的主人和故事,也就足够了。《一梦枕星河》拍出了苏州真正的生活和文化底蕴。
别具一格的烟火味是苏州的灵魂。
很多人对苏州生活方式的向往源自于金庸先生写在《鹿鼎记》的一句话:住在苏州,着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为什么要住在苏州?所谓的“苏式新人文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
导演潘越说:“是一种优雅的烟火气遇到了细腻的人情味,产生的美妙碰撞。”他将这种观察融入到了创作之中。
《一梦枕星河》里的苏州,是好听的,更是好看的。门外茂林叠翠,莺声呖呖,朱依然(肖燕 饰)推门入户,门发出沉闷而稳重的音响,充满了岁月的味道;脚踏在青石板上,散发出唯美而和谐的韵味;她推开窗,灌进来的风吹起桌上的竹木屑,也吹起了观众心底的一泓涟漪。
《一梦枕星河》的开篇太美了,完全能满足你心里那些对唯美的偏执、不泯的向往。优雅贯穿于日常,诗意在生活中缠绕,这便是苏式新人文生活。
所谓“苏式”,即为“舒适”。重要的是,《一梦枕星河》充分发挥了剧集的优势,将以往常见于旅游宣传片、文稿的苏式生活理念具象化了,它并不满足于依靠水乡古城和园林街区来进行符号的堆砌,而是努力探寻着苏式生活的内里。
这份内里不是仅仅住进古街弄堂就能马上发现的,而是需要融入街坊四邻,去细细感受。
哪怕只是吃一碗面,必须要“人等面,不能面等人”;还原一把意义非凡的扇子,扇柄用料有讲究,扇叶形状有考据,即使木料暂时找不到,扇叶制作技术有遗缺,朱依然也不着急,而是慢慢找寻原料,思索技术改进;摆摊将亲手做的扇子卖给外地游客,明明是赚钱的营生,朱依然却劝对方慢慢挑选,不着急……这就是苏式新人文生活,它小巧、精致、淡雅,任何一个在现代城市快节奏中迷失的人都应该去苏州看看,体味那些经岁月沉淀而愈发珍贵的生活底蕴。
就像是沈枫(张炯敏 饰),明明在苏州土生土长,却因多年在外求学,对这片土地和街坊四邻有些陌生感。绵延上千年的古城,有着复杂的文化生成力。这股力量令人敬畏,又不自觉地想要融入。
从这个角度而言,《一梦枕星河》是一篇淡淡的散文诗,细节堆砌出生活质感,故事凝练出深远立意。主创们有心了。
拍苏州,最绕不开的是苏州的四大“文化符号”,即苏州园林、苏州刺绣、苏州昆曲、苏州评弹。余秋雨说,“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但作为一部微短剧,不可能在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里样样精写,那会有走马观花之嫌。《一梦枕星河》借由男女主人公的职业,明确了文化传承和古城保护两个大方向,一虚一实,互为关照。
朱依然是苏扇非遗项目传承人,立志要当做扇子的艺术家;沈枫是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师,通过“解剖”古宅古巷,为古城文物保护提供最基础、最详实的资料参考。
苏扇的设定极大地提高了叙事效率,正如编剧尹文君所说,苏扇结合了苏绣、缂丝等许多非遗元素,能够尽可能在小体量剧集中展示苏式美学,而制扇工艺需要不同工序结合,能有效形成人物行动线,不需要刻意编织情节,有效避免了悬浮感。
除此之外,作为近年来流行的“国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各个样式的扇子为年轻人所熟知,这种熟悉感能有效打破观众对“非遗”的距离感。不仅要让观众看得进去,更要让他们看得懂,如此才能形成有效传播。
比如,要将扇子做成足以传世的艺术品,木材的选择有多讲究?扇子的形状如何打磨出来?稀缺的材料如何觅得?了解了这些,你就能知晓制作者能为一把扇子倾注多少心血,明白其背后的艺术价值从何而来。
朱依然为了打造出一把桐叶扇,要用温润通透的紫檀木为扇柄,但木料可遇而不可求,想做出契合的扇叶形状也难度极高。于是,寻找材料、攻克技术难关……《一梦枕星河》通过非遗传承人为观众呈现了一把扇子诞生的全貌,也讲清了这个职业的日常。
至于“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师”的工作,留给观众更多的就是震撼了。
都知道保护古城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怎么保、保哪些?政府如何开展工作?人们并不太清楚这些细则。
之所以叫“细胞解剖工程”,是因为它将古城中的一砖一瓦都视为构成古城结构的“基本细胞”,而工程师要做的就是深入细胞所在地,了解并记录每个细胞的历史故事、功能承载、建筑美学……从而形成翔实的资料库。
沈枫和他的团队上街敲门,挨家走访,不是拉家常,而是上门寻找古宅里的秘密,解读苏式生活的居住密码。这既是找寻城市的过往记忆,也是对城市治理需绣花功夫的形象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师得到了资料,群众了解了古城保护的原因和细则,屏幕前的观众亦得到了知识科普。
从苏扇传承到古城保护,从生活质感到非遗文化,通过细节将观众认知里的非遗符号转化为有魅力的具象故事,这就是《一枕梦星河》发掘的文旅微短剧创作密码。
为了实现创作理念,主创团队不可谓不用心。他们请来了著名的制扇技艺传承人盛春、王健担任剧集非遗顾问,把关剧本,为演员做培训,力求真实、真诚和准确。
导演和编剧创作理念成熟,用年轻人的故事聚合古朴与流行、传承与创新,做到了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两位年轻演员,凭借着对剧情、人设的理解,还原了当代年轻人在苏州这样一座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双面绣”城市里,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觅得人生伴侣。既有甜度值,也演出了年轻人心中“向往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一梦枕星河》的故事发生在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去年总书记在当地考察时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一梦枕星河》是苏州广电为响应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跟看做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而结出的一大硕果,也是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江苏省网络视听项目库重点项目。它创作上的用心、用情,既是对“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的生动实践,亦让人看到了文旅微短剧的力量和前景。
对于一些受众来说,《一梦枕星河》的美学呈现和文化内涵,改变了他们对微短剧的认知。
在“广电+文旅”已成潮流的背景下,《一枕梦星河》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旅游城市的宣传逻辑。这类代入感强、地域特色浓厚、美学意识强烈的文旅微短剧,将会成为旅游城市日后不可或缺的视听名片。
就拿景点来说,光是昨晚播出的两集中,就出现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盘门风景名胜区、金鸡湖CBD、传媒广场、姑苏区钮家巷方宅等景点。这种直接将旅游攻略拍进剧集、最大程度服务观众的理念(镜头语言就是最好的拍照角度),或许才是“广电+文旅”的最佳示范。
《一梦枕星河》创作上不搞形式主义,拍摄中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播出渠道上切实做好融合立体传播的方法论,是文旅微短剧焕发生命力的有力保障。
据了解,《一梦枕星河》首先在芒果TV、苏州社会经济频道、看苏州APP和新加坡新媒体播出,后将于6月,登陆湖南卫视、苏州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这意味着,《一梦枕星河》在苏州当地形成广泛传播的基础上,依靠湖南卫视和芒果TV向全国辐射,同时还走出国门,通过芒果TV的国际版和新加坡的新媒体,向海外扩散。从传播范围和效率而言,它为文旅微短剧赛道的后来者打了一个样,堪称“运用小窗口撬动大舞台”的典型案例。
【文/许心强】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