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时刻,被禁,王志文
最近传出消息,导演冯小刚新片《无悔追踪》备案立项。
这部新片翻拍自30年前的同名谍战剧。对于冯小刚的翻拍,我谨慎地表示悲观。
因为这部谍战剧在我心目中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不是谍战剧的天花板,是国产电视剧的天花板,可以和《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相提并论。
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这部暴露了李冰冰年龄、披着谍战剧外衣的年代剧——《无悔追踪》。
两个理想主义者的较量
POST WAVE FILM
多年以后,站在公安部大门前,冯静波想起了1949年10月1日在土唐刀胡同包师傅的剃头铺里谈论开国大典礼炮的那个上午。
那一刻,冯静波说出了这辈子最后悔的话:“这礼炮,严格来说是山炮,这种炮它是炮身短,射程也短……”
就在那一刻,不早也不晚,土唐刀胡同派出所所长肖大力路过剃头铺,听到了这句话。
这话让肖大力产生了怀疑,一个小学老师怎么会对武器如此了解?怕不是潜伏特务吧?
就这么一个怀疑的种子,让两个人的命运彻底纠缠在了一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两个人之所以能够纠缠40年,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类人——理想主义者。区别在于他们的信仰不同。
为了取信于肖大力,冯静波可谓牺牲良多。
为了掩护自己的潜伏身份,冯静波把手下四阎王抛了出去;为了给自己套上一层保护衣,冯静波把上峰留给他当经费的金条都捐了出去。
每逢有运动冯静波也是阵阵拉不下,各种“标兵”“能手”得了一大堆。
为了让自己能够获得更好的阶级成分,冯静波娶了旧社会妓院使唤丫头柳叶眉。
用肖大力的话说,冯静波根本看不上大眉子,嫌弃人家没文化,手指甲里有泥,笑起来露牙花子。
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打消肖大力的疑虑,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甚至不惜和冯静波做了40年的邻居:“我就是坐折板凳熬干油,不查你个底儿掉,我不姓肖!”
为了抓住冯静波,肖大力牺牲更多。
作为进城干部,他本可步步高升,但他放弃了这一切,甘愿留守在土唐刀胡同派出所。
为了与冯静波划清界限,他亲手破坏了儿子新桅和冯静波女儿抗美的婚事。
因为追踪冯静波过于投入,肖大力也每晚偷听敌台,结果自己反倒被打成了潜伏特务。
然而他在劳改期间却又逃走,去冯静波老家调查他的背景,这被看作是“畏罪潜逃”。
结果不仅自己摔断了腿,妻子也不堪受辱上吊自杀。
然而这一切仍然没能动摇肖大力要抓到冯静波的决心。正是这样的决心和40年的所作所为,彻底瓦解了冯静波内心的信仰。
这是典型的两个理想主义者的一生。
肖大力用了40年的坚持证明自己,然而这种坚持的代价却是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磨难。
到最后你甚至说不清他的一生幸福还是不幸,在我们这些俗人眼里那显然是不幸的一生,然而在结尾,他的坚持终于得到了答案,他死而无憾。
这是对于人生不同的衡量标准:专注于某一事业,用一生的时间来寻找存在的意义和尊严,虽平凡却又伟大,这是理想主义者们人生的最高境界。
同样,冯静波的信仰也不会轻易被动摇。因为人最难接受的便是承认自己是错的。所以是肖大力用了40年时间才瓦解了冯静波的心防。
是一件件具体的事慢慢颠覆了冯静波心中那个抽象而又崇高的东西,而四阎王的衣锦还乡则让冯静波的信仰彻底破灭。
当酒楼将冯静波题字的匾额换成了四阎王的题字时,他彻底绷不住了。他借着说书法,把这些年的压抑和苦闷倾泻而出:
“我冯某人不算是名人,可是你们看看我这字,那是划入列阵排云,点如高峰坠石,直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烈奔,就我这笔刷子,没有三十年的潜心造化、忍辱负重、闭门思过、我脱胎换骨,我敢滋出这丈二的尿去?”
潜心造化、忍辱负重、闭门思过、脱胎换骨……这正是冯静波一生的心路历程。而40年的漫长时光,也是对一个人信仰的最大尊重。
它曾经被热烈的激情所点燃,又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但最终又被具体的人和事所消融。
正是这样两个理想主义者形象,为这部剧注入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这部剧,也记录了一段“罗曼蒂克消亡史”。
历史在你我身边
POST WAVE FILM
说《无悔追踪》是一部披着谍战剧外衣的年代剧,是因为反特只是一条线索,编导真正想要呈现的,是新中国最初40年的变迁。
这巨大的变迁,也结结实实地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这部剧最绝妙的地方,就在于剧中人物不经意的话语间,却带出了惊天动地的社会变革。
而这种不经意,又预示着变革是那样突如其来,以至于没有任何人做好迎接它的心理准备。
置身其中的人物,往往又面临着求而不得的处境,以及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的荒诞感。
何冰饰演的焕章在朝鲜战场上做了俘虏,这让他丢了党籍,他请冯静波为他撰写思想汇报,申请恢复党籍。
在这份汇报里,他讴歌了祖国的日新月异,比如亩产12万斤的田地。这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们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冯静波任教的小学开始号召孩子们捐献家里的铁器,我们知道大炼钢铁开始了。
而冯静波作为积极分子,开发了炼钢用的风箱。肖大力质疑风箱炼不出钢,结果被冯静波一句话就给怼了回去。
这也让肖大力说出了那段振聋发聩的台词:“我常想,叫敌人反对的,肯定是好事不是坏事。那要是敌人不反对的事,反过来他还热情地帮你张罗……这事就不好办了,要嘛,他就不是我们的敌人,要嘛……”
风箱当然炼不出钢,一亩地自然也种不出12万斤粮食。但代价却大的超乎想象。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张艺谋的电影《活着》里。
然后六十年代的某一天,李三媳妇喊着叫大家伙早些上菜市场:“早点去,去晚了就不卖了!今天下班早,他们砸北京市委去……”
我们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席卷而来。在这场风暴下,更是一切都变得不可琢磨。
肖新桅为了彰显自己革命,直接跟父亲肖大力划清界限。
小陶虹扮演的革命小将,前脚还在热情洋溢的呼喊着口号,后脚就因为出身不好被踢出了革命队伍。
最惨的却是最正直的肖大力,被打成潜伏特务,抓去劳改,妻子自杀……没有坚定的信仰,真扛不住命运如此捉弄。
电视剧通过这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小事”,一个个小人物真实的命运,一段段有感而发的台词,勾勒出一幅大时代的历史画卷。
这种真实而又血肉丰满的讲述,远比那些宏大视角更能触及人心。因为历史从来不在天高地远的庙堂,历史就在你我身边。
据说这部剧播出时,画家陈丹青正在美国。大家为了追《无悔追踪》,特意买了一台录像机。一群人看得直哭。
陈丹青后来说,就是90年代《无悔追踪》等一系列精彩的连续剧,把他从美国弄了回来。因为他从连续剧里看到时代变了。
然而这部把陈丹青从美国弄回来的电视剧,却也成了之后30年无法复制的绝响。就像当年陈凯歌拍的那部《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曾感叹说:“我当时觉得中国电影真正的创作从《霸王别姬》开始了,哪曾料到它成了终点。
这部既是开始又是终点的电影,印证了中国文化人在创作上的短命是规律性的,大多数人都是偶尔露峥嵘,然后就一蹶不振地去了。
所以我以为眼前一片坦途,大有胡风当年说“时间开始了”的那种感觉,实际上只是春梦一场。”
芦苇提到的胡风,也在《无悔追踪》里被提到。在第六集,冯静波的同事董老师为大家朗诵了《时间开始了》。到了第七集,董老师因为这件事被牵连进“胡风反革命集团”。
人们总是在猝不及防间,与时代迎面相撞。
作者丨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丨知识饼干
责任编辑丨Tony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近 期 好 课
好课 | 电视剧、网剧写作训练营
好课 | 剧情片剪辑课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