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红楼梦,原著,宝钗,可惜
87版红楼梦早已封神,被誉为最经典、最成功的四大名著影视剧。
剧中的薛宝钗尤得人心。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出身富贵、美丽绝伦、端庄优雅的贵族女子。她世事洞明、才华横溢,她平和淡泊、善解人意.......
这似乎是四海八荒、宇宙旷古第一大家闺秀!
就看一眼这剧照,谁能不喜欢?女人羡慕男人心动。
这个角色好是真好,可惜跟《红楼梦》原著没有任何关系!
她是编剧梦想的完美女人,一不小心和原著重名了。
你或许不解:87版请了那么多专家,费那么多匠心,难道没有高度还原原著?
不好意思,真的没有!
性格和人品,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不讨论。单说外在形象,影视和原著就完全相反。
人靠衣装马靠鞍,衣服一换地成天。
影视全靠视觉来建立信息,服化道作用之大不言而喻,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
87版的宝钗之所以能全民通杀,是靠绝美的“富贵丽人”形象。
这个问题无须论证。只要眼不瞎都应该看出来:论服化道的整体档次和内容丰富程度,全剧除王熙凤之外,没人超过薛宝钗。
但在原著里,她的打扮不但不靓,反而全书最差!
准确的说,是寒酸、廉价、灰暗、寡淡无光。
原著和影视打了个180度的大对角。
1、寡妇式审美
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早在初入府时,她就是个不爱“花儿粉儿”的人。
这里表达的,仅限于头花、香粉吗?当然不是!古人用花儿和粉儿,代指一切具有女性特征的审美。
再联系下原著写过,宝钗不化妆、不熏香。足见她的确排斥女性化的美。
换句话说,一切能突显女性感的服饰、钗钏、花钿、化妆,以及靓丽色彩,她都排斥。
或许有人反驳:排斥这些又怎样,现代很多女孩也排斥女性化,打扮的英气十足也很美。
可惜古代没那么多选择。在古代这叫做寡气,就是寡妇式审美。
2、寡妇式住房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雪洞一般”,完全定义了她的审美观。
在古代,白色可以作配,一旦大面积使用就是丧服色。
看这些用词【只】、【吊着】,你觉得是什么意象?联想到了什么?
在无限奢华的贵族圈里,还不算寒酸、廉价吗?
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
为什么忌讳素净呢?因为古人认为,这样的女孩无福,日后必成寡妇。
若非太奇葩,贾母会当面差评她吗?
尽管贾母拼命自谦,但事实是,贾家小姐的闺房确实跟戏里一样,都精致的了不得。
非主流的宝钗是不是特寒酸?
有人将之解释为“人品高洁”,这个暂且不争论。但总之不是富贵丽人吧!她应该是最灰暗无光的那个。
3、贫贱式大衣
48回大雪天里,作者详细描写了每个人的衣着打扮。请注意,是每个人!
这是空前绝后的!
因为古人御寒衣物稀有且昂贵,此时的穿戴,最能验证富贵程度、家族地位。
宝钗的大衣比众姐妹廉价15倍,比黛玉廉价几千倍!
几千倍啊!想想什么概念,天地之差吧!
事实就这么残酷,原著写得清清楚楚,有当时的市价为证。
详见《雪天见贫富:黛玉一件狐裘,买断宝钗全部身家,谁是真富贵丽人?》
48回全家穿戴大比拼,不只代表那一天,而是每个角色的形象概论。
若尊重原著的话,宝钗在任何一场戏里,都应该穿着最廉价、色彩最灰暗、无任何装饰物。
灰暗到什么程度?比李纨更甚。廉价到什么程度?跟邢岫烟类似。
48回李纨、宝钗、邢岫烟就被放在一起描写,是个贫贱联盟。
李纨因为是寡妇,不能打扮。邢岫烟因为家境贫寒,无力打扮。宝钗夹在中间,兼具两者的原因。
既不能打扮又无力打扮,才是她正确的标签!
书中有大量证据能证明,薛家入府前就已经败落。
(小注:之前已经论证过很多,前文中也有,这里不重复了)
你看我从头到脚可有这些富贵闲妆?七八年之前,我也是这样来着,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该省的都省了........
即便你不是卓语粉丝,没机会看到详细解读,不知道那堆积如山的证据,起码这句话你知道吧。
这是宝钗的原话,还不能说明一切?薛家返贫已经七八年了。
而七八年,恰恰是她入府的时长。
宝钗自述,她从入府开始就没戴过饰品,没有彰显富贵之物,更不要说奢侈品。
你可以将此视为优点,视为贫寒女的逆袭。但肯定不是87版塑造的样子!
进一步细读原著你会知道,她连贾府丫鬟都不如。
原著里她第一次出镜(第8回),穿的是白色棉袄、深紫色坎肩、黄绿色裙子,非常杂乱的搭配,可不是电视里那般内敛淡雅。
衣服【半新不旧】还在其次,关键是色彩,全是古人嫌弃的【低贱色】。
古代色彩是分贵贱的,为什么作者赋予她一大堆贱色?
而与此同时,贾府丫鬟却有很多穿红着绿的名场面。无论是色彩还是面料,都远远碾压她。
见文后链接1
书上写过荣国府“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请注意【不凡】这个词,那可是黛玉给的评价啊!
大量的细节显示:宝钗的形象档次低于高等丫鬟。
无论剧粉多不乐意接受,这就是事实。
她真实的标签应该是:比丫鬟穿得更差,善与仆人打交道,能和底层打成一片的破落商户。
贫穷不是罪,我没有贬低她,我只是尊重原著,证明宝钗不是87版剧里那个女人。她可以贫穷励志,但绝不是富贵丽人。
既然87版把标签都搞错了,对应的动作、神情、心理能对吗?
她的故事线,她承载的角色意义,能对吗?
原著宝钗是个胖闺女,一动就出汗的那种。而张莉一点不胖,她甚至是专业舞蹈演员。
很多场景都能看出来,张莉比其他演员还苗条。
随便找张剧照,对比张莉和袁枚,谁身材更瘦、更修长一目了然。
原著里,麝香手串卡在她腕上褪不下来,足见身上有多少肉,真的很有料啊!
拍这个名场面时,张莉手腕太瘦,只能找手替。
我就想问图中的苗条美女,您的珠子真褪不下来吗?
演员瘦可以多穿衣服显胖。但87版根本不想塑造“胖”,他们要塑造“窈窕”。给张莉设计的衣服,着力突出曲线美。
原著里写凤姐【体格风骚】,87版成功的把它阉割给了薛宝钗。
就问这身材谁不喜欢?哪个男人不想娶回家?
87版还特意设计了一款暴露型薄纱衣,让张莉展示硕长的天鹅颈。
明清时代,国人着装观念极其保守,汉服只能露头和手。即便是妓女,公开场合也不敢穿成这样。
那么多专家不知道历史?当然知道。为何明知故犯?你们自己想吧。
你们那么喜欢“宝钗”,觉得她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美,就是这样来的啊。
剧粉都说“宝钗”气质优雅,如空谷幽兰、闲云野鹤一般。没错,舞蹈演员当然有这气质。但这属于原著的宝钗吗?
如果还原原著,胖的如同唐朝人,却没有唐朝的发髻,不能佩戴富丽堂皇的头饰,也不能穿性感暴露的唐装。
一个裹成粽子的灰突突的胖女人,能好看吗?还可爱吗?
古典名著刻画美人自有一套“潜规则”,你要会看作者的“下笔用词”。
横向比较其他明清小说,就会明白:黛玉是最高档次的美,宝钗是肉欲档次的美。
如果放在西游记里,黛玉是女儿国国王那一档,宝钗是白骨精那一档。
详见文后链接2
明清的审美特别追求清瘦,越瘦越绝美。
仅从这个角度就说明,被设定成胖人,承担的是讽刺。明清的文化和服装,实在不适合胖人。
1、大脸,特别大的那种。【脸若银盆】就是此意。
2、特别白
白色和雪洞是她的象征物,脸要白到奇特才对。兴儿说怕吹化了她,就是此意,因为兴儿只能远看,看到的是个胖胖的雪人。
3、浓颜系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不用化妆而带色,像是做了永远眉,又像带着假面具。
现代人或许很羡慕,以为这是天然大美女。但是古代审美观相反。
中国传统的美人都是淡颜系。眉毛是体毛的一部分,古人忌讳女性体毛发达。所以在很多历史时期里,女性甚至以(接近)无眉为美。
古人认为,女性一定要画眉,那才是女性。唇色亦然。
画眉也是夫妻恩爱的象征词。不用画眉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4、诱惑感
古人都懂面相学,【水杏眼】是风流性欲之兆。书中的确大量写了,宝钗主动接近宝玉的故事。
这四点加在一起,再加上肉感,绝不是传统意义的中国美人!像是来自异域的、大骨架、大脸盘、雄壮、浓艳、色欲的那种。
原著里的宝钗就是这么矛盾。长的很色欲,但打扮又很寡妇。
至于编导臆想的什么古典淑女,什么大家闺秀,就别做梦了。她根本没有传统女性的特征,一拳撂倒你,倒是绰绰有余。
跟古典传统女性怎么反着来,曹公就怎么写。
不要迷惑于书中的风评,那或体现人情,或体现宝玉青春期对肉欲的迷恋,都不是美丽的证据。只有作者的官方描写才是真相。
想推翻人们的固有印象很难。但是,只要放进时代背景里细细揣摩,就不难看出作者的原意。
无福、寡妇、无夫妻缘,其实仅凭这几点就不可能是古典美女,顶多是个妖姬。
原著宝钗全身没有任何女性配饰,你们看到的每张剧照都是错的。尤其是以下几点:
1、金锁
原著金锁藏在内衣里,剧里日日挂在胸前,还加了特大璎珞圈,竟然比宝玉的还大。既不符合其藏拙人设,也不符合阶级身份。
同理,硕大的含珠凤钗、牡丹花饰、明黄色、金黄色等等,都是极端僭越。
导演啊您就算是捧,也该有点底线吧。
2、团扇
张莉在剧里有很多很多款团扇,每一款都挖空心思,彰显古典美人范。
可惜,在原著里众千金都用团扇,只有宝钗用折扇。
87版拍摄扑蝶时,就发现原著写的是折扇。经过演绎发觉动作很难看,扇子像是武器,有扑杀的感觉,没有美人的感觉。剧组讨论再三,将其改成团扇。
殊不知原著写的就是扑杀,是有寓意的,不是展现国色天香美娇娃的。
此话题有详细解读,见文后链接3
当时贵族千金用团扇,男性用折扇,仆人用低档折扇。作者如此刻画宝钗是何意,不用再揭示了吧。
这些真相,对剧粉而言是灾难性的。
或许你会说:要是按原著拍,这还有啥看头?
原著这样写,自有原著的用意。不能因为不理解或者不喜欢,就任意魔改。尤其是核心角色,它关系到核心故事线,关系到整部书的主旨。
书成为影视,肯定会有小范围改动。但改成180度对角,跟原著还有关系吗?
人们对宝钗的争论为什么如此激烈?就因为有人说的是书里的宝钗,有人脑海里只有剧里的宝钗。
剧的先入为主,会使后世逐渐忘记原著。打着弘扬四大名著的旗号,很可能恰恰毁灭了名著。
【相关链接】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87版电视红楼梦已封神!可惜塑造个假“宝钗”,与原著完全相反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