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你还是,繁花,墨镜,中年
“我懂得爷叔未雨绸缪的道理,但从来没有不出错的人生。”
——阿宝
“做天下生意,吊四方胃口。”
这是《繁花》的台词,王家卫能不能做成天下生意我不知道,但他的确成功地吊起了“四方胃口”。
《繁花》恐怕是有史以来拍的最久的电视剧了。
这部作品改编自作家金宇澄同名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主要描述的是上海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上层社会男女的细碎生活
王家卫改编时说了,“文字有文字的优势,影像有影像的优势。”
因此,他延续一贯的飞页拍摄风格,耗资5个亿整整拍了三年。
摄影师鲍德熹是凭《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的大牛,配乐陈勋奇与王家卫合作默契,他那首《天地孤影任我行》,小编曾无数次的单曲循环。
2014年,王家卫买下《繁花》版权开始筹拍,正式拍摄三年,筹备期近十年。
按道理,这作品不可能不好。
开播那天收视断层第一,话题汹涌而至,然而,却有一大批人说《繁花》是中年版《小时代》,墨镜王才华不再?
最mean的一个评价,说王家卫还是应该去拍张嘉佳,毕竟他的青春应该是安妮宝贝和郭敬明。
批评方的依据主要是王家卫的镜头语言,这慢镜头大特写:
华丽的置景,昏黄的滤镜。
神似顾里出场,时代姐妹花上身。
一开始的确是不太接受王家卫这个拍摄手法,毕竟是电影语言诠释电视剧是脱离观众习惯的。
但小编追平14集之后,必须要说,王墨镜的好,你还不明瞭!
一
1982年,24岁的王家卫初入香港电影界江湖。当时江湖水还清,市面上没有长老,只有一群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誓要做出点名堂。
王家卫出生在上海,1963年跟父母去了香港。进TVB当编剧前,他在香港理工大学学设计。
那时香港电影处于New Wave新浪潮中,年轻人都在谈电影。徐克拉来施南生,文华东方楼下咖啡厅里坐着张国荣,进来一个送文件的小哥,也要跟着聊半小时创作。
王家卫跟着谭家明导演,吃饭逛街讲剧本。
王家卫不是成名后才慢,他从年轻时候就慢。
那时候TVB拍戏的速度像流水线作业,王家卫却慢悠悠的编剧,几个月才能出一个本子。
多数时间他都在躺着想剧情。
催稿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他不接,他妈妈只好去接,瞎话一个又一个的编,当王家卫认为写得不好的时候,就算老板来了,他也不交稿,连夜推翻重写。
王家卫年轻时候
曾志伟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当年一个小伙帮林岭东写剧本。导演让他先把故事讲来听听,讲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到主题,导演问他,讲了多少了,他说三分之一。
导演问,打算拍几集,他说一集。
小伙儿从此被拉黑。
王墨镜的确是个轴人。
当时的电影圈拍什么爆什么,行业里对质量的要求很低,以数量取胜。隔壁王晶一年拍几十套电影,总会有一两部好戏。
王家卫的性格让他在编剧圈举步维艰,他只能转做导演。
从他的童年照也看得出来,王家卫家境优渥,不缺吃穿。因此,养成了他万事求精的性格。
早期的王家卫,是不戴墨镜的。
1990年王家卫凭《阿飞正传》获金像奖和金马奖,当时他只有32岁,墨镜后的眼神透露着一丝清澈的愚蠢。
总之看上去没那么聪明就是了。
《阿飞正传》叫好不叫座,观众在电影院里骂飞了,散场时候,刘镇伟都不肯承认自己认识王家卫。
尽管奖项在手,但票房惨败,之后再也没有公司肯投资王家卫电影。
从那时候起,王家卫就戴上了墨镜。
张艾嘉说,演员们演完戏,第一件事都是回头看导演反应,王家卫的演员一回头,就看见一副黑墨镜,深不可测。
1992年,王家卫和刘镇伟联合创办泽东电影。
这家公司从来不考虑市场不考虑营收,但就是有一堆大牌趋之若鹜,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巩俐、张震等,都曾是泽东旗下的签约艺人。
王家卫不管拍什么戏,总能把它拍成王家卫作品。
二
《重庆森林》其实是个警匪片,你可还记得?
梁朝伟是个警察,林青霞是个毒贩。
《花样年华》也是最寻常的出轨戏码。
张艺谋曾经非常羡慕地评价王家卫:
“王家卫是才华型的,不管别人说什么,拍得超支,乱七八糟,一片混乱,拍了三个月又不要了,后头又补戏,各种谣言,各种不可知,但是你一看作品,那种小资的城市感觉,那种味道,一流。这种东西是才华。”
老谋子做不到,从《英雄》起张艺谋就注定要和市场纠缠。
观众对《繁花》诟病最多的是架空感。
这部戏发生在90年代的上海,印象中内地的90年代是《山海情》里包着头巾拉着板车的淳朴气息,有人说王家卫拍的是胡歌版《2046》,还有人说这是王家卫的《华尔街之狼》。
总之,不是上海的90年代。
另外在叙事上,王家卫沿用了他一贯的非线性风格。
比如我们记住了林青霞在《重庆森林》里穿着风衣匆匆行走于地下道,她去干嘛,你记得吗?
我们还记住了金城武的经典台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但我们很少想起,他是一个警察,名字叫何志武,编号223。
《繁花》同理,很多人被王墨镜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叙事搞疯,明明前面还没交代清楚又换人了,这到底几个意思?
这导致了观影体验两级化,喜欢的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骂他只会拍MV做PPT。
还有一种观点,是王家卫的《繁花》没有生活气和烟火气。
不是,小编一个外地人原本没有资格评价这部戏,但是鉴于多年来对王家卫的理解,从王家卫电影里找生活气,何必给自己添堵?
你看《阿飞正传》能看出人间烟火味?
《花样年华》张曼玉整天去买馄饨,这算不算有生活气?
王家卫的世界,没有太阳。
记得当年王家卫集合香港最顶尖的一批明星拍《东邪西毒》,一拍就是三年,拍的张国荣整天在沙漠里埋西瓜,拍的林青霞天天计较别人打牌不叫她。
之后,梁家辉说,为何《东成西就》能有那么多大牌进行疯狂表演,就是因为大家“在一个被压榨了三年,不知如何是好的绝境里,突然的疯狂的掏心掏肺之作。”
一众巨星,晚上拍《东邪西毒》心灰意冷,白天拍《东成西就》自我放纵。
白天发疯晚上抑郁,观众直呼:这不就是我的精神状态?
现在看来,两部都是传世经典。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繁花》原著,这本书阅读门槛很高,大量的沪语对白,金宇澄老师的风格是偏向白描的。他减少内心描写,完全通过对话呈现人物,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理解。
这本书金句频出,王家卫的台词也精简有力,或许由王家卫改编是《繁花》最好的归宿。
三
《繁花》14集开始,渐入佳境。
王家卫相当擅长拍人物尤其女性。
剧中阿宝身边第四位女性登场了,她是雪芝,是阿宝的初恋。他们相识于1978年,当时宝总还是一个钟表厂的机修工,雪芝是13路公车售票员。
杜鹃特别适合演白月光初恋,她出场时在人群里孤傲清冷的背影,在涮羊肉的大圆台前袅袅落座,摘下围巾。
越是烟火气的场合越能体现她的遗世独立。
阿宝和雪芝的恋爱简单纯粹,没多久,雪芝就嫁到了香港,十年后再回上海,雪芝变成了蓓蒂。
蓓蒂穿的是香奈儿套装,她离婚了,隔着衣服她肩后的蝴蝶骨依旧玲珑,似乎什么都没变。
雪芝提笔在餐巾纸上写下一个数字,展示给阿宝并操着上海话说道:
“十年前的雪芝和现在的雪芝,区别就是这个数字。这是我公司现在每个月赚到的钱的数目……”
之前的镜头拍的都是杜鹃的侧影,背面,半侧面,就像一个梦,梦里的人是故人,你知道是她,但看不清楚。
就在雪芝写下那行字的一瞬间,她转过了头,第一次拍到她的正脸,清晰的五官,连光线都变了。
那是阿宝的梦醒了。
真正让一个男人从梦里醒来不是她结婚她离婚,而是她现在的能力,你赶不上了。
这手法,只有王家卫的蒙太奇镜头能表达得如此含蓄又清醒。
《繁花》的开场不是车祸,耐心看下来你会知道那是命运的伏笔,墨镜王在一一排列那些草蛇灰线,他本来就擅长拍小人物,也擅长拍情绪和欲望。
《繁花》从演员、造型到置景、摄影,从美术、配乐到色调、节奏,没有一样是拉垮的,别骂了,再骂真吃不到好的了!
观众评论认为繁花更像在香港而不是上海。
其实早期的香港就是没落上海,魔都纸醉金迷的那面,郭敬明见过,王家卫也见过,虽然不同时代,但精髓大体一致。
只不过,郭敬明过于沉迷纸醉金迷,而纸醉金迷对于王家卫来说是信手拈来。
他对叙事和人物的刻画,郭敬明还要再学十年。
《繁花》里有个镜头,阿宝喝了一口啤酒放在桌上走了,四下无人时,玲子端起了那个杯子在手里晃了几下,对着灯光凝视一阵,然后一口一口把这杯酒喝下去。
一个小小的举动,女人的心思显露无疑。
答应我,你们去看,认真看,这部戏没有废镜头,看完还觉得是《小时代》《盖茨比》,你来骂我!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