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电影,世界,诚制
在黑白文娱看来,《解密》是一位中国电影导演,“诚制”给世界的一场电影梦。主创以东方美学为起点,对世界电影语言进行碰撞,用想象力尝试一次与世界电影人的对话。在打破过去成熟经验、呈现新内容样式方面,陈思诚有了蜕变,《解密》的出现,让人看到了他对于类型化叙事的下意识克制和对新技术的掌握。中西方创作者共同由剧本文本、影像风格、审美体系、表演阵容、制作能力等全方位进行了极为难得的深度熔接,这一尝试无疑让中国电影的工业化继续躬身前行。
作者:条形码
编辑:蓝二
版式:王威
当看见红色沙滩、被落日描上金边的潮汐、周而复始的阶梯,以及从稿纸上怦然飞出的数学符号时,坐在影院的人们想必会立刻意识到:《解密》注定不是一部会被迅速遗忘的电影。
即便在这个暑期档大环境下,票房成绩不算理想,口碑也呈两极化,但它仍然是陈思诚作为导演,现阶段最富表达和野心的作品。在这部电影里,陈思诚在认真地打出新招式,在摈弃曾经被诟病为技巧和套路的招式,执着地讲述着一个关于人如何达成自我统一的故事。
从《解密》中,我们能够窥伺出一些东西,即,一个商业片导演,究竟该如何处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裹挟浮潜的这一宏观命题,而这样的命题又是否能够被完满消解?
宏大命题的未完成时
绝不保守的行事风格,其实在陈思诚最初选择将《解密》搬上大银幕时就有所映现。
麦家笔下的《解密》原著,相比于电影,尺度更大,它对于上个世纪微妙复杂的时代气象,有着更加具体的描写。
这实际上也构成了《解密》贯穿始终的一条暗线,即:容金珍这样的天才与时代洪流的碰撞,个体与家国的勾连绞合。
全片围绕容金珍的天才一生徐徐铺陈,孩童时期就过分耀眼的数学天赋,青年时期少年老成、木讷寡言的行事作风,中年时因工作性质特殊而不得不对家人保密的无奈,以及年老时的衰弱和近乎疯癫的精神状态,他的一生,实在是过于跌宕起伏,也过于神秘。
他的天才,推动着他的命运涌入风暴中心,他无法融入世俗社会的“天才病”,也让他的人生时刻处于他人的严密计算之下,被养父送进大学,被亦师亦友的老师当作重点培养的对象……
于是,他的人生似乎必然要与密码牵绊一生,也必然要进入那所神秘的机构:701。在容金珍进入701后,剧情开启加速键,与此同时,身处大洋彼岸的老师希伊斯,也因为特殊的社会环境,成为了情报部门的密码专家。这样一场强强之间的对决,看点并不在如何破解密码,如何见招拆招,而是在于,作为个体,作为有情之人的容金珍,该如何应对这场较量?
“情”实际上是容金珍在完成自我统一之路上的关键密钥,因为对老师有情,所以他格外珍惜他们之间的师生情分,同时,他在青年时代便有志于报效祖国,这也让他从原本单薄的数学天才,转变为有着自己所爱和坚持的革命战士。
但它同时亦是容金珍在特殊年代里未尽的遗憾。因为身份的特殊,容金珍无法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无法向他们寻求心理上的安慰,也无法与老师面对面地和谈。电影里花费了不少笔触去展现容金珍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从侧面角度将人与时代的关系铺陈开来。
实际上,关于人如何在时代夹缝中保有独立的自己这一命题,在国产电影史上并不少见。譬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等,都是颇具深意的佳作。然而,遗憾的是,因为审查机制以及创作者的创作方向等问题,在《解密》中,这一命题未能完整地呈现,特殊年代下的庞大体制,它与个体之间的对抗、和解、统一的复杂关系,被稀释了,也因此,容金珍与701,以及背后的庞然大物,无法真正形成一种有机的关系。
同时,这里也能觉察出陈思诚在处理这类命题时,稍显生涩。相比于他以往的悬疑作品中清晰可见的人物对抗或正邪的两极关系,《解密》中因为涉及多方势力和庞杂的集体,也就无法让其施展所长,最终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原本的好命题也只能处于一种未完成的语境之中。
敏感情绪让位家国情怀
当宏大命题无法被完整地呈现,通过个体与集体碰撞摩擦而生出的社会情绪,也就无法被抓取到,这一遗憾其实也或多或少影响了《解密》的口碑。但值得注意的是,陈思诚适度回避了社会情绪,转而拥抱了更为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
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实颇为冒险,对于陈思诚团队而言,无论是初试牛刀的《北京爱情故事》,还是之后的《唐探》系列,以及去年的爆款之作《消失的她》,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在于,顺利嫁取了某个时间段内社会人群最为集中的情绪集合体。比如《消失的她》抓捏了性别对立和女性互助,《默杀》则抓准阶级方向上的矛盾冲突,它们的成功,更是昭示了时下的院线电影,本就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宣泄产物。而陈思诚此次的适度回避,某种程度上的确让《解密》显得不那么陈思诚了。
但具体而言,这种回避并非是完全不关心大众的情绪敏感点,而是放弃特定的颗粒性的情绪对接,转而升华到一种十分朴素的情绪上,也就是家国情怀。
电影中,容金珍曾多次说出一种类似革命口号式的宣言,同时抱有巨大的决心,投身密码事业,这些情节的刻画其实正是家国情怀潜移默化之中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容金珍与昔日恩师希伊斯之间因为所处意识形态阵营的不同,而产生的解密之战,最终也让容金珍更加深刻意识到了何为家、何为国。
于是值得赞赏的是,与其他同样昭示家国情怀的作品相比,《解密》的主题表达更为凝练、更为自然,它没有刻画惨烈的战争状态,剑拔弩张的意识形态对立,而是将隐蔽战线作为家国情怀的载体,用一个个生动的角色为密码事业的牺牲,无声宣告出国之强大,其实恰恰出自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的付出和坚守。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比起直白空洞的唱赞歌,更易于被当下的观众所接受。
自《解密》上映以来,不少观众揶揄其是“主旋律年轻化”的产物,这种年轻化反而能够让我们展开思考,年轻人对于主旋律的排斥,往往因为其对于个体的忽视和对集体的高度赞扬,但如果我们能够以个体视角,以更为详实的叙述方式,讲述那个特殊年代的故事,是否就能让这样朴素的爱国主义更易于落地,易于被铭记?
不打寻常类型牌的冒险尝试
陈思诚是当下内地类型片导演中值得被长期关注的创作者。一来,通过“唐探”、《误杀》、《消失的她》等多部商业片的成绩,他及核心团队在票房市场上的号召力虽然毋庸置疑,但究竟有多强硬,仍然需要打个问号。二来,作为一位有着明确类型偏好和敏锐商业嗅觉的导演,在过往作品中,他表现出了对观影人群和社会环境普遍的洞察力,而这自然会让人期待他的新作能否跳脱出以往的争议点和类型熟招,呈现出新的内容样式。
而《解密》的出现,的确让人看到了陈思诚对于类型化叙事的适度取用和下意识的克制。
相比“唐探”系列作品中强悬念、重破案解谜、重反转和伏笔钩子的剧本设计,以及以事件为核心的框架设置,《解密》的叙事其实更为平实,更像是一部伪传记片。
为了凸显出容金珍身上的复杂和神秘性,陈思诚回归了自己最为拿手的悬疑风格,以十场怪诞的梦来暗喻电影中一个又一个待解开的谜,随着容金珍步入梦境之中,解密这一复杂的过程被略去,只保留满墙的代码和容金珍长吁一口气后缓缓浮出的笑容。
这种虚实相映的表现手法,其实也是目前《解密》在市场上遭遇不同口碑的重要原因之一,想要看常规谍战片的观众注定会失望,因为它的故事重点并不在表现敌我双方斗智斗勇,想要看人物传记片的观众也会觉得有些许“货不对板”,因为它在人物传记片的类型之外,其实又叠加了奇观化的场景。
十场梦境之外,陈思诚在《解密》中还设置了大量的符号隐喻来表现容金珍的心理过程,比如《爱丽丝梦游奇境》、甲壳虫乐队、桌上放置的那扇台灯等等。这些符号性的设计在他之前的作品中,其实并不常出现。
通过这些光怪陆离的超现实梦境,观众被动地走进容金珍的世界,探听他内心深处潜藏着的欲望和秘密。童年时期的无助,少年时期对于性的幻想,中年时期陷入无边无尽的金色稻田里的迷惘与挣扎,暮年时囚于思想迷雾中的困惑难解,此刻,一一成为了他的梦。
诚然,《解密》中缺乏以往陈思诚作品中算作招牌的强悬疑、强反转,但以梦境作为托底和逻辑的延伸,以奇观式的视觉呈现调动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同样置身于解密的过程中,将具象凝结为抽象,这的确是一种绝不保守、更加冒险的尝试。
THE END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诚制”给世界的一场电影梦,《解密》背后陈思诚的蜕变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