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年轻,电影
阿醒
期待已久 的《异人之下》登上院线,仿佛让今年的暑期档,和任何一年都不太一样了。
「异人」,带来了「异片」。
既然是「异片」,我们不可能期待它是一部众口一词,毫无争议的电影。因为它在很多方面,都和我们习惯了的那种「好电影」是不一样的。
它大开脑洞的基础设定,它讲故事和塑造人物的方式,它那奇诡飘逸的镜头语言,都是有一些些门槛的。
在至少两种观众的眼里,这是一部非常精彩和成功的电影。一种是熟悉二次元表达方式的观众,一种则是没有预设,对跳出窠臼的新型电影感兴趣的观众。
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这部电影新在何处,而它的行业突破又体现在何处。
先要从片名说起。所谓「异人」,既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人,也特指一种具备超能力的人。主角张楚岚,表面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大二学生,其真实身份,却和一个搅动异人江湖百年纷争的秘密关联在一起。他要运用自己的能力,揭开那个尘封多年的谜底。
故事的最大看点,当然是各种异人的超能力大混斗,层出不穷,花样百出,观众也看得目眩神迷,血脉偾张。
这样一部电影,是最适合暑期档的。
暑期档,合该就以年轻人为主。有别于春节档对阖家团圆气氛的追求,暑期档理应更加突出一种新锐和前卫的取向,面向年轻观众去发挥。
为什么需要突出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年轻化的内容创作」可谓当下中国电影亟待强化的一种能力,一种电影产业面临各种激烈的外部竞争时必须迅猛提升的能力。
道理很简单,只有实现电影内容的年轻化转向,抓住口味多变的年轻观众,深入理解年轻人热爱的各种亚文化,中国电影才有机会在乱局中重新崛起。
《异人之下》是怎么做到为年轻人创作的呢?至少有这么几个关键原因。
首先要说,这部票房业已破亿的电影,进一步跑通了潜力巨大的漫改赛道。
中国电影很少有漫改类型,尤其是这类更为面向年轻群体,更需要特效加成的作品。过去也有一些,数量偏少,且偏向于现实题材,并不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见长,与00后的梦幻世界颇有一段距离。
然而漫改,或者说打通二次元和三次元的作品,其具备的超强观众引力,已经在美日相关电影中被屡次证明,尤其是美国的超级英雄系列以及日本漫画的动画剧场版,早已形成联动式粉丝效应,甚至一度形成品质保证。
只不过,一来中国电影市场下,强大的漫画原著受众并不均匀,路人盘还在缓慢增长的状态。二来电影界普遍不太熟悉二次元,所以这方面的成功尝试并不多见。
《异人之下》则不一样。米二创作的世界观庞大复杂的人气漫画《一人之下》风靡亚洲,在业界甚至更大范围内,都取得了相当高的前期知名度。
而乌尔善这次也顺势做出了很好的改编选择。比如说,他灵活截取了原著的情节骨干,而不过分拘泥于细节还原与关系黏连,因此可以着眼更大的版图,用电影的方式呈现那个错综复杂的故事。特别是在第一部,需要让所有观众无门槛进入,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梳理,但他做到了。
又比如,电影重点落到了人物在成长中的起点和设定建设,为后续拓展留出巨大空间。从小的层面看,角色都有自己的固有经历,各有动人之处,从大的层面看,哪个角色出场,哪个角色着墨更多,取决于故事在当下的进度。
也就是说,他所塑造的,不是遭遇过事件的主角,而是让相关角色统一在起点,让重要人物开始经历各种事件,渐渐顺着观众心理预设而成长。《封神第一部》验证成功的经验,乌尔善很顺理成章地沿用到了这里。
另一个特点是赋予想象力的年轻化视觉呈现。
乌尔善为了贴近漫画色彩,人物造型上就非常下工夫。我们能看到,每一个角色的衣服、发型,其实都在靠近原作,这既是在尊敬漫画,也为初遇的观众提供足够的辨析度,降低入坑难度。与此同时,这也更高效地营造出这个区别于现实的庞大世界。
造型如此,更不用说人物的动作。不只是对打时一招一式的精巧设计,单是一众角色平素的言行举止,都相当符合漫画给人的预期。譬如说,冯宝宝充满冷感的反应,张楚岚顺应环境的「变脸」,都很有标示性。
整体上,所有人都带有漫画式的夸张与戏剧。这是一大特色,也是一大法宝,用以构建这部作品在当下中国影坛里的特殊位置。
第三个关键点则是,《异人之下》的审美趣味和笑点都贴近了年轻人和网络文化。
在快节奏的运动当中,台词语言也都顺应年轻人的说话方式,充满玩笑的揶揄、自嘲,对照的是一整套带有Z世代特色的语言体系。
我们知道,《一人之下》第一部漫画,创作于2015年。将近十年过去了,即便是年轻人的语言、词汇,早就发生了许多变更。乌尔善很用心的一点是,他既保留了彼时的特色,比如「脑残」等词汇还有保留,而在更多时候,会把台词改编得更为本土,更为符合近年的审美与习惯。
在当下与过往的流行词汇掺杂并用中,很好地弥合了时间的罅隙,在提供时代怀旧的同时,也猛然把观众带到熟悉的语言环境,增强在场感。
简而言之,看电影《异人之下》,我常常被唤起一种像是在看漫画的感觉,既熟悉,又新鲜。
而《异人之下》让年轻观众最感同身受的,还是因为这部电影真正说出了广大年轻人的心声。
张楚岚刚出场时,因为隐藏自己的身份,处处躺平,一副很怂的样子,他明明一身绝学,为何面临欺压也不愿施展?
其实这是因为,他对于自己作为「异人」这个身份,以及「异人」的超能力,是充满怀疑,没有认同感的。这种自我迷茫,自我否定,也曾发生在我们 每个普通人身上。
而电影之中,张楚岚从儿时爷爷教导的不出手的疑惑,到听从爷爷的遗言「隐藏」自己,再到后面凭借自己对于异人世界的探寻得出自己的结论。
那句「我不想躲了」,是张楚岚对自己的回答,是他一段迷茫时刻里的结束,更是他认定未来道路的开始。这种从迷茫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挖掘自己蕴含的潜力,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正是当下年轻人在与社会的碰撞过程中,努力寻找的内核力量。
说到年轻,它既是指这部影片是面向广大年轻人的,在另一重意义上,它自身所代表的类型和题材,在当下的中国电影中也是非常年轻的。
这种「年轻」,是我们衡量这部影片表现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前提——它出现于国内漫改电影市场并非成熟的状态之下,开拓意义大于一切。在国产重工业电影的传统赛道——比如科幻、奇幻高度激烈和内卷之际, 《异人之下》努力在为行业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异人之下》固然会进一步提升国产漫改电影的基准线,它同样也能借助大银幕的力量反哺到上游的国漫创作,为国漫产业的开拓扫清很多障碍。最起码,越来越多的三次元人,获得了一个进入二次元世界的桥梁。很多观众会因为这部电影,去回头补课《异人之下》的原著漫画。
国漫愈强,则漫改愈强。二者相生相成。
更重要的是,就在人们怀疑电影这种媒体的影响力的时候, 《异人之下》的热度足以证明,电影媒介仍然处于IP开发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上游的小说也好,漫画也好,下游的衍生品或是游乐园,都必须经由电影开发来链接彼此,来放大整个IP的影响力。
最后还有几句话,想谈谈乌尔善导演。和很多影迷从《画皮2》或《寻龙诀》开始认识乌尔善不同,我在2010年就因为《刀见笑》开始高度关注他的创作,所以我知道以多种媒介形式混搭、 后现代电影语言结合奇幻类型,来开拓年轻化电影内容的创作思路,是乌导一以贯之的选择。
《刀见笑》
《异人之下》跳脱奔放的风格并不孤立,它就是刻在乌尔善创作DNA里的,并且在新片中获得了进一步的拓宽和提升。
今年这个这个暑期档,行将过半,它是否达到了业内和观众的高度期待?至少从内容的丰富程度来说,中国电影拿出了自己的真实实力。回首前几个月,票房不尽如人意,业内忧心忡忡,主要还是因为类型电影表现乏力。但暑期档大有改善,从类型来说,有喜剧、动作、犯罪、悬疑,以及上述类型的融合混搭。而题材上更是分布广泛,观众也因此获得了走进电影院的动力。
不论是支持《异人之下》,或是支持整个暑期档,都是支持中国电影。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