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我所,青少年,气质,电影
界面新闻记者 | 胡毓婧界面新闻编辑 | 张友发
连续两年,导演乌尔善携新片出现在暑期档。
去年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上映后,乌尔善连同质子团、训练营、商务殷语,一同成为某种流行文化符号,为观众津津乐道。九年磨一剑,电影本身罕见的神话史诗大片质感,吸引一波波观众进入影院,最终票房低开高走,拿到26.34亿票房。
《异人之下》改编自米二的漫画《一人之下》,后者2015年开始连载,至今仍在周更,故事并未完结,已是最有影响力的国漫IP之一。电影选取的是原作罗天大醮前的剧情,张楚岚完成从躲避隐藏异人身份和能力,到接纳自我、决心守护亲人的转变。
面对这样一个长篇故事,乌尔善的改编抓手是张楚岚和冯宝宝两个人物,“老老实实从头开始讲”,他俩如何建立起相互守护,这些基本的人物关系必须建立扎实。
乌尔善称,“原作像是一筐葡萄,但是电影要把这筐葡萄酿成葡萄酒,高度提炼浓缩加强,让它在两个小时内变得更浓郁,更有感染力。”
胡先煦饰演张楚岚
从神话史诗到真人漫改,对观众而言,今年的《异人之下》是乌尔善电影赛道的一次快速切换。但在乌尔善看来,二者从制作上有多处重合——都完成了对中国电影类型的开拓,表演上都使用了训练营模式,主题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并尝试了新的电影技术。
乌尔善将“中国电影的类型开拓”视为自己的使命,尝试创作出不同于好莱坞话语体系的超能力电影,在他看来,西方超英能力求诸于外,而中国异人能力是反求诸己,炁来自于世间生命体的蕴藏的能量,从家族派系承继,经修炼觉悟而成。
他对漫画文本视觉化过程中的流行文化拼贴充满创作欲,表现在《异人之下》里,角色自带不同风格的bgm,夏禾出场是魅惑的“姐妹,预备备”,风沙燕登场人均“loser”,片尾飘过彩色弹幕,画面预告下一部“异人大会“的参赛选手。
配合上这个讲年轻人找回自我的异能故事,乌尔善尝试再次与年轻人建立连接。
“漫改电影在全世界都是主流类型,只不过在国内这个类型与神话史诗一样接近于空缺,总要有人去做出探索和尝试,无论结果如何要迈出这一步,因为电影的观众就是年轻人。”乌尔善说道。
以下为界面文娱等媒体与乌尔善的对谈,内容略有编辑删减。(Q为媒体提问,A为乌尔善回答)
把一筐葡萄酿成葡萄酒
Q:漫画本身的故事很长,是怎么确定第一部讲到异人大会前,剧情的改编取舍,整体是如何考量的?
A:因为《一人之下》世界观非常庞大,线索丰富,有很多精彩的段落。但是我觉得把这个故事第一次介绍给电影观众,一些基本信息是必须呈现的,比如世界观的基本背景,“炁”是什么,异人是什么,派系是怎么回事。
核心是线索性的人物——张楚岚和冯宝宝。他们的背景故事,他俩如何建立起相互守护的关系,基本的东西必须建立扎实,后面的故事才能展开。这像一个根基,如果我们对核心人物不了解,或者说没有爱上他们的话,进入到异人世界后发生的故事就缺少一个支点。
所以我觉得应该老老实实地从头开始讲,漫画开篇我就很喜欢,在日常世界里打开了一个有想象力的平行世界,像一个普通大学生的事儿,那种从日常进入到一个超现实异能的世界的感觉,我挺喜欢。
对于原作零接触的观众来说,这也是最舒服的一种讲述方式。所以我选择把他们两个人的故事做扎实,尤其是他们俩怎么建立起这种亲情关系、相互守护的关系,把这个关系做实,然后更深入一些。
李宛妲饰演冯宝宝
在剧作中我增加了几个点,一是张楚岚隐藏异人身份,不仅仅是爷爷给他的嘱托,更重要的是他曾经的暴露导致了爷爷的死亡,他对爷爷的死亡有愧疚感,所以他严守承诺。
原作里面这件事跟张楚岚无关,是爷爷想了一个方法,把全性灭掉,但电影剧作需要把这个人物的心理再做深入和扎实。
其次是张楚岚和冯宝宝的关系,在徐翔的闪回部分,我加了两场戏,一是冯宝宝在福利院外卖红薯,二是张楚岚看漫画书过马路差点被车撞,冯宝宝救了他。我希望张楚岚和观众能感受到,冯宝宝是比爷爷更执着于守护自己的人,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
原作像是一筐葡萄,但是电影要把这筐葡萄酿成葡萄酒,高度提炼浓缩加强,让它在两个小时内变得更浓郁,更有感染力。我之前没有尝试过把这么多内容做调整和删减压缩合并,但我认为这对漫画改编来说很重要。
Q:《封神演义》有明晰的结构可以做三部曲,《异人之下》的第二部、第三部是如何安排的?
A:《一人之下》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所以三部曲不太可能,第一部我选取的是故事开端的部分,开端分为三个段落,一是到罗天大醮,也就是电影里的异人大会,主要是张楚岚从隐藏自我和冯宝宝的遭遇,他从隐藏自我,到勇敢走进异人世界,心理斗争很关键,这适合一部电影的容量,也能呈现电影的主题——到底伪装隐藏,还是真实去做自己。
西方异能源于外,中式异能源于内
Q:电影的表演风格是如何确立的?哪场戏确定了影片的表演基调?
A:我觉得要注意几个地方,首先是选角方面,漫画会把人物特点高度提炼,比如特别漂亮、奇怪、瘦小,会把一个世界高度风格化。所以选角上,形象是第一位的,要高度贴近漫画。
其次再谈表演风格,之前我们没看过这种表演,不知道什么分寸合适。我们针对角色招募试镜海选,每个角色有三位演员可以进训练营,然后进行长达6个月的训练营课程。
课程分两部分,一是表演课,让他们打开自我,尝试喜剧的表演风格,然后针对故事排练;二是武术课,因为《异人之下》整个动作设计风格参考的是中国传统武术,从压腿、拉筋、劈叉等体能训练开始,到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作为基础,然后一步一步地根据自己的角色练专属的拳法。
中间有三次带妆考核,第一次看造型与角色的近似度,毕竟黑头发大家看了都觉得舒服,一旦变成白头发、粉头发,就觉得不太行,所以必须要试妆;第二次是表演考核,最后才是武术考核。
娜然饰演夏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寻找表演的风格,找到夸张有趣表演的分寸,喜剧特别需要表演节奏,开机前两个月的主场排练,不断地试演,找到有趣、合适的分寸。
表演之外,剪辑上追求具备漫画风格的节奏感,片里有不同风格的声音和音乐,这些都有塑造人物的作用,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bgm,比如风沙燕出来就是《LOSER》, 夏禾是《放肆爱》,歌词和她内心独白很像,把表演和声画关系融合在一起,才形成了这种表达的效果。
这是只有电影才有的能力,也是电影才能调动的表达方式。
Q:整个影片的特效量有多少?
A:电影镜头是2200多个,视效镜头1600多个,特效更多追求创意性和风格化,它并不追求绝对的技术难度,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做视效的概念设计,思考如何呈现元炁学说的能量转化功法、中医的五行经络,最重要的是文化根源上区别于国外的超能力电影,表现方式上要有明确的区分,否则国风就不存在,因为我们的异能产生方式就不一样,对吧?
我总结过,西方超能力中异能产生方式有四种:一是科学实验失败,被辐射、被蜘蛛咬了;第二种来自外星,根本就不是地球人,比如雷神;第三种是神话人物,比如神奇女侠;第四种靠有钱,蝙蝠侠、钢铁侠。全部来源于外部。
但中国的异能来源于家族门派传承,我们体内就具备炁,炁本身来自于天地万物之间生命体本身蕴含的能量,异人无非就是能够觉知并运用炁的人,它来自于传承,依靠自我修炼,才能变得更强大,这是一整套来自内部的逻辑,是特别中国的一种思考世界和自我关系的方式。
特效概念图 图源:微博@电影异人之下
从视觉上,异能的生发,阳五雷来自于心肺能量,通过手三阳经通达周身,发出白色、红色的阳五雷,阴五雷则是从通过肝肾产生的能量,走手三阴经,然后产生了黑色、青色的雷。中医的经络、五行五色,以及道家思想,都是很中国化的视觉元素,是中国超能力电影区别于国外最根本的部分。
我们的想象力来自传统文化,但需要一个现代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年轻人觉得这太帅了。
开拓新的电影类型
Q:为什么古典的《封神》过后,选择拍这样一部青春热血的电影?
A: 这两个项目有几个地方是完全一致的。我为自己规划的工作目标,首先就是尝试中国电影类型的开拓。中国电影历史上极少有人创作《封神》这样的神话史诗电影,《异人之下》这种国风超能力电影,以前有过漫画改编,但与好莱坞的漫威、DC漫画改编电影是同一类型。
第二,我之前所有的作品里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都是传统文化的当代电影化表达,只不过放在不同的类型里,《画皮2》是奇幻爱情,《寻龙诀》是动作冒险类,《封神》三部曲同样是将古典小说改为神话史诗。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剧照
《异人之下》故事将“炁”的异能、阴阳五行、十二经络等,融入当下的现实生活,这种传统和当代结合的方式,我觉得特别天才,很巧妙,很熟悉,又很有想象力。
第三,《封神》与《异人之下》的主角都是年轻人,我特别期望通过新的项目给大家介绍一些无论从形象、表演、动作能力比较全面的年轻一代演员,他们能完成非常高难度的电影拍摄,所以这两个项目都建了训练营,先进行专业训练,然后再开始拍摄。
第四,这两个项目在推进电影技术上也有一致性。《封神》涉及神话世界的表现,主要是用电脑视效尝试做有生命体的内容,像数字生物、数字角色,《封神第二部》里还会对此升级,整个制作难度和工作量也会升级。
《异人之下》整体追求漫画感的美学视效,用人工智能打造了18分钟的真人摹片动画,完成了回忆部分。我觉得这是世界电影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能够达到电影院放映级别的4K摹片动画影像,这是有历史意义的。
大家老在讨论人工智能到底是改变了、影响了行业,还是让我们下班了,但我一直的观点是所有的技术都为表达服务,不是新技术出现,旧技术就消亡,它们往往结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可能性,所以这一段的影像我也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一些启发。
拘灵遣将特效概念图 图源:微博@电影异人之下
Q:作为一部漫改电影,《异人之下》主要面向青少年观众吗?因为在美国,漫威和DC就是青少年电影的逻辑。
A:肯定是,因为漫画文化就是青少年文化,只是长期处于亚文化状态,如果有一部电影能将之呈现得很好,也许它就能进入主流电影的大类型。
事实上,漫改电影在全世界都是主流类型,只不过在国内这个类型与神话史诗一样接近于空缺,总要有人去做出探索和尝试,无论结果如何要迈出这一步,因为电影的观众就是年轻人。
我觉得无论怎样,电影的未来就是年轻人的狂欢,尤其院线电影更应该呈现年轻人的社交属性,他们也应该在院线看到有属于自己文化特征的作品。
《异人之下》文本来源于漫画,漫迷奉之为经典,但大多数电影观众对它是陌生的,未来年轻电影观众应当看到与自己文化高度融合的电影作品和电影类型。
以片中的音乐为例,从屠洪刚的《中国功夫》,到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再到现在流行的说唱、带红白机风格的死核、金属乐、R&B、电子音乐,以及动作设计中的街舞和装扮,我希望把流行文化的各种元素融入创作里,让中国当代的年轻人在电影里找到自己。
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年轻人的成长故事,是年轻人在自己的家庭、家人对他的期望,为他选择的人生方向,与他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之间抉择的故事。
我所理解的青少年电影应该具备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当下意义,组合方式充满想象力,电影气质像一场蹦迪一样,带有狂欢节或者联欢会的感觉,在电影院里有特别炫目、狂欢的体验,我想追求是这样一种电影效果和影院体验。
《封神》的文本、视觉元素组织,都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形态,比如武王伐纣平话、《封神演义》等,以及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宋代的山水画、元明的水文化等。
《异人之下》完全是另一个领域,我希望把当下所有的流行文化元素,变成电影的素材,包括片尾的字幕以弹幕形式出现,也是因为手机视觉阅读是现在阅读的主流形态。
Q:拍完《异人之下》,觉得拓展自己了吗?
A:没有,我平时就喜欢听这些音乐,爱看漫画,这本身就是我热衷的。我尤其希望把中国传统文化里原创,不是模仿欧美、日本的东西主流化。
片里的音乐除了古典乐,所有乐队都是当下中国活跃的,比如超级斩乐队、MiniG迷你机乐队、于贞,在特殊乐迷心中他们是一流的,只是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米二的作品同样是一流国漫,无论是表现力、思想深度,还是文化复杂度,都是世界一流。
我习惯把每个项目当成一个课题,去研究它的完成路径。《异人之下》带给我的新课题是如何把漫画的视觉美学转化为电影语言,因为漫画的美学与纯文学作品不一样,它本身除了故事之外,还有视觉基本风格,它还是定格的,画只有一张,中间的空白地带如何填补?一个动作到下一个动作,如果换成真人,他应该怎么表演才能把漫画的风格保留住,它变成真人电影的时候,你还不觉得做作、夸张,这个很有意思。
另外《一人之下》已经连载了8年,现在还在周更,是一个漫长的线性创作,电影最多两、三小时,怎么截取故事的段落,选取什么人物、故事线,怎么形成剧本的结构,怎么选演员,处理漫画表演,摄影美术人物造型做完后,音乐声音应该怎么配合,这都很有意思。
我这个人好奇心比较强,没做过的事就特别有兴趣尝试,这部漫画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我所理解的青少年电影气质像一场蹦迪”|对话乌尔善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