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立场,时代
昨晚,第18届西宁FIRST电影展落下帷幕,最佳剧情长片宣布空缺。
我们之前写过的这部关于张伟丽的纪录片《永无止境》则在FIRST拿下多项大奖。
又一年西宁,热血开场
在这份(点击即可查看)里,一个时长超过4小时的“UP主故事“获得了FIRST影展的“一种立场”荣誉:财经博主洗稿抄袭,健身up主恰饭带假货,生活区博主谎称抑郁症,外国人为圈钱表演“我爱中国”......这些情节是不是听起来都特别熟悉?而导演傅宗盛把它们都拍进了这部《上流》里。
*本文包含剧透*
到底要看多少视频、吃多少博主的瓜,到底要多了解“流量”和“平台”才能做出这样的电影,这是观影结束后很多人会提出的问题。《上流》导演对后真相和自媒体时代的认知,足以让演员们表演出故事利益链上的每一号人物,也让《上流》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本届FIRST主竞赛单元的一大“话题电影”。
喜欢本片的人称赞其对视频平台、视频博主、甚至是人性的清晰刻画;厌恶它的人认为这不过是一部冗长且拖沓的Vlog。评价的两极分化也使得这部电影的神秘感逐渐增加。导演傅宗盛导演对争议的解释是:“这四个小时就是我四年生命,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我想把它诚实地表达出来”。
这部对当代中国视频平台博主状况极度写实的电影,通过了一场简单的素人叙事,将互联网所能带给个体的一切沉浮阐述得淋漓尽致。
电影的故事随着主角陈子怡进入自媒体行业开始。
和每个刚起步的成功up主一样,因为热爱,她从零经营着自己并不成功的视频账号,其凭借着一腔热情应聘了大博主Evan的助理。在这个充满希望的起步之后,故事没有往平和的方向发展,子怡通过“线下锤up主”领略到了流量的作用,这种充满攻击性的行径迎合了观众对虚假视频和虚伪博主的憎恨,获得了许多追捧,其也受到Evan的青睐。
从这一刻开始,流量冷酷的本质开始现形,电影的基础脉络也是从这个事件开始起步。偶然的流量却带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必然性,爆红所能够带来的丰厚收入和发展前景足以勾引着子怡向这个方向转型,更不必提及其老板Evan有意将其往此处发展。而也正是从这里,观众们开始找到电影与现实中视频平台里高度匹配的案例,影片的走向开始让人熟悉,虚构与现实的边界也开始变得逐渐模糊。
电影中流量的浮沉也配合着子怡的心境,她持续通过偷拍打假其他的UP主找到了专属自己的赛道,这些都为她在平台中越战越稳,粉丝量快速提升,电影也细致入微地介绍了她的每一个打假案例,而与先前相似的是,我们似也乎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望见这些案例的影子。
在主角的高光时刻,导演选用了“女武神的骑行”这首经典名曲,在其波澜壮阔的背景音下,流量的造神终于达到了高潮,我们看到子怡拿到了自己的一百万粉丝奖牌,一切的自我质疑和对于行为正义的怀疑在流量和粉丝量面前化整为零,如果将流量比作浪潮,这便是潮起时波浪最高的峰值。但同样地也是,通过攻击性起家的内容创作者,必然将会面临涨潮之后那惊人的潮落。
倘若在电影的前期,观众与子怡能够一起质疑这种看似愉悦的“锤人”行为是否是真正的正义,那在这次舆情事件后,从子怡到观众都不再相信这种已经被异化的打假行为,在子怡最新一期锤所谓癌症病人的牟利时,该癌症病人的病情与子怡步步紧逼的行为引起了大众的反感,舆论不利直接导致了平台管控使得子怡的账号被停更半个月,掉粉与指责也接踵而至。
这种平台前期纵容事态发展以博取流量,后期事态恶化发酵于是下场打压的手段,我想大家一定不觉陌生,理应代表秩序的官方平台常会有这样的投机行为,博主和观众在视频内容上的选择呈现出这种程度的偏好也并不是不可理喻,它足够讽刺,也正是因为这就是现实。
电影从此处开始的后期都充斥着欧亨利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发展,子怡、Evan、甚至是这条环上的其他所有人的生活都可以随着任何一条视频而发生巨变,这便是流量的强力。我们意外于以流量为食的博主们对人本身的异化,老板Evan只追求商业利益的本质在子怡开始拒绝他的拍摄要求后暴露无遗;这个足够现实的故事,现实到能让你从心底认为这是一部真实发生的“纪录片”。
但赞誉和奖项也并不代表《上流》是一部具备《寄生虫》般对社会有犀利洞察力的电影,它的青涩使得其只能诚实地去记录一切。影片中的每个角色没有明显的善,也可以称得上是没有明显的恶。不像那些能调动你情感的电影那样,角色的每次转变和想法更迭有强烈的剧情铺垫。它只是淡淡地用场景交代了一切,没有音乐,没有多余的台词,使得这特有的留白逼近了绝对的现实。
我们当然不能忽略这部电影四个小时的体量,使得其有优势可以讲清一切他想阐述清楚的内容,其贴近现实的选题和对视频平台现状细致入微的刻画是这部电影能立刻成为热门的核心。同样地,巨大的体量也让《上流》登陆院线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这部极度逼近现实、镜子般的影片就具备这种可以让你忘记它只是一部“电影”的能力,而它也同样映衬了一些对于本片的争议,即其“算不上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无论我们对《上流》抱有何种态度,但当我们从这四个小时的世界里抽离出来,我们还可以用同样地眼光再去看那些充斥着我们生活一切的视频媒介吗?而当我们在影片中看尽了以卖惨变现的逻辑后,我们还可以具备相信那些视频里的流泪和真情的能力吗?这些疑问难免萦绕心头。
回望整个故事,这正是一个普通女孩随着流量的浪潮,潮起潮落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也不可能成为个例。而其颇具悲剧的情节设置也暗含了导演对所谓流量的态度。它仿佛讲述了一个无比残酷的道理,即流量确实是能让一个普通人跨越阶级的方式,也有可能是接近“上流”的最快可能性,但当我们去细挖主角的UP主之路时,我们好像从未看到她成为真正上流人的时刻,她走红后花重金买的名牌包也只敢用一次,离开高档酒店时也还是会把免费的洗漱用具统统带走。甚至是在那次看似老板大方宴请的邮轮聚会时,她与Evan也被邮轮的上下层所清楚分割。
“阶级”二字片中一处未提,却又好像处处皆是,这是在暗处扼住流量,封锁其上下限的现实工具。
全片中 “上流”两字唯一的直接出现,正是在接近结尾里,Evan的道歉视频,他“真诚”的道歉后转而炫耀其自己的豪宅和继承家业的计划,弹幕喜剧般齐刷刷地从充满憎恨的“上香”变成了糅杂着羡慕与嫉妒的“上流”,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观众的态度正是可以如此改变,既讽刺,又现实。
影片中所有对流量和市场分析的台词,都是由两位富二代老板Evan和林女士所提供的,尽管他们与其他博主相似都是同一行业的从业者,但只有这些“上层玩家”才能真正明白观众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些人在流量面前会赢、也会输,但他们一直都是“上流”的,这是陈子怡可以改变的吗,或者说,这样的地位,是普通人陈子怡可以通过流量所达到的吗?
这部被一些观众称为“视频平台近代史”的电影的野心就在于此,结尾冗长的留白和疑问不是把问题抛给了观众,而是以一种巴尔扎克式的阐述方式,将核心直白地表现了出来。《上流》的导演傅宗盛在与笔者谈论本片时,关于对电影选景的质感,导演讲述了他对这座城市的感受:
“上海的高楼特别多,很多时候我们是看不到天空的。“
和陈子怡一样,当无数普通人沉浸于对“向上通道”的幻想时,我们看不见的,是那些被“上流”人所牢牢把控的,宛如天空一般真正的跃升关键。
/The End
又一年西宁,热血开场
柏林电影节,你糊涂啊!!
昆汀首先是影迷,然后才是导演
几个月来,所有人都在讨论这部剧
2024最佳剧集,为何nbcs?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