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爱与,老年
如何面对老年,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作者 | 陆娜(北京)
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球老人比重36.8%。这意味着十年后约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没有什么比老年更确定会到来,但也没有什么比老年让我们更没准备。
波伏娃在《论老年》中指出,一旦失去在社会上的活力落入「老年人」范畴,就会成为被排除在群体之外的「他者」。人们妄图通过划清界限的方式,短暂逃离或忘却必将迎来的衰老。正在播出的纪录片《前浪》,却尝试正视这一现实。
2022年底,SMG纪录片中心的范士广工作室决定通过影像反映老年生活的遭遇和困境,从媒体角度为主流舆论场中的弱势群体发声。同时,更是因为「如何面对老年」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范士广工作室的前身是《人间世》团队,此前积累的创作经验让团队深知立项只不过是种下一批种子,之后还需扎扎实实的时间和功夫观察人物、等待故事发生。范士广强调,「一定要经历大规模的素材筛选,才能拿到好东西。」
次年,腾讯视频尤里卡工作室的制片人谢琳,从一篇导演手札中了解到这个项目并产生了兴趣。尤里卡工作室曾出品制作了《十三邀》《解释鸿沟》《激流时代》等作品。核心团队此前在电视台有过十余年的创作经历,基因中有传统媒体的价值判断和内容审美,便沟通起合作的可能性。
回忆起最初见面时的情景,谢琳分享道她非常珍惜纪录片创作的几个品质,都在范士广团队的实际行动中感受到了:首先是对人的长期关注,而非主题先行;其次是以开放自由的心态去沉浸式观察,试图理解不同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和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
双方一拍即合后,《前浪》在共创之中进一步延展、追问、打磨,用近两年时间带来了7个迥然不同的故事。主角包括了寻找真爱的老年人、寻找意定监护人的老人、网购成瘾的老人,通过写作重构代际沟通的老人,等等。
92岁的龚老伯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意定监护人
老年人群自有其厚度,总导演范士广和尤里卡工作室能够在协作中把握故事的火候。而范士广工作室的几位分集导演中,最小的是位00后,年轻血液为纪录片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也平衡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和讲述节奏。
尤里卡工作室负责人侯振海认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人生中的定义性时刻,生老病死尤其重要,有些事情可能还没有在日常中发生,但如果毫无准备,等到真的面对时可能会慌张、无助。
「观众看了《前浪》后或许会有新的想法或判断,也或许没有。寻找自我的命题是贯穿一生的,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个阅读别人人生的机会。」
75岁当不老爱神,
96岁相信明天会更好
决定拍摄老年人群的纪录片后,范士广团队寻找了三四十个选题切口做调研测试,而宜家相亲角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确定性选题,「能够一眼看清有未来有厚度」。
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355个宜家商场中,上海徐汇店是唯一拥有老年相亲角的特例。自2007年起,宜家因免费咖啡和空调,吸引了很多老人从人民公园转战至此,几度尝试限制无果后,宜家便默许了这个小生态的存在。
范士广认为宜家相亲角中充满模糊与复杂性,它的着眼点不仅在老年人的情感和社交需求,还包含着国际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老年群体与年轻势力的对峙和共生。
这也意味着拍摄难度的加大。在宜家相亲角,一个具有群体身份和行为标志的场域已经形成十余载,年轻的摄制组出现在其中只会显得另类突兀。
团队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每周像上班打卡一样去宜家蹲守,终于让老人们从防备、敌对到逐渐产生信任;又用了一年的拍摄,从最初划定的30多位观察对象中选出宝叔、金阿姨,以及玲玲和老张的故事。
75岁的宝叔一生都在追寻真爱,此前有过三段婚姻,离一次分对方一套房子,以慷慨、重情义在宜家小有名气。三年前宝叔对一位长相神似山口百惠的64岁女士一见钟情,至今仍没放弃追求,与别人相亲时也不介意展示相册里山口的照片。
对于老年人而言,谈情说爱需要勇气,分手更是勇气可嘉。玲玲女士就选择在81岁时结束十年的黄昏恋,和老张分手。不久后玲玲又找到了59岁的新男友,家住附近,不像老张喜欢经常往外地跑。
最初看到这一集素材时,谢琳和导演有不一样的视角,「我这个年纪会觉得如果80岁的父母还拎着箱子从苏州到上海往返跑,背后是悲凉的。导演可能也读到了,但她年轻人的视角下更想让别人看见的是浪漫,是酷。」
尊重导演在现场的感受,并不断理解素材,《不老爱神》得以更加平等地看待老年相亲:同时展现着衰老的无奈和残酷,也表现出了不灭的浪漫和勇敢。
96岁老人徐纬学习开车考驾照的故事,也是团队最初就确定要拍摄的选题。徐纬希望学会后能带着老伴继续在世界各地旅行,「人到这个世界上不能做客旅。我们要丰富地过一生。」
徐纬崇尚勤学苦练,每周都会有三天坐两个小时的地铁去驾校,练习量远超两个正常学员的量,平时在家也会「无实物」练车,对着空气紧握方向盘回忆笔记内容。尽管最终也没能在有限的机会中通过考试,但他相信「明天会更好」。
过程中,老伴陈芝蓉又摔了跤不能下床,曾经和徐纬上天入地的她不愿被囚禁在这副无能为力的躯壳之中,加上病痛的折磨、不愿再拖累家人,陈芝蓉一度拒绝进食。但徐纬会想尽办法,甚至以强制的态度要求她配合,再鼓励道,「会越来越好的」。
这些布满银发和皱纹的老人所做的很多事情,或许比他们年轻五六十岁的我们也未必做得到。而这也正是因为如何对待关系,如何设定标准,以及愿意以怎样的心态去行动,背后都是个体对自我寻找的终生命题。
皱纹和纪录片,
都是时间的艺术
《前浪》拍摄过程中不会主题先行,而是尽可能地占有一切相关素材,提炼什么主题、以何节奏讲述,都是到后期剪辑台才会决定。为此,主创们会一遍一遍看素材,讨论如何理解人物、如何看待老人们的选择。
徐纬高龄学车,虽然有勇于尝试不服输的精神,但他的家人、驾校、社会舆论,更多的都是担忧和警惕的声音。大家恐惧老人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不足,会制造出又一个「马路杀手」。
前期看素材时,谢琳也觉得这一行为有点「作」,尤其得知陈芝蓉有次摔跤就是因为起夜时不想打扰老伴睡觉,而徐纬也并没有为此自责。但随着对素材的深入了解,谢琳理解了老人的爱是「扛着」——即使96岁,但他内心对自己的角色认定依然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作为父亲、丈夫,要用行动让一全家人同心协力向前走。
这个选题也由最初的高龄老人学车,挖掘到他是为了带老伴出游,展现出浪漫的一面。再进一步深挖,最初呈现为一个人对抗自己衰老、失控、下坠的故事。谢琳认为在议题表象之下一步步接近真实的过程,正是《前浪》的创作原则。
范士广也认为,如果拍摄前后团队想说的话还是一样的,就失去了时间的价值。「不光是让我们的片子呈现出不一样的质感和变化,也是让我们每一位创作者自己有收获和变化。」
第二集《爱人》的制作也是一个充满再认识的过程。起初,导演组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便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每天蹲守门诊,旁听了两个月十分焦虑,始终感觉没有挖掘到可以深入的故事。
就在打算放弃这个选题方向时,一次偶然,听到一个家庭因将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送至养老院而母亲不舍的故事。俩人的感情打动了导演组,视其为死生契阔典范,拍摄也就不再仅局限于到底送不送养老院这样的议题化设置。
但老伴一年后离世,导演组再度探访时却发现奶奶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原来奶奶的悉心照料和不舍或许出于责任,或许出于多年生活的情义,但都并不是因为爱对方,导演组的出现会提醒她就这样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过了一生,甚至一度拒绝见面。
影像中记录着时间在老人们身上的流逝,制作团队们也从时间的沉淀中获得了对生命的新知。持续的记录跳脱出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他们也在不断的讨论和追问中逐渐理解了老人的的悲伤和忧虑,以及不同选择的背后意涵。
范士广现在认为衰老是上帝赐予每个生灵的恩赐和礼物,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消除我们对于生活的迷思,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寻找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正如《前浪》借用西川的诗所做的slogan:生命的大风吹出世界的精神,唯有老年人能看出这其中的摧毁。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