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电影,张桂梅
最近话题度最高的电影莫过于《我本是高山》。
这部电影以张桂梅校长为原型的传记片电影,自打筹备开拍的那天起就一直备受关注,如今还未正式上映就引来了大量的差评。
《我本是高山》的车,到底是怎么翻的?
《我本是高山》电影惹争议
以张桂梅校长为原型的电影《我本是高山》的部分剧情引发了人们激烈的争论和质疑。
该片的编剧则直接与网友吵了起来,引发了更多观众的不满。
翻看网上的差评,大致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
污名化女性、矮化女性、拔高男性角色和主创人员过激回复。
电影中把原型酗酒的父亲改成了酗酒的母亲。
这一情节的设定被众多观众们认为不切合实际,甚至还带有一定的科幻色彩。
毕竟酗酒是一种城市化的表达,在云南贫困山区,农村女性是没有那个特权和经济条件酗酒的。
二来在没有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将父亲酗酒改成母亲酗酒。
此外,大家还表示,这部电影的部分情节,有矮化女性的嫌疑:
山区女学生逃课去网吧、上课睡觉不看书,和张校长吵架的怀孕女教师。
而张桂梅校长在采访中也说过,现实中贫困山区的女孩们不读书的原因大多是为了补贴家用。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创作者根本没有用心去了解和尊重这些大山里的女孩,还在用肤浅的眼光看待她们,而且还强行加入男性角色,似乎有违张校长的精神信仰。
事件发酵后,官方媒体也下场表明了看法。
中国电影报道在官微上表态:
网上的大量恶评大多与影片本身不符,要么是没看过电影要么是断章取义蹭女性话题热度的营销号;要么是来自海外的ip。
所以,这部电影炒的沸沸扬扬的争议,到底是观众们路见不平,还是有别有用心之人恶意挑拨呢?
客观公正还是在带节奏
影片的口碑目前是直转急下,到底是电影真的糟糕还是有心人在带节奏?
首先,《我本是高山》属于传记片电影,尤其它改编的又是德高望重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剧本有所不慎,被观众批评是很正常的。
毕竟这部电影原本主打的就是宣传女性力量,可情节里却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进行片面的夸大和简化。
这属实是和电影初心有所不同。
观众针对这样的情节给出差评也是合情合理,客观公正的。
然而,电影还处于点映期间,但网络上的差评却已经满天飞,其中难免会存在着断章取义带节奏赚流量的问题。
不仅微博上一片骂声,豆瓣也已经有上千条差评。
要知道这部电影三天后才上映,看过提前点映的是在是少数,更多差评来自尚未观影,单纯打抱不平的观众。
其实,电影本身确实是体现了女性的光辉:张校长拯救了山区的女孩,也确实让观众们看到了建立这所女校的背后有多么的心酸,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张校长和老师们的伟大与无私。
可以说,这部电影把张校长的故事搬上大荧幕,本质上是件好事。
至于影片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我们还需要时间和更多观众的声音。
女性传记集体困境?
对于《我本是高山》的批评声音中,讨论度最高的,就是电影中对张校长丈夫的刻画。
添加这样一个男性角色,让这一部女性传记片,不能免俗的有了爱情色彩。
无独有偶,早在之前,《金发梦露》《梅艳芳》这样的女性传记片也曾被批评过爱情线压过事业线,忽视女性成就。
为什么女性传记片总会陷入到爱情的情节中?
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有失偏颇,是女性传记片拍不好的本质原因。
传记片的目的是为了展示真实的人物,男性传记片通常会将主角塑造为一个成功路上有起伏、有高光、有困顿的普通人;而女性传记片则总是囿于强调其感情坎坷,表达爱情对于女性的重要性。
《我本是高山》中就暗示张校长的丈夫是她精神的支柱,把优秀女性创造的个人价值与男性挂钩,这就不免让屏幕外的女性感到被冒犯。
《梅艳芳》中以姐姐的结婚生子对比梅艳芳的爱而不得,隐隐拔高前者贬低后者,这样的套路在女性电影中非常常见。
比如《成为简奥斯汀》中终生未婚的奥斯汀看着汤姆的子女黯然神伤,也是在表现她终身未嫁的遗憾。
对事业有成的女性施加情路坎坷的“惩罚”,表达女性无法同时收获事业与爱情,贬低女性个人成就,同时也“恐吓”了镜头外的女性:
如果你像她们一样,那么你也会抱憾终身。
而这显然早已成了当代女性最厌恶的“催婚说教”。
说白了,女性传记电影总被描绘成“女性情史”,是源于男性话语权对女性成为主体的恐惧。
这显然是当代女性观众最为厌恶的影像表达。
银幕上强有力的女性引发了男性的恐慌焦虑,为了削减女性成就给男性带来的焦虑,塑造一个拯救者的男性角色来获得平衡。
例如《莫蒂》中将她的丈夫塑造为“拯救者”,认为莫蒂是在丈夫的帮助下才成为了艺术家,对于莫蒂本人的艺术生涯的介绍则是少之又少,这也同样引起了观众的质疑。
那么,女性传记片就应该抹杀掉爱情吗?
这要看爱情是否与整部影片的内容紧密相连。
像传记片《弗里达》中的迭戈,就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他在弗里达的艺术生涯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是为弗里达指明艺术方向的人。
而说回《我本是高山》,张校长的丈夫很早就去世离开了她,虽然张校长与爱人感情深厚,但丈夫并非是影响张校长创办女校的因素,也不是她坚持创办女校的精神支柱。
这段感情与本部影片的情节内容发展并无太大关联,因此影片将张校长的丈夫塑造为她的精神支柱无疑成为了这部电影口碑翻车的最大症结和导火索。
不过说到底,我们的确应当关注电影中的女性力量,文艺创作更不该歪曲事实,违背初心。
但是,也要时刻谨记保持冷静,不要被另有所图的人挑对立、带节奏,一腔热忱,千万不要成了他人变现的工具。
最后感谢张桂梅校长的伟大付出,也希望每一位女性在未来的道路上都能遇到你们的“张桂梅”。
作者:居小肉
责编:若林
hi~inker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请扫码加小印 回复【入群】
「小印安利TIME」
- 欢迎关注治愈美学食光视频号 -
▼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shaohe0102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