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流,集体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曾经风靡中国的韩流文化为何逐渐式微?那些熟悉的韩国面孔和剧情去哪儿了?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民族自信的提升,韩流文化的影响力开始逐步减弱,而中国本土文化和品牌的崛起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转变的发生呢?
01
韩流的风靡
2000年,北京工人体育场见证了韩国男子团体H.O.T.的狂热演唱会。
随着H.O.T在北京工体的震撼演出,以及《蓝色生死恋》的感人剧情,韩国文化在21世纪初开始在中国迅速传播。
《蓝色生死恋》这部韩剧成为了韩国当年的收视冠军。
韩剧三件宝,“车祸、癌症、失忆”在16集的《蓝色生死恋》里面都集齐了,狂赚中国人的眼泪。
在1997年至2002年间,韩国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一时期,韩国的电视节目、影视作品和K-pop偶像团体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韩国消费品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韩流"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旅游收益的增长,还对中国的文化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韩国电视剧、音乐和艺人在中国取得了极高的关注度,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中韩合拍剧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开始投资韩国娱乐产业,使得韩流在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然而随着2016年《太阳的后裔》的热播,韩流在中国市场达到了顶峰。
这部剧不仅让宋仲基和宋慧乔这对荧幕情侣成为了中国观众的新宠,还引发了关于韩流在中国市场的热烈讨论。
就在韩流达到巅峰之际,我国实施的“限韩令”却给这股热潮泼了一盆冷水,从此,韩流在中国市场的热度逐渐降温,曾经红极一时的韩国明星也逐渐淡出了中国观众的视线。
02
韩流为何消失?
2016年,宋慧乔和宋仲基主演的韩剧《太阳的后裔》似乎成为了成为在中国播出的最后一部韩剧。
这部剧的热播再次点燃了人们对韩国文化的热情,但随着韩国决定部署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中韩关系迅速降温,我国随即发布“限韩令”,限制了韩国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政策的出台源于韩国朴槿惠政府在2016年同意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此举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但是韩国政府坚持部署萨德系统,导致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限韩令”的实施使得韩国娱乐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尽管后来该政策有所松动,但韩剧并未重获昔日辉煌,这反映出韩流的衰退并非完全由“限韩令”所致。
韩国对外国练习生的态度也引发了关注,曾在中国红极一时的韩庚透露,韩国对外国练习生存在明显的排他性,他们在上节目时往往被迫戴上头套,不得露脸。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使许多外国练习生对韩国的印象大打折扣。
还有一些韩国艺人被指将中国视为赚钱的工具,其言行举止甚至显得不尊重中国粉丝。
曾在中国备受欢迎的张娜拉在一次韩国综艺节目中发表不当言论,称没钱时会来中国,这一言论激怒了中国粉丝,导致她的事业在中国受到重创,即使之后发现是翻译的问题,但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实韩流的这些问题从它的起源就能够看出来。
03
韩流的诞生
韩流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已经跨越国界,影响着全球的文化景观。
它起源于韩国,以其独特的音乐、戏剧、时尚和美容产品等元素,在世界各地掀起了热潮。
韩国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抓住了历史机遇,尤其是在越南战争期间,韩国采取了积极的策略,利用这一机会促进了与美国的关系,从而获得了美国的支持。
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层面,还包括技术转让和军事援助,这些都是韩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推力。
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为韩国提供了一个转型的契机,使其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从而成功跻身为新兴经济体。
在金大中政府时期,韩国政府将娱乐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标志着韩国文化政策的转变。
韩国政府意识到,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于是,韩国开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娱乐产业,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韩流以其新颖、时尚和亲民的特点,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化妆品、服装和餐饮等。
04
韩餐的爆火与消失
随着韩流的兴起,韩国料理在中国市场迅速走红,但是随着韩流的退潮,韩国料理的热度也随之降低。
韩国料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韩流的兴起。
韩流的推动使得韩国料理在中国市场迅速普及,形式新颖且亲民的韩国料理受到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
主要品类包括烤肉、泡菜、炸鸡、泡面、芝士排骨和部队年糕锅等,这些品类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
韩国料理在中国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同质化严重,制作简单,易于复制,这使得韩国料理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韩式烤肉在十几年前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但是慢慢的大家发现一切好像一成不变没有一点新意。
05
韩国美妆退出市场
近年来,随着限韩令的实施,曾经风靡一时的韩国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一系列挑战。
其中,悦诗风吟和伊蒂之屋这两个品牌先后宣布了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定,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这些品牌曾是许多年轻人接触到的第一款韩国化妆品,但如今,它们在中国的发展似乎已走到了尽头。
悦诗风吟,这个曾被誉为韩国化妆品市场的“平价之王”的品牌,自2017年起累计关闭了在中国的600家门店。
这一现象与限韩令的出台不无关系,该政策限制了韩国文化产品的流入,导致悦诗风吟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伊蒂之屋,自2020年起,伊蒂之屋相继关闭了在上海、武汉以及广州等地区的线下门店。
经过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伊蒂之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线下门店撤退工作。
另一个韩妆品牌HERA赫妍也在近期正式宣布将陆续关闭在中国的线下专柜门店,并计划在3月中旬关闭线上微信商城。
尽管赫妍在全智贤主演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和《蓝色大海的传说》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为品牌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赫妍仍然难以摆脱在中国市场发展遇冷的窘境。
面对这一系列韩妆品牌的退出,不禁让人思考背后的原因。
一方面,限韩令的实施无疑对这些品牌产生了较大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国货品牌的崛起,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品质上,这些国货品牌都能够全方位碾压悦诗风吟等韩妆。
专注于实体店的国妆品牌植物医生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出了越来越多的专卖店,得到了国人的强烈认可。
06
韩国产品比不上国货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手机市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到后来的三星和LG,再到如今的华为和小米,每一次变革都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而在这些变革中,韩国手机无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2006年,中国的手机市场中,韩国三星等手机占据了16%的市场份额,其价格不菲,拥有一部三星手机在当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同样,韩国汽车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也异常火爆。
以北京现代汽车为例,其在2015年的销量达到了106万辆,这个数字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但对于韩国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那一年,销量最好的大众汽车也不过卖出了350万辆,那些年,韩国货在中国的确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但现如今韩国货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开始动摇,从2015年开始,韩国货的销量开始下滑。
到了2020年,北京现代在中国的销量仅为54万辆,相比5年前减少了一半,这一变化反映出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变化,韩国货不再是中国消费者的首选。
在这一过程中,三星手机的问题尤为突出,2016年,三星手机爆炸的新闻充斥各大媒体,三星集团随即启动了全球召回计划,回收了近250万部手机。
但是这一召回计划并未包括中国市场,这让中国消费者感到极度失望。
尽管事后三星及时认错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已经无法挽回中国消费者的信任。
据统计,84%以上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不会再购买三星手机,这对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地位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回顾过去,韩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曾有过辉煌的时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种因素导致它们的热度逐渐消退。
如今,当我们再次审视这些变化时,不禁感叹,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手机市场,韩国品牌的地位已大不如前。
参考资料:
华商韬略 -红极一时的韩餐为何败走中国?
红星新闻 -韩妆,为何“败走”中国市场?
虎嗅网 -韩流大败局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集体大溃败!曾经红极一时的韩流,为什么会被中国抛弃?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