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缩影,专访,代人,侠客岛
【侠客岛按】
《繁花》火了。
这部改编自上海作家金宇澄同名小说、王家卫“十年磨一剑”的电视剧,开播10分钟收视率破2,豆瓣10万网友打出8.2高分。
有人说,作为高度聚焦上海、刻画沪上儿女的一部剧,《繁花》里的“阿拉上海人”可与“尔滨”一较高下;也有观众直呼,剧中的上海话实在地道、腔调不要太浓。
如何看待《繁花》的大火以及剧中那个时代的“大上海”?我们专访了《繁花》头号主演胡歌。
《繁花》剧照(图源:网络)
1、侠客岛:很多人说剧版《繁花》的阿宝跟原著有一定差异。你眼中的阿宝是个怎样的人物?
胡歌:阿宝是我父亲那一代人的缩影。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上小学,那时我爸爸和他身边的朋友都特别忙。除了本职工作外,好像每个人都想“下海”试试水,能感觉到大家身上都有一种激昂之气,勤奋又无畏。用剧里的话说,就是大家都看到了那一趟时代的列车,不想被抛下。阿宝身上重情义、讲原则的特点,也是那代人的特质。
2、侠客岛:“时代的列车”,的确,《繁花》讲述的上世纪90年代上海,有经济的腾飞、黄河路的生机,也有许多位“阿宝”在面临人生抉择。你怎么看那个时代?
胡歌:就像阿宝说的,我们要感谢那个时代,感谢不断奋进向前、为一口气不服输的那代人。我们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可以说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但充满机遇的同时,也有迷失的风险。《繁花》讲,“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半日归零”,你会看到许多家庭经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欢聚也有离散。王家卫导演经常在现场跟我们说“花无百日红”,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或留下一些永恒的东西。比如对阿宝,最重要的就是情和义。
《繁花》剧照(图源:网络)
3、侠客岛:阿宝身上既有鲜活明亮的朝气,也有精明冷静甚至杀伐决断的一面。这种复杂性演起来困难吗?
胡歌:阿宝的多面性是时代赋予的。我之前看过一句话,说那时候的上海像一杯鸡尾酒,既有质朴,也有商业时代的浮华。阿宝身上也有这种撕裂感。对我来说,这个角色确实难演,很有挑战性:有时他展露出不同面相,需要我在不同频道间切换;有时他又像搭戏台的人,邀请不同的人上台跟他一起唱戏。一开始我们手里都没有完整剧本,很难分清哪个阶段需要怎样的阿宝。但王导在我就会比较安心。
4、侠客岛:不少观众觉得上海话版的《繁花》特带劲,原著作者金宇澄就曾表示,自己努力锻造了一套保留沪语灵韵的“改良上海话”,当然,剧里的又和书里的不同。作为“上海土著”,你在剧中说上海话时有什么讲究?
胡歌:上海这座城市一直很多元,你要是想找特别“官方”的上海话,恐怕找不到。要按地域分,上海话大致可分成偏苏南、偏苏北、偏宁波和本地化这几种;要按时间分,“80后”讲的上海话是新上海话,老一辈讲的上海话,我们叫“老法”。比方说,剧里我讲“时间就是金钱”,是根据普通话直译成上海话的,但老一辈人会觉得这么说太文绉绉,他们会说“辰光就是钞票”。要是再老派一点的上海话,“钞票”要说成“铜钿”。
《繁花》电视剧故事设定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们也尽量还原当时的上海话。摄制组里说得最正宗的是陈国庆老师,演员吃不准的时候就会去请教他。当然,我也期待这部剧能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特有的文化元素。
《繁花》中的黄河路(图源:网络)
5、侠客岛:剧中的上海和你经历的、你心中的上海相似度有多高?这部凸显地方性的作品能在全国热播,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胡歌:应该说,剧中不少细节高度还原了当年的上海。比如电车,我小时候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坐15路电车去外婆家,那种有两节车厢、搭着两根“辫子”的电车,我记忆特别深刻。普希金铜像,离我以前住的地方很近,走路过去也就5分钟,读大学之前,我每天都生活在那里。
还有南京路,小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有一天在那儿拍戏,我情绪一下就上来了,王导问我,是不是想到妈妈了?我说仿佛看到妈妈牵着一个小男孩的背影。王导就说,这部戏就是要让观众有这样一种似曾相识、热泪盈眶的感觉。
在我看来,《繁花》一方面让大家重新认识上海,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打开观众尘封已久的记忆保险箱。历史进程中,一些东西离你远去了,但你心里一定留存着难以忘怀的景象。现在的我们每天花很多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现实反而好像没那么真实了。但我们的根一定是深植于现实土壤的。
6、侠客岛:《繁花》是一部群像剧,有评论说它呈现了“一场惟妙惟肖的90年代人物志”。哪个角色或演员让您印象最深?
胡歌:我认为在王导镜头下,《繁花》的每一位演员都呈现出了他们最好的一面。
我印象最深的是饰演爷叔的游本昌老师。他90岁高龄了,还要和我们一起完成长达3年的拍摄。游老师肺活量比常人小很多,边说台词边做动作经常会喘不过气,我们每次都劝游老师,这个镜头可以分开拍,不需要一条过,但他认为分开拍的效果不如一条过。大家在镜头前看到爷叔精神矍铄,其实每次关机后游老师都会一直抚着胸口坐在那儿喘气,特别让人心疼。
金宇澄老师说,在戏里看阿宝跟爷叔对话,会觉得他不是在跟一个人对话,而是在与一座城市对话。恐怕只有游老师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如果说阿宝是串起《繁花》故事线的角色,那么这部剧真正的精神支柱则是爷叔。
《繁花》中游本昌饰演的“爷叔”(图源:网络)
7、侠客岛:有观众说王家卫把上海拍出了香港情调,也有人说商战情节下还是大家熟悉的王家卫,既拍时代变迁也讲饮食男女。你怎么看剧版《繁花》跟原著小说的关系?
胡歌:90年代的上海跟香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剧中阿宝让爷叔介绍香港朋友,为“至真园”解围,那些朋友以前也都是上海人;虽然剧里没点出他们的名字,但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不难找到人物原型。
小说给读者很多想象空间,这是文字的特性;要改编成电视剧,就需要大量写实的细节补白。比如原著写陶陶在牯岭路卖海鲜,可能一两句话就交代了。但要拍电视剧,就必须呈现那条街当年是什么样、陶陶的海鲜摊旁还有什么店、海鲜摊里有哪些海鲜、海鲜的价格是多少。电视剧一定是更具象、能落地的。
至于饮食男女,我认为不管身处哪个时代,时代本身一定是人心的映照。没有人,这个世界就不是这样。《繁花》讲时代的变迁,那它的根源就一定是人。
《繁花》人物群像(图源:网络)
8、侠客岛:在你看来,《繁花》的故事会对当下年轻人带来哪些启发?
胡歌:我们说历史螺旋上升,人们总能在不同节点找到与历史的相似之处。今天我们尽管跟《繁花》中的人物不处在同一时代,但有些东西是共通的。比如我刚讲到网络世界,就带来了新的机遇跟迷失。在剧里大家能看到许多年轻人在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他们想赶上浪头、改变命运。但用爷叔的话说,做生意跟人生一样,不是一味追求速度,而要看谁做得长久。因此,怎么掌好舵、捏住桨、不迷失方向,可能更重要。
采写/点苍
编辑/绫波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岳雨田、李冉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