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头条!城市热点,讯速传播!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热点关键词   城市头条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城市号作者入驻/登录/注册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

2024-01-08 11:20来源:冯仑风马牛编辑:采小编

牛年,全文,程前,冯仑,周鸿祎

1月5日晚,「挺住才有出路——2023年风马牛年终秀」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是「挺住才有出路」。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四位嘉宾发表演讲。把四位嘉宾的演讲内容分享给大家。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图1)

冯仑:挺住才有出路

大家晚上好!

一年一度,来这里说说话、聊聊天。往年(风马牛年终秀)的主题是「正常说话」,今天仍然要正常说话。我也希望,在正常说话的时候,能跟大家分享一些真实的观察。

最近大家都在追一部电视剧,《繁花》,我也在追。追剧的过程中,我看到《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提到,《繁花》里「爷叔」的一些讲法和《野蛮生长》有关。当然,这我是知道的,因为在剧本创作的时候我们有过交流。

冯仑写的《野蛮生长》是电视剧《繁花》里「爷叔」的重要思想源头,也是「爷叔」指导阿宝赚钱的理论依据。——南方周末《<繁花>十年再访金宇澄:就想写一点我所知道的上海》

这就让我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刚开始创业时的许多场景,正是因为当时经历了一件接一件不寻常的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同时也有无数的困惑,我才会有《野蛮生长》里的那些感悟。

最近还看了一部电影,《三大队》。我看《三大队》时,同样很有感触。刚创业时,我们几个遇到了跟三大队这些兄弟一样的问题。我们几个人都曾在体制内工作,突然之间又都从体制里出来,混迹江湖,开始自谋生路。等我们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时,我们的创业故事开始了。和三大队的兄弟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抓住逃犯)一样,我们也追求同一个梦想,于是创办了公司。

从野蛮生长的年代,磕磕碰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是熬,是坚持,是挺住。

怎么样才能挺住呢?

实际上,遇到困难时,最重要的是先要有一个方向,得知道自己要去哪。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最近几年,很多人一旦遇到难题,有了困惑,就依次做四件事。第一件事,上香。如果上香没解决问题,就去找大师。大师还没解决问题,就求专家,求着求着,发现专家也不行。最后找兄弟、闺蜜喝酒,瞎聊天。聊着聊着,也许就有一两句话打动自己,也算是找到一种解释,得到些许安慰。

所以我说,人遇到困惑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是求解释,对自己的事要有一个重新的理解。比如说,三十多年前我们几个人突然从体制内的身份变成了体制外的闲人、杂人、无业的人。我们就得对这件事做个解释。有了解释之后,开始找方向。我今天在哪,我要去哪?

找到了方向之后,我们就形成了创业初期的使命和价值观:「以天下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创造财富,完善自我。」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26岁。虽然是一群年轻人,说的却都是大词儿。哪怕别人听着像是说大话,但说大话的人是认真的。

如果换个表达,其实也就是说,要好好做企业,好好折腾。

有了这个方向,自然而然地,我们互相就成为了伙伴,形成了我们的「三大队」。

这个「三大队」一直到今天。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图2)

这是三十年前的一张合影。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图3)

这是今年元旦时,我们在一起的合影。

这个故事到今天已经三十多年了。元旦我们聚在一起时,都很开心。当然,大家知道,地产行业现在不好做,我们几个人大部分现在仍然在做房地产,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我们的方向没有改变,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没有丢失,我们仍然在一起努力往前走。

所以,当我们遇到困惑的时候,人生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要熬下去要挺住的时候,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方向,第二件事是要找到跟你一起走的人。

找到方向与伙伴之外,还有什么呢?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一趟纽约,在纽约见到一家准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他的故事令人感动。

他是福建长乐人。4岁时,父母离异,抛弃了他。靠着村子里的亲戚周济,他长大成人。当时,他们村子里有很多人「走线」,跋山涉水,最后到了美国。他也把「走线」当成了出路。从亲戚朋友那东借西凑,借来几十万块钱,拿三十万给蛇头,然后千辛万苦到了美国。被关了一年多之后,开始打黑工、换身份、创业,17年后,他的公司马上就要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一路,他虽然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但他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认知。

他告诉我,他和同一批「走线」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还能翻几页书。在「走线」之前,因为没钱,他就经常去新华书店里看书。后来在唐人街,哪怕是在送外卖,他也永远在找时间看书。从书里头,他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当他事业有成之后,他依旧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读书、与企业家交流,等等,用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认知。

他告诉我,和他一起「走线」、创业的三个伙伴,早就准备收工回家了,计划着买房子、收租。只有他还在坚持,他的眼里,企业还可以继续往前,做得更大,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更大的世界,而这些,是不断突破的认知带给他的。

所以,当一个人陷入困境,觉得要扛不住的时候,观念的改变,认知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人,遇到困难以后就呆掉了,然后抱怨,觉得爹也不行,娘也不帮忙,兄弟姐妹不亲……这种认知,只会让他们陷在困境里,怎么都走不出来。

除了找方向、找团队、突破认知之外,还要靠什么呢?积极。所有问题,积极面对,哪怕是死,人也要往前扑。

前一阵,有一个创业者找到我,想跟我聊一聊房地产。都说房地产行业最近这一段不是特别好,但他一见到我,就跟我说,「我的公司现在很小,但未来,我要做非洲的万科。」

我一听,他居然有这样的抱负。我跟他认认真真地聊了一天,然后还带他去长沙远大参观,看远大在做的工业化住宅。

这个创业者是一名八零后。他的两个哥哥从小就是好学生,后来也都上了大学。但是他从小就不好好学习,有一次,他父亲生气了,就对他说,「那你就别念书了,去少林寺吧。」

在武校三年,除了习武,他最大的收获,第一,是勤奋,第二,没有了恐惧,第三,直面问题,向前冲。

2004年,他从武校毕业之后,去非洲国家塞内加尔,投奔大哥。当时他大哥和岳父在塞内加尔开了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商店,做进出口贸易。他就在大哥店里当店员。

几年之后,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同属西非的科特迪瓦结束了战乱,步入和平发展期,百废待兴。他觉得机会来了,一个人就跑到了科特迪瓦。

到科特迪瓦干什么呢?

一开始,那个地方还有些乱,当地的华商在海关、税务等方面总是被当地人欺负。他有功夫,不怕事,加上在塞内加尔那几年,过了语言那一关,就经常帮当地的一些华商解决海关、税务等方面的问题。

之后,他成立了一家清关公司,一些华商干脆把店铺挂靠在他公司的名下,安心做生意,而海关、税务这一摊事情由他代理。他的收费略高于当地人的清关公司,但他讲信誉,让大家感觉有保障。

他就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后来盖了仓库,又做了物流,物流做大了,赚了钱,他就想盖房子。

他在中国听说过万科,于是心里就有了一个做非洲万科的梦想,于是开始盖房。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图4)

这是他在当地盖的第十一栋楼的开工仪式,所以叫11号公寓。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图5)

已经完工的楼。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图6)

他们公司的年会。这个酒店很漂亮,也是他盖的。

这是一个在非洲创业的故事。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件事:心态很重要。要想挺住,要有进取的心态,哪怕是十分痛苦的经历,也要积极面对,惟其如此,最后才会有更大的反弹力。

所以,我们说要扛住、挺住,复杂吗?不复杂。难做到吗?不难做到。只要你积极,你去面对问题,敢于去解决问题,其实就能干出来。就怕你又不找方向,又不去找伙伴,还不突破认知,最后遇到问题还绕着走,于是只能掉进坑里。

总之,所谓挺住,就是「始于偶然,突陷迷茫,坠入困顿,生于态度,终于选择。」

始于偶然,就是说,很多麻烦事都来得很突然。突然失业了、突然遇到地震了、突然翻车了、突然得病了……这些事,不会提前打招呼。突然遇到,很多人都会懵,然后陷入迷茫,脱离常轨,坠入困顿,甚至掉进坑里。

生于态度,是说,想活下来,得有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突发的烂事和眼前的坑。从坑里爬出来,也许非常难,但是如果努力,总有机会出来。

终于选择,就是说,在爬坑的时候,你的方向、你的伙伴、你的认知、你的态度,都源自你的选择。是从坑里爬出来,还是在坑里躺平,一蹶不振,做怎样的选择,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我觉得,我们的人生,还有很多目标值得我们去寻找,未来也值得我们去折腾、去开拓,人生有太多可能。刚才我跟王石讲,你都73岁了,还在努力创业,这让我很感动。他就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奋斗者的积极态度和可能性。

最后,还是那句话,挺住才有出路,才有未来。谢谢大家。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图7)

周鸿祎:大模型的10个趋势

今天的主题是「挺住才有出路」,我觉得其中一种「挺住」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要靠创新。

经济周期的不确定、人口红利等等,有很多说法,特别是最近这两年网上的跨年演讲,很多自媒体都在制造焦虑,也都在收割流量,弄得大家都很焦虑。其实做企业,那么焦虑也没有用,因为你焦虑好像也改变不了什么。

我觉得唯一能做的就是创新,我自己也很感慨。冯仑说他前段时间去了美国,我也去了趟美国,但我没有去见「走线」的人员,也不是「走线」去的,我是趁着APEC的东风去的。然后我在美国拜访了很多同行,还有很多投资人,也见了一些创业公司,然后我就非常感慨。

我问他们,怎么办?他们很认真地回答说,靠人工智能去创新。

美国的投资界把人工智能这次大模型,看成是1980年代的PC(个人电脑),1995年的互联网,所以他们觉得这是工业革命级别的一个机会。1995年的互联网是什么概念?Netscape浏览器刚刚被发明, Google是1998年才成立的。

他们觉得人工智能的机会很大,而且他们有一个观点,一旦美国在人工智能上形成自己的优势,那对其他国家,对全球竞争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如果不创新,总是在一个存量市场里试图去解决矛盾,可能有很多矛盾真的很难解决。只有通过这种工业革命级别的创新,创造出一个更大的增量的市场,那么可能很多矛盾就将迎刃而解。

《货币战争》里面说当年日本的GDP怎么接近了美国,美国怎么开始打压日本,最后签了一个广场协议,然后日本就垮掉了。好像网上都是这种传说,但是我觉得一个国家被一个协议打垮了,也稍微有点神奇。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日本为什么有「失去的30年」呢?从我搞技术的角度,以及跟美国投资界讨论的角度,当时日本明确地错过了电脑和互联网两大机遇。而美国的硅谷在电脑的业务发展中,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像是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升级。

其实我本来是做安全的,我本来应该讲安全,那为什么我现在讲人工智能讲得多呢?我特别希望在我们国家,无论是上层政府官员,中间到我们企业家,到很多小伙伴创业者,我就讲,人工智能绝对是我们这一代人今天碰到的最大的机遇。

很多人在说什么躺平,我觉得这种观点很狭隘,就跟硅谷有几年确实没有什么创新的时候,他们也感慨。前几年我问硅谷的朋友,聪明一点的都在做加密货币,都在币圈儿、链圈儿混着,但是突然人工智能的机会来了,所有的人马上都觉得如鱼得水。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赶上了好时候,特别是我赶上了电脑、互联网的时代。对你们很多人来说,如果没有人工智能这个机会,你再想成为下一个马云,想成为下一个马化腾,想要成为下一个丁磊或者张一鸣,可能真的很难。但是老天有眼,很快就送来了人工智能这个机会。

工业革命意味着什么呢?就像人工智能对汽车工业的洗牌一样,5年前你可能不觉得特斯拉怎么样,但现在可能大家再买车,已经不考虑油车的问题了,这就是革命带来的机会。

我们现在生活在太平盛世,但是在IT行业,在数字化领域,我觉得实际上是「乱世」,每隔几年一个新的技术就起来了,一个新的标准就出来了,乱世才能出英雄,如果这个世界亘古不变,那确实对大家来说没有什么机会。

所以我今天的观点相对比较乐观一些,我觉得人工智能会带来洗牌的机会。如果今天你没有新技术的加持,没有新的革命理念,比如说你今天再做一个抖音,再做一个微博,再做一个什么搜索,你不可能跟巨头去竞争,确实没有机会。

但当人工智能来的时候,就像当年PC 、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来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被重塑了一遍。这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我们说大家都要「挺住」,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这句话要落到实处,我的观点就是,希望大家关注人工智能在2023年最大的突破,就是大语言模型实现了真正的人工智能,来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拐点,而且在奔着强人工智能的方向,在飞快地一路狂奔,而且技术发展遥遥领先。

有记者问我去年的感受是什么,我说我「度日如年」。很多人就说,你没有那么悲伤吧,每天这么大压力?我说不是的,度日如年就是说自从2023年发布 ChatGPT之后,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每一天都相当于之前每一年取得的经验。

你可以看看AIGC,也就是AI产生内容,看看文生图,看一看自然语言描述产生视频,去年年初是什么样子,去年年底是什么样子,你就会真正感觉到,这场工业革命不仅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工业革命,也可能是速度最快的一场工业革命。

所以我在美国聊了很多人,我就一个感觉,你再去见创业者,创业项目里没有AI的概念,就不会有人投你。我见到的投资人都说我要投,只会投跟AI有关的东西。

不要被一些网上的舆论所迷惑,因为有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谈反向的话题,天天在那争论说这个人工智能是假的,人工智障。我向你保证,我做了20年人工智障的产品,这次是真的人工智能。

还有很多人谈硅基生物的问题。一谈硅基生物,在座的各位都有发言权,因为我们都是看科幻小说,看美国好莱坞电影长大的,都看过《黑客帝国》《终结者2》,谈起硅基生物消灭人类,大家都津津乐道。所以很多人就说,人工智能这么危险,还是不要发展为好,不要像原子弹一样揭开了潘多拉宝盒。

其实很多美国人嘴上也这么说,但身体很诚实。比如说Google的首席科学家,叫「深度学习之父」,他发表了很多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发完了之后他自己又离职出去创业,创办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埃隆·马斯克曾经要求美国政府严格管理人工智能的发展,意思是同行的研发进度太超前了,要让它延误一点。他今天又去发言了,说人工智能很危险,但他自己干的事情,是买了一万张卡(GPU),花了几个亿美金,然后挖了OpenAI十几个人,他以最快的速度训练了Twitter,现在叫 X.com,他自己也做了一个大模型。

而且未来他的设想是,每辆特斯拉的汽车上都会有一个大模型,特斯拉汽车将来会由人工智能驱动。为什么我们说,新能源车是四个轮向的超级电脑,未来可能是四个轮向的超级大模型,那么多特斯拉车再连接往来,变成一个分布式的能源中心。所以在美国,我见到的人都很乐观。

在国内,我也在到处鼓吹大模型。我觉得大模型可能对我们国家,对我们的产业,对在座的各位来说,对创业者来说,可能都意味着不同的机会。

今天时间有限,我就想讲一讲大模型的10个趋势。其实原本我最痛恨总结趋势的人,有好多人站在上帝视角,希望给大家指明方向。但是我突然发现,大模型这个事发展太新了,大家都很糊涂,所以我说十大预言、十大趋势,到明年你们也没有人记得了,也不会有人跟我来算这个账,万一很不幸我把每个趋势都说反了,那证明我知道正确的答案,但我不想告诉你。

第一个,我不认为大模型是操作系统。全世界的手机操作系统就鸿蒙、iOS、安卓三款,我觉得大模型更像当年的PC一样,未来会无处不在,成为整个企业数字化、政府数字化的标配。

当年超级计算机的创造者说过一个断言,说计算机这东西,全世界就需要5台。结果现实无情地打了他们的脸。今天有多少台电脑?在座的诸位,家里至少摆着一台电脑,办公室一台笔记本,你们兜里还揣着一台电脑,因为你们的手机也是。

所以我认为大模型不会被垄断,不会说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用一个公司的大模型。我认为大模型会无处不在。

第二个,是开源大模型爆发。最早的大模型是闭源的,闭源刚出来的时候,我们一看OpenAI做的东西,感觉这就是「曼哈顿计划」,美国人把原子弹造出来了。后来发现,人家一开源,科技就进步,所以要感谢开源。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开源的模型,就是基于国际开源的模型。

所以开源大爆发之后,大模型就瞬间从原子弹变成白菜了。今年年初有人创业想搞原子弹,那到年尾,就发现自己做的是茶叶蛋的生意。

大概来说,大模型以后每人都用得起,因为已经烂大街了。未来的矛盾不再是大模型本身怎么样,而是谁能够利用大模型结合自己的业务和场景,能够把它训练出自己需要的功能。

第三个,有大必有小,阴阳是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在很多公司在思考,如何把模型进一步做大,从千亿的参数做到万亿的参数。但现在出来一个趋势:把模型做小,在十几亿、几十亿或者不超过100亿的模型上,效果也能差不多。

模型做小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模型做专业。模型什么都要会,那确实要很庞大,但如果这个模型就是帮我写点东西,或者帮我做点翻译,那我专业的模型可以做小,做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运行在更多的终端,这也符合我说的第一点:大模型会无处不在。

像高通去年推的CPU,还有苹果推的CPU,都已经意味着在手机、Pad、电脑上,这种小参数的大模型已经可以跑起来。所以我增加一条预言:今年大模型一定会上车。因为车上有了大模型之后,你车里那个对话助理才不会表现得像白痴一样,真正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第四个预言,我觉得大模型的企业级市场在2024年会起来。

大家对大模型隐约有一个感觉,最早的兴奋劲过完之后,你要问这玩意能干什么。虽然大家天天都在秀自己大模型的成绩,说你看我的会脑筋急转弯,我的会解小学奥数题,我的会写藏头诗,玩多了发现跟你的业务毫无关系。

所以2024年不再是比拼大模型的这些「奇技淫巧」,我觉得是真正在to B业务上,在中国,我觉得企业级市场会起来。大模型要走深度化、产业化、垂直化、深度定制的方向。

第五个稍微偏点技术,OpenAI最近也在弥补,就是刚有了一个大模型的时候,大家觉得聊天机器人确实人机界面很简单,你做久了就发现,聊天机器人不太解决问题,仅仅是陪你聊天,最多就是一个PUA能手。所以在2024 年,一个新的概念叫「智能体架构」。

大家一定要关注智能体这个概念,英文叫Agent框架。就是大家突然发现,没有Agent框架,大语言模型几乎不能投入实用,所以今年无论在做to C的业务,在做企业级的应用,大模型一定要结合智能体框架,才能真正让大模型长出手脚,让大模型真正跟你的业务系统,跟整个互联网充分打通。

第六个,其实很多人都在问我说在消费者端,大模型到底有啥杀手型的应用?我想了想说,国外有一些虚拟女友,能模拟你的女朋友,啥话都敢说。中国会产生什么杀手级应用,我还不知道,但是我觉得2024年一定会出来。

我们看美国有三家公司很有意思,一家叫微软,一家叫Adobe。还有一家叫Salesforce,他们没有用大模型做任何新的东西,而都是把大模型跟已有的产品和场景做了一个充分的结合,就焕发了新生。比如微软选择了Office、Bing和Edge浏览器;Adobe选择的是它擅长的图形编辑、视频编辑。

所以我觉得大模型出来之后,在to C领域意味着,我们今天的搜索、浏览器、信息流、短视频、微博、问答,甚至我们的社交可能都会用大模型来重塑一遍。至于是战术性重塑还是战略性重塑,就看各家的做法,所以2024年一定会出来这种杀手级的应用。

第七个预言,大模型在去年主要讲的是文字能力,写稿的能力。2024年,以 Gemini和OpenAI的GPT- 4V版本为代表,多模态会成为未来的标准。多模态不仅能听会说,关键是它能看得懂视频,能看得懂图片。

第八个预言,在大模型的支持下, AIGC会有突破性的增长。就是我前面说的,去年年初Midjourney画一张图,一看就是AI画的,经常把人画成6根手指。再到年底来看,计算机生图已经和摄影师的作品不相上下了。年初AI产生视频的能力,几乎都是动图、表情符号的能力,年底有的已经做得像好莱坞动画片了,所以这个进展特别快速。

第九个预言,我觉得大模型拯救了机器人行业。

在大模型出来之前,传统的人形机器人是典型的智障产业——做得像人,但是能力极其低下,因为它不具备对这个世界知识的了解。但是有了大模型之后,机器人的产业获得了一个革命性的发展。这两天热炒的一个机器人,可以自动煎蛋,自动做家务,自动整理衣服,这完全有赖于大模型的加持。

第十个是我的一个期望,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做大模型,我觉得大模型不仅仅是语言工具,也不仅仅是聊天机器,大模型也不仅仅能在我们很多业务中发挥作用,其实大模型可能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伟大的工具,成为很多科学家的工具。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享受互联网,享受很多新能源,是因为前100年这个世界的物理学家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但在最近五六十年,人类在科技上已经很久没有突破,所以如果大模型能够成为科学家的工具,比如在美国,很多生物学家已经开始用大模型来帮助他们研究蛋白质的结构,研究分析基因。所以我希望2024年,大模型能够推动基础科学取得突破,变成我们科技发展的利器。

快速总结一下,我提出了一个AI信仰的概念。我今天跟大家讲,不要光战术地听我讲10大趋势,最重要的更要扪心自问,你和你的企业想抓住AI这个机会,凭什么能抓住机会?我给一个简单的建议就是,你要有AI信仰,就是你要believe something,你要相信。

AI信仰怎么判断呢?很简单,我提了几个标准。第一,在座的诸位可以回去扪心自问,你相不相信这次大模型是真的人工智能的拐点,还是不相信,认为是假的人工智能,网上一直有很多争论。

第二点,你相不相信它现在的发展速度会以指数级别发展;你相不相信它未来智力的发展速度会迅速超过我们人类;你相不相信它会是一场工业革命,在3 - 5年里,它会重塑我们每一位所在的行业,会重构我们的产品、业务链条和内部管理流程。

最后一个,除了重塑包括我们所有的产品和业务之外,还有你相不相信,你不会被大模型淘汰,但你会被那些用大模型的公司淘汰。有很多人老担心用大模型会导致失业,我跟员工说不用担心,我认为大模型不会让你失业,但是那些会用的同事会让不会用的同事失业。

所以这是我说的AI信仰。没有AI信仰的人看大模型,容易看不起,看不起是因为看不清,是因为心态的问题。因为看不起,所以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去琢磨,所以就看不懂,等到哪一天他们醒悟过来,已经看不见了,人家遥遥领先了。

所以我就给大家第二个建议,就是要All in AI。什么叫All in AI呢?别那么庸俗,说你买了多少卡。咱没那么多钱,买不到那么多卡,这个跟All in AI没关系。真正的All in AI是你在公司里面,能把信仰落实到行动中,在你的公司里让AI无孔不入。

比如说从上到下,组织里面从老板到你的中层干部,到你的员工,是否都在学习和使用AI。如果大家都不用AI,没有每天都在用各种AI的产品,不用一些收费的版本,一个公司你说懂AI、信AI,这不是笑话吗?如果都不去使用人工智能,你凭什么坐在这谈人工智能重塑你的业务?

还有一个,大家是不是内部在讨论,我们有哪些业务流程可以被AI塑造?比如你的市场部是不是在用AI去做图,你的程序员是不是用AI编代码,你的HR是不是在用AI梳理简历,就是从小处着手,到你的公司内部。

还有一个就是要把你的产品重新思考一下,敢不敢做自我革命的事情,所谓「要想成功必先自宫」。你能不能把你的产品用AI去想,我能够加持什么功能。

所以世界上有两种创新,一种是做别人从来没做过的事情,这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挺难的。但是反过来,把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把这个行业重做一遍,特别是全流程的改造。我刚才讲微软、Salesforce,还有Adobe的例子,他们All in AI都是把已有的产品用AI重做了一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最近在公司跟HR谈了一个新的考核指标,叫含AI量,就是AI的含量。比如说各部门投入多少资源到AI的项目里,而不是炒冷饭;各级部门AI的人才浓度有多高,有多少人对AI比较了解;从技术到用户产生的使用转化率有多高。

对员工来说,我现在也在问,你到底用没用过AI榜单里的爬榜产品,而且是自费使用,因为免费的很多产品功能都很差;你有没有订阅国内外优质AI媒体的习惯,有没有在网上把国外很多AI产品发布会一个一个都看过,比如在 GitHub上有很多,还有Hugging Face上有大量的AI开源项目,你都玩过吗,都了解过吗。

所以我觉得这是未来最大的一个机会。AI绝对是业务驱动的,所以只有在你公司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让大家都对AI感兴趣,让业务专家都了解AI是怎么回事,我认为你才可能在未来这3-5年时间里,用AI来帮助你实现转型。

当然这个还不太成熟,我准备做一个好的例子,用AI作为公司HR考核部门,考核员工的标准。在新的AI时代来临,公司内部一定有一批年轻的新秀们会涌现出来,然后会引导公司和AI结合。

最后做一个总结,我对「挺住」的理解就是人要有企业家精神,而不是做生意这些。我们从王石和冯仑身上可以看到两点,一点是坚持长期主义,「挺住」跟长期主义是一个概念,但是你不能静止地挺住不动,那是僵化,所以第二个,「挺住」需要创新。

今天我谈的只是个人的一些观点,我已经在这么做了,也可能我会失败,我也无法预言结果,但是我觉得这是给各位一个思考的最大的机会。未来3-5年,如果你不能把AI成功地变成自己手里的武器,那你一定跟拿着大刀长矛的人一样,你面对的对手已经升级到AK47了,那可能会面临降维打击。

所以希望今天晚上来的听众,大家都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讲的不一定对,你要想先怼我,你先听懂我讲的东西。希望大家能够抓住大模型这个机会。

谢谢大家,也谢谢大家给我时间。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图8)

王石:走正路,傍大款,看长远

大家好。刚才冯仑还有周鸿祎都提到我,那我上来得回应一下。我觉得冯总很准时,但周总超时了,我就把时间让给他,我讲短一点。

我先回应冯仑。我们是1993年认识的。当时我们公司刚上市,而冯仑他们号称「万通六君子」,他带着其中「三君子」特意从海南到深圳见我,慕名而来的。

冯仑当时小有名气,之前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曾在中央党校教过书,还和张维迎是一个大学的。他带着队伍来拜访、学习,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我创业那么多年,他是第一个说来向我学习的。我为此安排了一个小时。也不能安排时间太长,我得表现出我的时间很珍贵。互相介绍之后,冯仑就开始谈创业的故事,第一桶金的事,他们一直讲。一晃四五十分钟过去了,根本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我坐不住了,于是试探着问,「你们不是来向我学习的吗?能不能也让我讲两句。」(观众大笑)

你们猜冯仑怎么说?冯仑说,「嗨!想听你讲,但是你不讲,我怕冷场。」

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有个特点,有点社交恐惧症。

1988年,还没有上市公司,深圳市政府批准我们(公司股份化)改造方案,公司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人有名了,中央电视台来采访。采访时间就一分多钟,说说为什么要改造(公司)?目的是什么?将来会怎么样?就这三个问题,我憋在那儿,汗啪啪地往下掉。

最后导演一商量,说,「我们先装着拍,你来讲,我们觉得你过关了,再给你真拍。」他说空拍,我就没那么紧张了,勉强结结巴巴讲完了。导演说,咔,好了,我们录好了。原来他们说是空拍,其实是实拍的。就紧张到这个程度。

你们觉得我现在怎么样?(观众鼓掌,叫好)为什么现在可以做到这种(公开发言的)程度,我是怎么克服社恐的呢?

大概是在2000年,摩托罗拉找我拍广告。你们想想,我连正常的采访都做不出来,还拍广告,甚至要在45秒内讲个故事,还有各种表演,对我来说,是多大的挑战。先说明,我爱钱,但我(拍这个广告)不仅仅是冲钱去的。我拍广告片拍了24年,为什么拍?就是为了克服这个(社恐)。

再回应一下周鸿祎。我们俩性格挺像的,我俩和冯仑的性格不大一样。我和冯仑认识30多年了,我真觉得人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但我们价值观是一致的,面对未来的期许是一致的。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对社会应该有所担当。我、冯仑、鸿祎,虽然年龄差别挺大,我们的背景差别也很大,但这些认知是一样的。

我和鸿祎第一次见面是在他的办公室,我感受到了他的尊重,当然本身有年龄关系在,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基本是互相不买账的。

我在微信上拉冯仑,说要去剑桥学习,他来当班长,找他登山,登乞力马扎罗山、华山、秦岭,他都来。但鸿祎喜欢打枪,我拉他划赛艇(他不来),他拉着我打枪(我不去)。

现在我们怎么玩到一起去了呢?2022年初,我们一块儿在新疆,我鼓动大家攀岩,没想到这次合了他的想法,他说他们公司建了攀岩馆。我说,「你攀岩我就很惊讶了,你还自己花钱建攀岩馆呢。」他说,「我原来是野攀,觉得太浪费时间,就在公司里建了攀岩馆。」

我们共同的教练,赵雷,今天也来了(给镜头),他曾经是中国国家攀岩队总教练,他现在准备创业。

回应他们俩之后,再说一说今晚的演讲。在一个跨年活动中演讲,要讲点什么呢?

今天下午运河私董会的活动中,他们给我一个演讲题目,叫「顺流、逆流」。

有一个「二八效应」,人群中80%是随大流的,真正往前闯、往前冲的不足20%。如果你想当那20%,不可能一直都顺流。逆流也是机会,如果你能加强自己的短板,那就不再是短板了。

生活当中,无论逆流还是顺流,都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顺流、逆流,实际上是周期性的,你只要成功了,一定会面对逆流。如果你是那80%,还好办,只要不选错行业和企业就行了,因为你是随大流的。但如果你是那20%,就一定要注意周期,顺流之后一定是逆流。

顺流的时候怎么办?你就要揪着它,把握着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有长期准备。

我现在有个3岁的小孩,爱玩滑行车,她下坡的时候就是我们说的顺流,这时候就得一边刹着车一边往下出溜,否则会受伤。我们也一样。

得意的时候、胜利的时候,多想想逆流的事,因为顺流之后,总会面对逆流,这时候只能挺住,逆流而行。

最后,我再讲三句话。

上世纪80年代,我刚到深圳创业时,一位领导讲过三句话,我记忆犹新。

第一句,走正路。

冯仑和他的朋友们,「万通六君子」,开始创业时就计划得非常清楚,要「守正出奇」,首先就要正,走正道就是走大路。

第二句,傍大款。

说到傍大款,我现在二婚,大家都觉得我媳妇傍上我了,实际上,我认识她时,她的现金存款比我多,她不是拍广告,她是瑞安在内地的房地产顾问,瑞安是香港一家非常好的企业,她已经非常成功了。如果说傍大款,那应该是我傍她。

万科也傍大款,傍的第一个大款就是索尼。万科成立时,我们不是做房地产,我们贩卖摄像机的,我们学习索尼,这是万科傍的第一个大款。我们转成了房地产之后,傍的第二个大款,香港的新鸿基。

第三句话,国际化、看长远。

学习新鸿基之后,万科学的是日本的东京建物,它有100多年的历史。再之后,我们就到美国、到世界各地继续学习新的目标。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就是走正路,傍大款,看长远。谢谢大家。

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图9)

程前:年轻一代创业者,生不逢时?

尊敬的冯仑老师,王石先生,周鸿祎周总,各位企业家们前辈们,创业者们,在场和直播前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程前。

特别感谢冯仑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我作为年轻一代的创业者代表站在这里。刚才王石老师讲到1993年这个特殊的年份。1993年发生了好些事,比如万科上市,比如「万通六君子」在海南创业成功,然后去拜访王石老师。1993年,我看资料,周鸿祎老师应该从西安交大毕业了。当然,1993年还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陕西的一个小医院里面,我出生了。

我来之前,同事把演讲名单给我看,我一看,三位中,最年轻的一位,比我大23岁,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今晚的活动)。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电脑里装了一个叫「3721」的软件,这是360成为国际级应用之前的一个软件。

3721唯一的缺点就是你怎么「杀」它都「杀」不死,而且有时候还蹦一些弹窗。当蹦出一些少儿不宜的弹窗时,我妈就把电脑屏幕盖上,跟我说,「这得教坏小学生」。我今儿坐在这底下,听周总开头讲的那些段子,我听不懂。你要教坏小学生。

作为商业世界的小学生,我离年轻创业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业者更近一些。其实,今天来谈「挺住」,我听三位老师(的演讲),我都没觉得在谈「挺住」,跟我想的还是有一些区别。

作为小学生,我写了一个非常正式的稿子来谈「挺住」:

我的脑海里至今都有一个画面,2015年的夏天,我办完所有手续,准备离开培养我4年本科的母校,西南交大,校车载着我,从学校出发,途径郫县犀浦镇,穿过西华大道,最终到达市区成都。在距离市中心20公里左右的郫县,学校附近楼盘的外立面上,赫然挂着一副超大海报,上面写着一句话,一平米只要8000。郫县都要8000,市区不得2万。这趟车上载着的人,在那一年全部都要步入社会,而我们心里都很清楚,2015年,想要不靠家里支持,拿着这张本科学历,想努力几年就在成都市区买一套房,已经是天方夜谭。

每个时代都有想做事的人,90后,是我们生错时代了吗?

90后步入社会,你可以从事房地产行业,但你已经几乎不可能去重建一家万科。你可以从事金融行业,但你估计很难去注册一家金融机构。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市场机制完善,金融配套服务齐全,互联网普及,信息化程度高。大厂林立,大的民营企业也林立,在这样的时间点,我们刚好二三十岁,颇有一种仰望社会机器之庞大,而我很渺小,想做些什么,又找不到方向的无力感。

但,真是这样吗?

2021年,我终于离开金融行业,来到创业的赛场,做起了一目十行这家公司。过去3年,我听超过200位创业者,向我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和项目情况。我的摄像机和足迹,遍布了每一个省份,我采访创业者的标准,不以营收规模影响力为核心,而是看他这个人想做的事,是否能够给我内心致命的一击。对我个人来说,把创业当作一场说走就走的冒险,我越是去发现,我越发现,我不断的有重大发现。我再往外一步两步三步走,我甚至要跑起来,因为我感受到走出去的肆意,走出去的坦然,走出去的快活,走出去的欣欣向荣。

今天的中国,在陆家嘴的高楼大厦,在福田的购物公园,在朝阳的望京国贸,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你看得见繁华,但看不见太多机会。但如果掉个头,去一去田间地头,在广州南油的服装市场泡一个星期,在江苏丹阳的眼镜城里转一转,去义乌北下朱电商人的筒子楼里住两天,去云南的花卉市场,去到珠三角那些被迫转型的代工厂,去跟他们老板抽根烟,你会发现场景没变,人变了。商品没变,但新的模式,已经出现了。

在困境和转型的阵痛中,已经有年轻人,凭着一身胆气和快速的迭代能力,走出来了。在我20多年的学生生涯和4年的职场生涯,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同龄人。不看学历,不穿西装,满是快递,到处在开直播,站在桌子上开会,有的人做跨境,初中毕业,但英语极好。有的地方不超过10平米,拉三两个小凳子,几个人随时就开始一场电商数据复盘。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创始人又负责供应链,又管着产品,又谈渠道,又盯内容。每天搞到2-3点,白天睡到11点。

你问他们,你这是弄啥呢,你为什么在这儿拼命。他会给你一个及其务实,毫不掩饰,充满生命力的答案,挣钱。这个词并不高级,但这种热火朝天的氛围,实在让我沉溺。在今天的中国,想要通过个人奋斗改善家庭环境,物质条件的人,如此之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试问,日本的年轻人相信自己努力能改变命运吗?韩国的年轻人相信吗?中国人相信。高考,让想大学的去上大学了,爱折腾的去社会打拼。多年以后,当两波人在创业赛场上再次相遇,大家的技能是不同的,但眼里的相信却是一样的。

我原来在金融行业,搞金融的人,擅长看报表,看看CPI、PPI的变化,同比环比做一些图。如果这叫做宏观,我想,有时候宏观也是一种狭隘。狭隘在,从这堆图表里,我们看到了国民经济,我们却看不到,组成国民经济的一个个微小个体,他们的处境,他们的焦虑,他们的斗志,他们的决心。我们看得见趋势,我们却看不见,那些隐藏在夹缝之中的机会,作为人的本能和智慧,企业绝处逢生所迸发出的无限潜力。

90后,是我们生错时代了吗?宏观地看,对我个人来说,是人生选择,对专家来说,是经济形态。当我们看大,看面上的,我们往往悲观,往往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挺住。但当我们看小,我们看见蓬勃,我们看见新生,我们看见希望。

而历史中,所有的大,不都来源于小吗。所有的500强企业,刚起步的时候,都是车库,筒子楼,村里的两间办公室。如果我们在大中感到悲观,各位,去拥抱小吧。我们能找到最本真的自己,一无所有时,我们唯一拥有的,是奋进的本能,是对未来充满的无限好奇和想象。

创业者是什么?创业者是,一边想象着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一边解决的眼前具体的问题。采访了这么多人,看了这么多公司,我深深觉得,敢于想象,尤其是敢于相信自己的想象,是一种绝对稀缺的能力。这是我们的应试教育所忽略的,但实则对于「做成事儿」来说,格外重要的一种能力。因为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对未知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向往,是比坚定的意志力更强大的武器。意志力,必须做,所以做,很佩服,但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好奇心,发自内心想做,觉得这辈子我就是得干这么个事儿,让你永远有能量。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再未知,他就停止成长。如果一个人不再对未知好奇,他的生命错失了一个最好的意义。企业家,仍然愿意尝试新鲜的冒险,而非躺在功劳簿上指点江山,这是我敬佩的企业家,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面对未来,还兴奋吗?还悸动吗?还有出门见一个重要的人,要捯饬捯饬的那份热烈吗?

今天,如果说我们创业者群体的基本面,还缺什么?我们不缺宏观的分析和判断。我们缺的是对未来和未知的勇敢和想象、大胆的想象、毫无边际的想象、近乎狂妄的畅想。

90后,生错时代了吗?做不了万科,做不成360,再没机会搞个阿里腾讯字节出来,我们就无事可做了吗?

90后,还有好多事情可做啊,还有好多事没有完成啊。茶还没有出海呢,白酒老外还没有接受呢。中国制造还没有变成中国设计呢。看看今天的消费品市场,奢侈品大牌,买个包还要配货,你希望它过年打折吧,它告诉你它涨价了,顾客反过来要和柜姐搞好关系,这样的销售,颠覆了我们对于销售的理解啊。国产呢,99还送赠品,一盒两盒三盒四盒上链接。品牌到底是什么?我们会做货,我们会做品牌吗?我们有文化自信,我们能输出文化认同吗?这是摆在这一代中国创业者面前的一道共同的题目。食品,饮料,随便举例,箭牌,费列罗,乐事,可口可乐,星巴克,他们中的一些,仍然占据着国内垂类消费市场的头部。

30年前,我们父母的生活里,可没有咖啡,不吃薯片,不吃巧克力,不吃炸鸡,也不喝可乐啊。反过来想,他能改变一代人的饮食习惯,他做对了什么?快销品,和电器,牙膏,洗发水,沐浴露,剃须刀,吹风机。看见我们的品牌如徕芬做技术普惠,我发自内心高兴,大家都用上高速吹风机了。看见有色剃须刀,靠设计出圈,我觉得也很高兴,以前没有过啊,让大公司抄个作业这不挺好么,我们至少在中国设计和中国品牌上看到可能啊。过去5年,新消费挺热,资本市场投了好多,我们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何时能出现真正的头部啊?出海,可不仅仅意味着多个渠道做跨境电商而已,得会做内容会讲故事啊。艾萨克森写的乔布斯和马斯克传,在中国及其畅销。达里奥的原则,苏世民,更是黑红宝书的存在,我看每个创业者书架上都有一本。

我们的内容呢?从企业家和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输出,让世界从认可中国制造的产品,到了解到这个中国企业、这个年轻的创始人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别老一弄就是硅谷的故事,硅谷的故事听多了。内容工作者,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啊。在新时代大国竞争面前,我们都清楚,大题难解。不能说大题难解、我们就仅仅是参与评论。我们去解解小题嘛,通过创业,通过做企业,做贸易,做品牌,做设计,我们完完全全可以得到自我实现,完完全全可以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感谢上一代人,当然也感谢上一代企业家,我们的日子变好了。现在我们觉得国外的地铁很破,外卖也很慢,现在麦当劳和肯德基不再是小时候过生日去吃一顿的礼物了,下一代中国创业者见过的世面的和底气都在积攒,不管别人怎么认为,我实在是发自内心的认为,一个属于我们这一代年轻创业者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我尤记得刘强东刘总有一年上央视的《开讲啦》,他讲到,他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离开村子,长途跋涉来到江苏南京,他看到高楼大厦,给内心带来极大的震撼,心中埋下了奋进的种子。我的这一震撼,则是发生西安开往安康的绿皮火车上,在一片瓜子啤酒的嘈杂中,我翻开了那本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我想,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再发生了。有了高铁和自媒体,原来要16岁才到达一个少年心中的震撼,现在7岁他躺在床上就刷到了。

媒介的改变,不仅仅提升了效率,它在深刻的改变一种底层的东西。那就是,这一代人,更早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他很多基础的问题可以快速的得到解答,于是他开始向内探寻更加深刻的答案,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答案。

怎么样一个企业就算是好企业,更关注规模营收、还是净资产收益率,是追求速度,抢占市场,强者逻辑,还是细水长流,维护好自己的人群资产,打磨产品,味道十足,慢慢建立壁垒,价值观开始变得多元。这一代人,更简单,更尊重规则和价值,而不纯粹的依赖人情世故。没有真本事,想凭着说喝两顿酒就把事儿给办了,我几乎看不到这种情况。关系好,也有一说一。关系不好,该合作还得合作。以前的老板,E人居多,发表演讲,表现欲强。今天很多i人来创业,没有了虚张声势,是不是就缺乏领导力呢?我看不见得。Tea stone的创始人李姝老师,江南布衣天目里的创始人李琳老师,宠物家电霍曼的创始人,刘坤,22年在日本亚马逊宠物大类卖到心愿榜第一,这都是纯纯的i人。这样的公司,没有慷慨激昂,没有画饼,大家做好事情,简单,低调,务实,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90后生错时代了吗?

这正是去做事的最好的时代。往前看,有阿里铁军的文化,华为的铁三角,字节的OKR,稻盛和夫的阿米巴,一堆的认知和内容辅助你前进,往后看,大的需求或许满足了,可在无数的指甲缝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个体,比老一辈更懂年轻人的需求,更能找到优化的空间,更有可能通过产品的自我表达,迅速圈住一批核心用户。新一代的需求,需要新一代的企业来满足,而因为新一代人的特殊性,导致需求的多元,分散,和不被满足。

我想用一个比方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当年,当年明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是残酷的,我们随便翻开一本历史书,寥寥几页,我们就翻过了无数人的一生。现在,如果,我们拿出一支笔,在纸上画出一条坐标轴。1993年之前的人类历史,没有我。假设我活80年。2073年以后,也和我没关系。而我存在的这80年,仅仅是人类宏大历史的一个瞬间而已。就像秒针「啪」,那么一下。

请问,除了肆意的绽放,除了满怀好奇和探索欲的向往,除了享受、体验和不断见识这个世界,除了寻求内心真正的满足和自我实现,除了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给世界留下我的足迹,我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度过我的一生吗?

感谢冯仑老师邀请,祝大家创业顺利,新年快乐。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冯仑、周鸿祎、王石、程前在「风马牛年终秀」的演讲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    

标签: 牛年   全文   程前   冯仑   周鸿祎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6-2023 城市头条 ChengShiTouTiao.Com(城市头条有限公司) | 投稿/撤稿公邮:news@newsgo.com

城市头条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城市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为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城市头条仅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不提供任何上传发布服务,城市头条网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侵权邮箱告知:chengshitoutiao@139.com 城市头条撤稿删除申请表下载 如有侵权请来邮告知,我们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 备案号:吉ICP备2020008037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