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人,史上,成遗珠
1994年,是世界公认的影史辉煌之年。
那一年,电影即将迎来它的百周年诞辰。
全球各地的电影人们仿佛是为此庆贺一般,献出了包括《东邪西毒》、《重庆森林》、《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阳光灿烂的日子》、《活着》等在内的一系列经典之作。
然而辉煌背后,必有遗珠。
1995年第6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肖申克的救赎》与《阿甘正传》焦灼对战。
而无人在意的角落里,已获三次影后提名的实力派女演员苏珊·萨兰登凭借律政惊悚片《委托人》第四次入围这一奖项。
左为代表作《末路狂花》中的苏珊·萨兰登
不同于前面两部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大爽片,《委托人》在重重悬疑刺激包裹的之下,着力于为观众展现一场真实的司法审判——
比起一味地追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过程的正义性亦不容忽视。
《委托人》凤凰卫视电影台
2月11日 21:15 即将播出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这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就是在强调“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然而在实践中,为了获得“实体正义”(结果的正当合理性与道德性),两者间常常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
不是所有的取证都能光明正大地进行,不是所有的证人都能无愧于自己的宣誓,甚至不是所有的目击者都能主动报警......
1964年发生于美国纽约的基蒂·吉诺维斯案就是个绝佳的例子。
1964年的一天,基蒂·吉诺维斯在她经营的曼哈顿酒吧营业结束后返回公寓,她的公寓在皇后大街一个安静的中产居住区内。
当她下车朝公寓方向走去的时候,遭到了一个陌生持刀男人的恶意袭击。
在案发的30分钟内,共有38个邻居听到被害者的呼救声,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一个人去救援,甚至没有人打电话报警,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实。
研究此案的专家曾以“责任扩散”现象来解释皇后大街居民们的“冷眼旁观”。
在突发事件中,旁观者越多,人们心里越会萌生一种“有人会去帮助他的,我就不必去了”的想法,引发帮助行为的压力也越小。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观看事件的目击证人太多而降低了个体提供帮助的意愿。
和那38个看热闹的邻居不同,《委托人》中的少年马克所面对的情况要更为棘手。
虽然马克只有11岁,但糟糕的家庭环境已经迫使他长成一个小大人。
他的母亲年纪轻轻就嫁给了他的酒鬼父亲,生下了马克和弟弟里奇。
失意者的家里总是不得安宁的,父亲从未尽过做父亲的责任,反而常在醉酒后对妻子和两个孩子施暴。
马克看不惯母亲的逆来顺受,也不愿意敏感胆小的弟弟再受欺负,就带着母亲与父亲对簿公堂,这场灾难般的婚姻也终于以离婚告终。
母子三人获得了短暂的安宁。
马克很善良,但却不算是个乖孩子。
事发的那天,他就带着弟弟在家附近的一片树林里偷偷抽烟。
两个小孩子吞云吐雾间,一辆私家车驶入了那片树林,驾车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黑帮律师W·杰罗姆·克利福德。
马克不知道来者何人,更不知道克利福德为什么会出现在这。
但当他看到克利福德企图使用汽车排气管向密闭的车内输入一氧化碳自杀,不忍陌生人“做傻事”的马克几次三番上前阻止,却被克利福德抓住想要“同归于尽”。
一番博弈之后,聪明的马克侥幸逃脱,但克利福德在临死前向他吐露的黑帮惊天秘密却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路易斯安娜州参议员博伊德·博耶特在不久前死于谋杀,但尸体下落不明。
谋杀者正是臭名昭著的黑帮头目约翰尼·苏拉里的侄子巴里·马尔达诺,此人花名“剑客”,也是个穷凶极恶之徒。
克利福德自杀前曾为这叔侄二人提供法律“服务”。
而“剑客”大胆谋杀参议员并将其抛尸在克利福德家的车库就是为了恐吓其“离死亡有多近”。
负责调查这一案件的是熟读圣经、人称“教长”的罗伊·福特里格。
“教长”是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在他的计划里,替警方打赢这场官司将成为他实现政治野心的最佳跳板——找到尸体,抓住凶手,他将成为下一任州长。
如果失败,那么一切野心都成泡影。
对于旁观者而言,马克作为本案的唯一证人,向警方交代实情理所应当。
但被迫卷入这场黑帮与政治斗争中的马克却无法轻易下定决心。
如果他说出实情,“剑客”会被绳之以法,但他背后的黑帮组织必会追杀马克一家到天涯海角,到时候功成名就的新州长可不会管他们一家三口的死活。
但如果马克隐瞒实情,“教长”升不了官事小,杀人凶手逃之夭夭事大。
但话又说回来,有罪之人,该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他一个旁观者,一个试图见义勇为的好人,又有什么错呢?
为什么此刻良心被放在火上炙烤的人却是他?
面对“教长”和“剑客”两方的咄咄相逼,走投无路的马克花1美元请来了女律师雷吉娜·洛芙帮忙。
洛芙刚执业不久,主攻方向是离婚诉讼和抚养权官司,甚至还曾是马克最讨厌的“酒鬼”,她会答应“受雇”于马克是有正义感作祟,但更多地是出于她对孩子的恻隐之心。
多年前,她努力挣钱供养的丈夫在成为医生后出轨了年轻漂亮的模特,丈夫不仅狠心离婚,还带走了他们的孩子。
在洛芙人生最低潮的时刻,她开始以酗酒的方式自毁。
也是在那个时刻,她多么希望有人能向孤立无援的自己伸出一双手。
所以当有人劝告她别淌进马克这摊浑水的时候,洛芙会说“这个孩子只有我了”,并坚定地留在马克身边。
陷入两难境地的并非只有马克一人。
洛芙从来不是一个为了钱就能颠倒黑白的“法律操纵者”,她是一名律师,而做律师就要捍卫法律。
洛芙既希望马克可以在庭上袒露实情,让真凶归案,又希望可以保护马克和他的家人免于黑帮寻仇。
早在接手马克案件的开始,洛芙就以“非正常渠道取证”为由质疑警方所取得的生物样本作为呈堂证供的合法性。
没有马克的DNA样本,警方就没办法确认马克当时是否上过克利福德的车,又是否与他对话过。
唯一能证明马克经历的只有他自己的证言。这一轮,洛芙把屡战屡胜的“教长”狠狠拿捏。
接着, 洛芙教马克在庭上引用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的内容来拒绝“教长”的询问。
《第五修正案》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防止政府公权力滥用”的期许。
即便马克未成年也一样受其保护,可以选择用沉默抵挡对方的唇枪舌剑,且法官和陪审团也不得因当事人引用《第五修正案》而假定被告是有罪或清白的。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洛芙堵死了“教长”想要尽快解决问题的捷径。
若还想要升官发财,“教长”必须同她们合作——合作的代价是,“教长”必须依照洛芙加码后的《证人保护条例》给马克一家新的名字、新的身份、新的家——新的开始。
不过要想达成这一交易,洛芙与马克必须先亲身前往克利福德家去确认藏尸地点是否正确。
如果克利福德说的是假话,那两人不仅要搭上性命,还没办法惩治真凶。
在克利福德家的车库里,前去确认尸体的洛芙与马克撞上了前去毁尸灭迹的“剑客”,你追我赶过后,马克捡到了“剑客”的手枪并将枪口对准这个恶棍。
真凶就在眼前,是“亲手”解决了对方的性命,还是冒更大的风险维护程序正义?
在洛芙的劝说下,马克最终选择了后者。
他不想变成和“剑客”一样的人。他也不能让实体正义凌驾于程序正义之上。
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诉讼结果的正义,而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诉讼结果之正义。
单独强调实体正义就会为了实现实体正义而不择手段,“刑讯逼供”成为常事,人权遭到践踏,一个没有法治的社会,势必会走向动荡不安。
在去年底热映的国产犯罪片《三大队》中,张译饰演的刑侦大队队长程兵就和他三大队的兄弟们在一桩恶性刑事案件的侦破中“犯了大错”。
即便眼前的嫌疑人王大勇曾参与凌虐并杀害受无辜少女,但三大队的警察们作为公权力的化身也绝不可以在未定罪的情况下对其滥用私刑。
嫌疑人的同伙弟弟王二勇逃之夭夭,三大队的兄弟们脱下警服变囚犯。
看到此情此景,作为观众的我们可能会有一刻的“不忍”,甚至怨恨舆论的咄咄逼人、上级领导的“冷血无情”。
毕竟三大队滥用私刑只是想要尽快破案。
但如果私刑被容忍甚至被纵容,如果真凶不是眼前人,那么这一切对于被屈打成招的“罪人”来说该是怎样的灭顶之灾?
现代刑法的“疑罪从无”原则即是对这一叩问的回答——既不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应推定其无罪。
毕竟,冤狱比放过有罪的人更不公义。
《委托人》虽然没有像开头所述的那些大片那样撼动影史,却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片在1994年超高水准的商业片和艺术片双重夹击下,依然取得了全美第13名的票房成绩(仅次于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及业界公认的好口碑。
其中最受赞誉的是准奥斯卡影后苏珊·萨兰登的精湛演技以及凭借本片出道的童星布拉德·兰弗洛的天赋异禀。
和片中角色一样早熟的兰弗洛
兰弗洛和片中的马克一样,经历了不幸的童年。他的父母早年离异,将还在蹒跚学步的兰弗洛丢给年迈的外婆照顾。
兰弗洛与他的外婆
疏于父母管教的兰弗洛早早就成了少管所的常客,但他也因此被执着于寻找“很小就被迫成熟,经历过各种复杂情绪的问题少年”的导演舒马赫选中成为《委托人》中的小男主。
但就如同导演舒马赫在早期的采访中所说,他知道这个机会将永久改变兰弗洛的人生,但他不能确定是变得更好,抑或是更坏?
舒马赫与兰弗洛在《委托人》片场
在进入娱乐圈之后,这位小童星的人生的确是走向了更糟糕的方向。
工作时,他的表演天赋备受认可,被视为好莱坞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曾经收获无数少女粉丝的翩翩少年
但私下里,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本就疏于父母管教的他过早地在派对上接触到了酒精和毒品,并因此一次次出狱入狱。
被警方抓捕的瘾君子兰弗洛
因为耽误剧组拍摄进度并难以获得保险,兰弗洛能选择的角色越来越少,他的生活每况愈下,直到2008年,年仅25岁的他死于过量摄入毒品。
对于他的离世,奥斯卡拒绝在每年怀念过世影人的环节放出他的名字和照片。
但那些曾经和兰弗洛共事过的人们无一不用“友善和真诚”来回忆他——
他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只是一个情感上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可怜人。
《真情世界》中眼神仍清澈的兰弗洛
很多人都曾想向兰弗洛伸出援手,但他们不是基蒂·吉诺维斯案中那38个目击者,一通报警电话救不了兰弗洛,父母的遗弃对他造成的或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从一开始就不可逆。
基蒂·吉诺维斯案后,“责任扩散”现象成为专家们的谈资。
《委托人》后,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间的辩证性讨论还将继续,但无论这个平衡再难获取,法律总归还是有规律可循。
罪案的目击者会得到正确的引导,一通报警电话即可挽救一条生命。
但那些目睹兰弗洛人生悲剧的目击者们呢?那些因为缺乏向导而在人生路上迷了路的年轻灵魂,又该何去何从?
《真情世界》中的兰弗洛
恐怕没人知道。
实践程序正义确实“麻烦”,但相比起人生中那些无解的、无能为力的事情,这些“麻烦”的规则值得我们拼尽全力去维护和坚守。
文|Remi
编辑|福尔魔歌、Remi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影史上无法超越的1994年,《委托人》成遗珠之憾!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