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城市头条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城市号入驻

拿着"任务单"逛馆 别让博物馆游学流于形式

2018-08-13 22:56来源:编辑:News_值班编辑

  本报讯(记者牛伟坤)正值暑假,京城各大博物馆、科技馆展厅里满眼都是五颜六色的“小文化衫”,他们是来自不同组织的夏令营营员——随着与博物馆相关的文物历史知识越来越多地进入中高考,博物馆开始成为不少家长和机构看重的学习场所,自然也就成了暑假游学的必选项目。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夏令营组织的博物馆游学活动还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学生实际获得有限。

  “找到啦!”领头的男生一声吆喝,四五个小伙伴一拥而上,在“秦桧跪像”旁边奋笔疾书了起来——这是记者日前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里看到的一幕,原来孩子们手中拿的是夏令营布置的“任务学习单”,学习单图文并茂,直播网 十八腔,比如在“秦桧跪像”旁边就详细注明了该展品所在的展厅位置,要求学生根据展品注释补足文段缺失内容。在寻找下一展品的路上,记者随机询问几名学生刚刚的填空内容,有的孩子连“桧”字读音都没说对。

  还有“聪明”的孩子直接搞起了“分工合作”,由每个人承担“游学手册”中提到的不同展厅,最后交换答案。在展厅的一个角落,记者就看到来自另一夏令营的营员们正在进行着“分享”。

  “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张鹏对这样的游学任务也有所耳闻,“我还看到过有的游学手册中让孩子直接填空‘三山五园’具体各指的是什么,这是上网搜一下就能知道答案的问题,孩子们还有什么必要跑到圆明园呢?”在张鹏看来,到博物馆游学,知识学习应该永远排在第二位 ,学会思考、培养在博物馆终身学习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张鹏曾连续多年从事博物馆志愿讲解,他认为,一个好的博物馆课程和产品设计,首先应该是一个“翻译者”,把展品用孩子们能听得懂的语言翻译出来;其次还是一个“分享者”,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价值展示出来,并能让孩子参与互动进行个人表达;最后还应该是一个“传递者”,为孩子传递出价值和情感。张鹏以参观青铜展为例,在课程设计时除了让孩子知道青铜是怎么铸造的,也要教会孩子在看完某个博物馆的青铜之后,去别的博物馆同样能够欣赏;此外,还应该让孩子们领略到为什么那个时代就有这么美好的东西,传递出展品代表的传统文化。“一个好的博物馆课程和产品应该满足这几大原则。不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让博物馆成为留存在孩子骨子里拿不走的东西。”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6-2023 城市头条(城市头条网)CHENGSHITOUTIAO.COM(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城市头条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城市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为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城市头条仅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不提供任何上传发布服务,城市头条网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侵权反馈:fawu@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 如有侵权请来邮告知,我们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吉ICP备2020008037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