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愤怒,爸爸
最开始看预告片的时候,我以为《涉过愤怒的海》是一部用父亲单枪匹马为女复仇的故事来歌颂父爱如山的片,只是可能情绪更激烈、镜头更偏暴力美学一些。(所以建议18岁以下观众谨慎观看。)
但是出于对曹保平导演的信任和偏爱,我还是第一时间观看了电影,看完之后就是一整个被震惊到失语的状态。
当很多观众纠结于结尾黄渤在片中扮演的父亲老金是否为命丧异国他乡的女儿娜娜复仇成功的时候,我万万没想到,曹保平导演用这个题材拍出了更深刻也更为震撼人心的东西。
对曹保平导演过往作品比较熟悉的观众,可能会在观影后半程联想到他的另一部作品《狗十三》。
可以这么说,《涉过愤怒的海》不是一部简单的复仇爽片,而是一部锥心叩问“谁才是真正凶手”的动作版《狗十三》。
黄渤扮演的父亲老金是拥有着几条私人远洋捕鱼船的船长,他在离异之后,一个人拉扯着女儿娜娜,靠出海捕鱼的血汗钱把女儿养大,还把她送到日本留学。某天他在船上的时候,接到前妻的电话,说女儿在日本失踪了。
两人赶到日本,见到的却是女儿的尸体,女儿身中十七刀,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女儿的男朋友李苗苗也同时失踪了,现场发现了李苗苗带血的脚印,有重大作案嫌疑,由于日本警方的不作为,李苗苗逃回了国内。
失去女儿的老金决定靠自己的努力找到李苗苗,为女儿讨回公道,而李苗苗的母亲景岚(周迅饰)却像护犊的母狼一样,千方百计地试图阻止老金靠近她的儿子……
看着片中的老金一次又一次不顾自己个人的安全,跳下地铁轨道、与李苗苗的父亲李烈肉搏、在会展中心的房顶上跳跃追逐……鼻青脸肿狼狈不堪也要奋力地抓到李苗苗的样子,大概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他对女儿娜娜的爱。
可是很奇怪的,在影片的前、中、后部分里,都有不同的人质疑老金根本不爱自己的女儿,分别是日本警方的翻译、他的前妻顾红和李苗苗的母亲景岚。
双线叙事的故事到最后揭开谜底的时候,更是将这桩悲剧的源头直指父亲老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金在片中有句台词,他有些烦躁不安地说:“现在岛上大家都知道我老金的女儿被人弄了,我能不弄他?(指李苗苗)。”给人一种女儿死了他很没有面子的感觉。
原来,剧情的反转早有端倪,那三次质疑,就是在叩问老金的内心:舍命复仇的你,究竟是因为爱女儿?还是因为想证明自己是个爱女儿的好爸爸?
穿插在老金复仇这条现在进行时的时间线上的,是发生在过去的、女儿娜娜的留学点滴,都是她记录在社交媒体上的真实经历和所思所想。
这些点滴展现出娜娜是一个多么缺爱的小孩,她会因为李苗苗通过名牌发现自己的生日而送给她的一块草莓蛋糕就死心塌地爱上他;
她会把李苗苗对她扭曲的占有欲理解成爱,他扔掉她的鞋子、把和她有过关系的男孩的牙齿弄掉,她简直要为之疯狂,“原来他这么爱我!”
在和李苗苗短暂的分手期间,她会因为兼职打工的便利店店长对她的关心而和他在一起。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她晚上把手放在冰箱里冻得冰凉然后再钻进男友的被窝里,男友迷迷糊糊地把她的手揣进怀里,说:“真可怜啊,手这么凉。”然后她的小脸就泛起满足的微笑。
这个孩子,一看就是没有被好好爱过的,所以才会把男人对她的一点点好,都当做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大概是坏掉了,没办法谈一场正常的恋爱,但她克制不住地要向对方索取更多的爱。
她缠在男友身上耍赖不想让他去上班,她让男友学李苗苗一样扔掉她的鞋子,这样她就不能离开他了,她日复一日地在深夜把双手放进冰箱冻得冰凉……
娜娜的储爱槽是空的,是后天再多的爱也填不满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博士(Dr.Frank Minirth)和米尔博士(Dr.Paul Meier)在《爱是一种选择》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储爱槽理论,他们认为,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储爱槽是空空如也的。
储爱槽里的爱从何而来呢?来自于父母,当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需要不断地向储爱槽中注入爱,孩子的储爱槽才能逐渐充盈,他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具备爱自己、信任自己以及爱别人、信任别人的能力。
娜娜在父母离异后先判给了妈妈,后来她自己一个人坐着大巴车来找老金,老金一边打电话和顾红吵架,一边把娜娜一个人又推上了大巴车让她去找妈妈。
没有人要她,没有人爱她。
老金最后没办法把她带在身边,出海打鱼的时候把她一个人扔在家里,她晚上听着门外的海浪呼啸睡不着,躲在衣柜里用彩笔画太阳,一直画,一直画,画到太阳真的出来了,或是老金开门回家,她才敢从衣柜里出来。
老金供她吃喝上学,很不容易,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我辛辛苦苦赚钱把你养大还不叫爱你吗?”
老金估计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在娜娜的心里,她没有感受到爱的存在啊。
老金把她扔海里逼她学游泳,对她的求助不屑一顾,因为他觉得“岛上的人哪能不会游泳?”
她养了一只小猫作伴,老金不顾她的阻拦,用杀虫剂对着小猫的口鼻一顿喷。
这些是爱吗?老金在娜娜死之前,恐怕都不知道因为他的缘故,娜娜变得特别怕水。
没有被爱意滋养过的孩子是焦虑的,紧张的,没有安全感的,很容易发展成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即“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不稳定的情绪,不稳定的自我意象和明显的冲动性”)
娜娜恋爱后多少有些极端的行为显示她就是典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
娜娜和李苗苗,这一对表面上的受害者和嫌疑人,其实都是有毒的亲子关系的受害者。
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爱,他们的储爱槽是空的,所以既不懂得该如何爱自己,更不懂得该如何爱别人,他们只会一味地索取,像有毒的藤蔓一样让人感到窒息。
娜娜的自我伤害和李苗苗的伤害他人,都是一种争取注意力的举动,本质上,他们还是那个在索取父母关注和爱的孩童。
李苗苗在片中是典型的“恶童”形象,似乎他的恶是天生的、毫无缘由的,其实并非如此。
他第一次作恶,是把鞭炮放进了青蛙的嘴里看它被炸死,这发生在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当口,当他做了这件事之后,父母都被吓坏了,暂时没有再提离婚的事。
大概是从这件事上尝到了甜头,后来,每一次,他的作恶,都争夺到了父母转移出去的注意力,而再一次聚焦到他身上。
当他逃回国内,一身香奈儿的景岚近乎平静到熟练地开始筹划怎么把他送出国以躲避老金的追查,她可能已经习惯儿子不断惹祸,而她不断为他善后的日子了。
李苗苗在她面前总是装得像未成年的、怯生生的小男孩一样,也许也只有在这些时刻,李苗苗才能被他的父母所“看见”吧。
老金和景岚在片中是鲜明的对照组,不仅是阶层的对比,也是“爱”子女的对比。
老金的“爱”,是给钱把孩子养大,以父亲的权威替代女儿的自由意志;景岚的“爱”,是无底线的溺爱和纵容,大包大揽地为儿子犯的错买单。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把孩子当成了宠物,忽视了他们的内心状况。
可是孩子不是小猫小狗,是有血有肉、有情感需求的人,不是给点饭吃给点钱花就算负责了。
可悲的是,这是很多父母认为的对子女的“爱”。
而《涉过愤怒的海》用椎心泣血的悲剧告诉我们,不是的,这不是爱,这是爱无能,而最可怕的一点是,爱无能是会遗传到下一代身上的。
娜娜和李苗苗在一起,是两个爱无能患者试图抱团取暖结果却导向了更大的悲剧。
老金一路复仇,越接近真相,越难以证明自己是个好爸爸。
没有什么,比追凶追到最后,发现捅向女儿第一刀的人是自己更令一个父亲绝望的了。
我怎么也忘不了,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娜娜在语言学校的日子,彼时的她满怀对未来的期待,两只眼睛亮晶晶的,当老师让她用“爱”造句的时候,她微笑着反复斟酌“爱是……爱是……”,嗫喏几次却还是没有说出口。
笑意凝固在她的嘴边,她的眼睛里似乎瞬间就没有了光,直愣愣地对着老师说:“爱……没有。”
小丢碎碎念:
大家可能发现了,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没有星标或者不常打开的号,头条也不再有这样大图推送的格式,可能会更容易被大家漏掉,恳请大家加个星标,以免错过更新,爱你们呦。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涉过愤怒的海》最大的悲剧在于,他只是试图证明自己是好爸爸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