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一打开微博,看到海清回复电影《我本是高山》酗酒母亲问题。
海清的回复很官方,说实地采风时,确实看到很多母亲酗酒。
而就在前一天,这部电影的导演上了热搜,同样是回复酗酒母亲问题,答案嘛,和海清一模一样,不,他还多加了一句,说还有更不堪的没有拍出来。
看这样子,应该是内部统一了答案。
不出所料,导演和海清都被骂惨了,网友的评论都是:我是农村的,真没见过有酗酒的母亲,喝农药的都比酗酒的多!
还有人让海清闭嘴,别把观众缘败光了。
《我本是高山》拍的是张桂梅的故事,之前短视频里刷到过一些片段,还挺期待的,海清的扮相,看上去真的很像张桂梅。
没想到,电影还没公映,只是点映,就已经引起了巨大争议,而争议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把原型里,酗酒家暴的父亲改成了酗酒又家暴的母亲。
二是女学生不好好读书,而是去逛街,去网吧。
三是没有拍出张校长的大格局,支撑她走下去的力量,居然是已故的丈夫。
四是学校里其他老师太刻板印象,不符合实情。
电影我没看过,但最近大家围着这几个点争论不休,主创团队也没有否认,而是不停解释,可见都是真实存在的。
2
这其中,数次冲上热搜的,被讨论最多的,就是母亲酗酒又家暴。
这个设定为什么大家不接受?很简单,因为它既不符合原型,也不符合实情。
原型里,是父亲酗酒家暴,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改成母亲。
按主创团队的说法,他们想要表现的是,张桂梅不仅救赎了女孩,也救赎了女孩的母亲,完成了女性对女性的救赎。
我相信这是主创团队真实的想法。现在流行女孩帮女孩嘛,他们想借这个热度,毕竟观众吃这一套。
所以,为了观众更买账,他们把酗酒家暴的父亲改成了酗酒家暴的母亲。
这样改也不是不行,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他们集体忽略了一个问题:农村到底有没有酗酒又家暴的母亲?
但凡主创团队有一个了解农村现状的,有一个脑子正常的,都知道这是极小概率的事情,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几乎不存在的人设,是很难得到观众认同的。
在穷到女孩不能上学,而是早早嫁人换彩礼的地方,母亲哪有钱酗酒啊,丈夫和公婆又怎么允许她这么糟蹋钱还不干活呀!
农村女人,特别是贫困农村的女人,活得太艰难了,连酗酒这样的恶习都轮不到她们,那是男人才有的特权。
主创团队偏要这么改,其实就是为了热度而牺牲逻辑。逻辑通不通不重要,只要扯上女孩帮女孩的大旗就好。
而这样简单粗暴的设置,终于遭到了反噬。
不是不能蹭热度,而是不能为了蹭热度,连逻辑都不要了。
可能知道这错误太低级,所以从编剧到导演到主演,个个死鸭子嘴硬,说采风时见过很多这样的母亲,甚至还有更不堪的。
结果当然是越描越黑,到底在哪里采风能采出这样的母亲啊,大家真的很好奇。
3
女孩们不好好学习,而是去逛街去网吧,本质上和酗酒又家暴的母亲一样,同样不符合常理。
要知道,她们不是普通的女孩,她们是贫困山区的女孩,是随时可能被嫁人换彩礼的女孩!
请问这样的女孩,怎么有钱去网吧!
我十几岁的时候,家里没穷到这个地步,也没钱去网吧呀!
但凡主创团队知道去网吧是要花钱的,就不会有这种无脑设定。
可能这些人都脱离生活太久了,和普通人已经不在一个世界了,他们大概死也想不明白,一个人怎么会没钱去网吧。
果然是208W们!
这样的人,自然也没有办法理解张桂梅的格局和信仰,所以他们又用了一个非常滥俗的套路:支撑张桂梅走下去的,是已故的丈夫。
这样的套路,大多数时候是受欢迎的,也是讨巧的。但是他们忘了,他们讲的是张桂梅的故事啊,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故事。
但凡采访一下,也不至于找不出更好的主题。
真实的人物很难拍好,因为不管怎么拍,都有人不满意。但真实的人物也很容易拍好,只要多做功课就行,只要不魔改,就算无功,至少也无过。
可惜啊,主创团队沉浸在自己要表达的主题里,为了主题连逻辑都不要了,一群人在那儿自嗨,完全不管观众死活。
第一次见一部电影,还没公映就被骂成这样,也算是奇迹了。但凡主创团队谦虚一点,也不会让观众有那么大的热情骂。
我本来不想骂的,但情绪实在控制不住,可能有些地方语气重了点。
写这一篇,更重要的是想提醒写作的同学,不要犯类似的错。不符合常理的情节和人设,千万不要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