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本是
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当张桂梅的电影被搬上大荧幕时,内心还是激动且期待的。
没曾想,上映前的大规模点映之后,口碑就出现急转直下的局面。
最让人诟病的,莫过于剧情的魔改。
关于影片里,张桂梅校长的亡夫被设定为她的精神支柱这一改编,实在让呼“无法接受",这也就是说,女性无法独立,就算再强大的女性,干事业还得有个精神支柱,而这个所谓的精神支柱,最好还得是她的亡夫?
太荒唐。
这是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在作祟吗?
影片并没有对张桂梅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作出着力笔墨,反而流连在“亡夫”这个笔调上,实在让呼看不懂并且拉低了影片的整体档次。
张桂梅的坚韧与力量根本没表现出来,只感觉到悲苦。
不知道整个电影团队是基于怎样一种心态,完成这部电影。
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奇怪。
还有就是,电影中对原型的改编也引起很大争议,原型中酗酒的父亲变成了母亲。
我国农村有多少女性是沉迷于酗酒的?
有人调侃,我国农村喝农药的女性都比酗酒的要多。
作为弱势群体,农村女性能不能够买得起酒,都得另说,更别说酗酒。
还有就是女学生不爱学习,原因是她贪玩,逃学逛街买买买。
这就更奇怪了,山区里的女孩,本就处在家庭中的底层,本就有干不完的家务活,还有时间和精力贪玩?还能逃学逛街买买买?山区里去哪逛街,去哪买买买?
别说山区了,就是从农村走到县城,希望编剧自己去走一圈试试,不要多,走上一遍就行了,保管对于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不会写出如此不合理剧情。
笔者曾有机会本省农村步行走过一次,结果很让我感慨,别说走到县城,走路极快的我,居然半个小时都没走出整个村庄。
当时我就在想,难怪那些被拐卖到西部的女大学生逃不出这个魔掌,怎么能够逃得出呢?别说逃出山路崎岖的山区,就是平路一样的农村,都难以逃出生天。
首先,你不熟悉路;再就是,如果碰到人,当地人看到一张陌生面孔,都会用当地话来跟你打招呼或是问你,当然,我根本听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如果我一张嘴,一口普通话,本村人肯定会知道我是外地人。如果这个村庄的大多数女性是拐骗来的,当地人都心知肚明,各家通风报信,被拐女性又怎会逃远?
同理,生活在山区或农村的女孩们,自小在家里的地位就是底层中的底层,不会有时间和精力,更不会有多余的钱财去逛街买买买。她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可以帮衬到家里的兄弟们,仅此而已。
张桂梅带着一群刚毕业还很稚嫩的老师,带着一百多个女孩逆天改命的故事,但是,这么一部感人至极的故事,却拍成了一部捣毁真人的电影,真让人扼腕叹息。
听说,魔改剧情的原因是为了国外冲奖。
好吧,别国内毁了口碑,国外又拿不到奖,那就得不偿失。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