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尖,现实主义,金字,野心,力量
对现实主义医疗题材这样的硬骨头,所有人都在等待一部国产好剧出现。《问心》从策划立意到播出完成,通过一部优秀的作品,释放出了对观众和社会深厚长久的滋养能量。
作者 | 王珊珊(北京)
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产剧曾有过现实主义创作的「黄金年代」,诞生过一批不同题材的经典佳作。
近两三年,在爽感商业制作占据主流的风向大潮中,基于观众审美提升的驱动以及主管部门的引导推动,现实主义再度成为核心关键词。不过,梳理爆款头部作品,真正以今天的都市为背景、能与当下生活产生紧密连接的甚少。
正因为如此,刚刚会员收官的《问心》显得尤为稀缺。这部现实主义医疗剧重回扎实选材与戏剧架构并重的传统创作路径,在制作和呈现的各个环节,又基于技术的发展实现大幅度提升。更重要的是,它立项于2020年的特殊节点,在三年创作历程中,融入了对今时今日社会主流议题的观察与思考,是一部真正探讨当下的作品。
很多内容从业者都有对现实议题的表达冲动,但往往缺乏可落地执行的完善方法论,结果难免落入俗套。尤其职业题材对于专业度要求很高,医疗剧更因为涉及科学范畴,能达到基础线都极其不易,堪称现实主义金字塔尖难度的硬骨头。《问心》能独树一帜,既锐利又丰满,是基于出品公司柠萌影视沉淀至今的现实主义作品创作方法论。
柠萌过往曾打造过多个系列现实主义爆款。《新声Pro》曾多次与柠萌团队交流,从理念到执行,柠萌在内容标准、制作执行、人才体系、组织架构各个方面,都有高效完善的思路与打法,「知行合一」的程度在国内内容公司中是标杆性的存在。
藉由《问心》播出的契机,我们与总制片人徐晓鸥对话,复盘《问心》生产过程的重要节点,讨论柠萌内容生产机制的关键成因,包括:从决定创作成败关键的主题立意上,如何锚定价值观与思辨的落点与边界;从人才体系上,如何挖掘并辅助优秀的新一代年轻创作者;以及作为头部影视公司,如何以厂牌能量向观众、行业乃至社会输出如「内啡肽」般的精神滋养。
徐晓鸥说,柠萌做《问心》有一个「野心」:希望中国现实主义医疗剧能够站起来。
如今好剧收官,编、导、演等各方面的完成质量来说堪称一流水准。豆瓣国产剧小组的热帖可以作为映证:「最后为《问心》盖一次楼,不舍得说再见!想哭!」
1.普世价值之上的「先观众半步」
「我们到底要讲述怎样的主题?」
在每部剧的策划阶段,徐晓鸥都会要求责编团队将具体的人物设定、剧情走向等暂且搁置,先集中精力把最核心的中心思想提炼清晰。
「极致」还是「真实」,这其实是一道选择题。在追求娱乐松弛的市场氛围中,这种注重言之有物的创作方法显得过于沉重,不被推崇,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爽感先行、情绪先行。曾有人戏称国产剧的走红密码是「让观众生气就赢了」,因为极端情绪往往能抓住浮躁当下的注意力神经。
然而,在追求现实主义表达的剧集创作中,立题是无可回避、至关重要的一环。从最根本的创作逻辑来说,现实主义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其最大的力量是真实。在用虚构呈现真实之前,先要能够在观点的迷雾中,看清缘由,辨明方向。
「我们认为创作者一定会有立场,创作一定要有主题。作品能抵达多深多广,取决于创作者的思想提炼有多高多准。」徐晓鸥说。
谈及柠萌价值观的坐标系来源,徐晓鸥说,「可能爱做现实主义的人某种程度上更忧伤一点,在生活中要感知到的维度更多一些。」 视角的另一端是,情绪需要一个出口,要从忧伤中提炼出解决方法,从残酷里感受到爱。
柠萌的立题方法正是从这种思考路径出发:「小」系列感受到众多家庭在教育中的普遍困境,因此要探寻成长之真谛;「二十三十」女性系列共情于不同年龄女性的相似处境,于是勾勒出多元丰富的存在面貌。
相比这些更贴近平凡日常的前作,《问心》以医院生死场为舞台背景,能够触及的人间底色更具苍凉意味。这部作品在此刻的时间节点感受到时代情绪,当下生活中的集体症结,自然成为主题诉求。
「问心」解的是身体疾病,也是在安抚心灵创伤。
举故事之一,病房里同住着一老一少,年轻女孩蔷薇处于悲凉的谷底,因为爱人离世,失去继续生命的动力;阿姨杨贵兰看着乐乐呵呵,表面的烦恼似乎只是要为治病禁零食,但当讲述过往,原来曾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至亲。
杨阿姨不幸去世后,弹幕评论哀嚎被刀,感叹被温暖笑颜触动。她不仅让蔷薇重获求生欲,更影响到周筱风感到生命可贵,放下执念,跑去见自己最在意的母亲。
这个人物之所以能传递如此浓烈的情感能量,正如徐晓鸥所说,「只有悲观刻画得足够深,乐观才显得更加强大,戏剧感染力才能拉满。」
生活中,乐观是大家心之向往的所在,对幸福生活的渴求是与当下最直观连接的部分。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就像一个充满生命能量的朋友,能为观众输出情绪价值,给予经得起颠簸的、高质量的乐观。
《问心》中年轻医生主人公们的塑造,也为迷茫的年轻观众,释放出如同精神榜样般的光芒魅力。
在东立医院老中青三代共事的环境中,面对谋求个人利益、圆滑世故的上司,周筱风、林逸、方筱然在本职荣誉感的驱动下,展现出他们的正直、善良、勇敢。我们能在这三位主人公身上感受到新一代知识分子的面貌特征,不同年代的年轻人有不同年代的使命,他们属于希望与未来。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大众影视产品,主题思辨要「先观众半步」,才不至于流于平庸;但也要警惕精英思维,不能变成「快一步」,超脱普通观众的接受范畴,也脱离了大众作品的立场。用徐晓鸥的话说,「剧集不是哲学命题,思辨要有度,与观众之间是共情沟通,不是一味地教育也不是说教」。
具体而言,说什么、说几层、怎么说,立题阶段要把这些都想透捋顺,才能确定每一个人物与每一段情节的方向。
周筱风的爱情线走向是一个「快半步」的例子。他与律师陈玥从对手变恋人,最终又分道扬镳。陈玥作为先闯入关系的人最后决定率先放手离开,是设定于人物价值观分歧的基础之上,背后有创作团队对亲密关系的思考。
「周筱风是个内心有黑洞的人,陈玥即使再有生命力也感到无力拯救。」徐晓鸥解释说。
在这个情节的细节处理上,直接说一个有内心有黑洞的人较难理解。「那么再翻译下,说跟这种人生活太累了,很多观众就能认同。」
2.为年轻一代创作者护航的人才土壤
柠萌创始团队曾在SMG影视中心共事十几年,彼此之间是各有所长又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其中,副总裁徐晓鸥专注内容,主要侧重现实主义创作和制作。
在《问心》的操盘过程中,除了徐晓鸥任总制片人,核心团队还包括编剧周艺飞、导演黎志、监制张晓波,以及内部制片人、责编、发行、运营等各个环节的职能工种。
周艺飞与黎志都是与柠萌签约的亲密合作者。谈及《问心》中这两位年轻又成熟的创作者,徐晓鸥不吝赞赏之辞,「年轻创作者越来越好了,我会越来越往后退,希望用我的经验,为大家保驾护航」。
在完成《小舍得》后,柠萌邀约周艺飞继续现实主义方向创作。后者主动选择了最艰难的医疗题材,进行一年多的采访实习和田野调查,从一个医学小白到能自如写作医学案例。
徐晓鸥评价周艺飞有极强的自驱力与热情,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拿下」医学顾问团。「她身上有新人般的冲动、敏感以及热烈」。在具体写作中,一个个病患故事中透露出的世态炎凉、人性复杂,又透出十足的老辣。「别看她这么年轻,但对生命的情感体验非常丰富,而且深刻,不是浮于表面」。
在《问心》的故事中,每个人物,包括出场只有两三集的配角,都有过去,都会交待行为背后的来龙去脉。例如一位掌掴医生的无理患者,观众能看到他的失控是出自生活窘迫的无力感。
周艺飞赋予《问心》老辣敏锐,导演黎志则带来少年感与悲悯之心兼备、严肃深刻与日常趣味张弛有度的年轻化表达风格。
作品如人,徐晓鸥说,黎志平日里温润和煦,是那种永远有笑容的人,但精神深处又有深沉的悲悯情怀,以及日趋成熟而坚持笃定的艺术追求。这种鲜明的导演风格会渗透进《问心》的叙事、美术、视听、剪辑、表演等各个环节的每个细节。
主角之一林逸,有扩心病的家族病史,是恃才傲物的手术天才。但恰恰是这位不好惹的小苦瓜,又会在手术中戴上小狗帽,会和同事们打篮球、拌嘴。人物光谱饱满多维,有优缺点、有内心痛楚、有趣味癖好,不仅立住了,且生动可爱。
黎志追求还原每个人物的复杂性,拒绝非黑即白的扁平化表达。例如在张雨熙的故事中,结尾他坚持要让抛弃病妻的丈夫回来,流露出后悔的神情。徐晓鸥很欣赏黎志这种温柔的抗争,笑称,「他自己想好的事情不会妥协,一定会跟你耗到底。创作者要有这些坚持,轻易妥协就麻烦了」。
柠萌一直乐于和周艺飞、黎志这样的年轻代创作者合作。除了专业技能扎实,他们通常有开阔的视野和格局,独特的审美趣味,多元跨界的表现手法,对当下年轻观众的情感更直观和感同身受的洞察,经常能给观众带来具有新鲜感的作品。
柠萌还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张晓波导演,担任《问心》的监制,保驾护航。张晓波与柠萌合作多年,志趣相投,不仅参与共同研讨剧本,而且帮助设计了一些大型手术的拍摄方法,例如怎么架机位,怎么运镜衔接等等。
除了主创团队,在柠萌的内容创作过程中,还有专业、周密和体系化的内部团队作为支撑。无论内部制片人、责编、发行、运营还是其它岗位,柠萌的团队成员有一些共同特质:专业、年轻,有好奇心和敏感度,持续学习和进步,务实、又带有一丝理想主义,能把主题立意提上去,也能在具体工作上沉下来。
柠萌也尊重、挖掘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特质。徐晓鸥谈到内部岗位分工时举例,首先鼓励为爱发电,同时个人长板匹配项目特性。热爱加上专业,团队形成了不唯上、只唯实的文化氛围。成员对内容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少时候和徐晓鸥等高管和操盘者并不一致。但徐晓鸥说,她已经习惯仔细倾听和采纳年轻团队的想法和意见。
这样一支年轻、专业的团队,与优秀的主创和老练成熟的制片人、监制,构成内容生产的稳固三角,成为剧作品质的有力保障。
在价值观共识之上,具体执行中会不断深入磨合、动态调整。例如《问心》的另一大难题是表演难度很高的群像,选角准确是团队标准,同时也会根据实拍情况,及时校准方向、调整阵容。带来的结果是,观众在弹幕中为每个小角色的精准叹服,与家人失联的老人「花儿」几乎没有台词,依然令许多网友深感动容。
过往擅长现实主义题材的,往往是资历深厚的行业前辈,现在周艺飞、黎志这样的新一代,在柠萌的土壤体系上成长起来,成为精品国剧的接棒者。
3.「内啡肽」般滋养行业与社会的厂牌力量
现实主义医疗题材这样的硬骨头,所有人都在等待优秀国产作品的出现。《问心》的出现,成为对内容创作者的鼓舞——原来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也成为对行业和市场的激励——硬核扎实的高品质剧集,仍然会受到用户欢迎;同样成为对年轻一代高水准用户的积极回应——现实生活中切身关心的硬核议题,真有影视作品会加以呈现,并且是以更符合年轻一代审美趣味和表达习惯的方式呈现。
艺术与商业考虑并重,意味着创作中要做取舍,不会唯热搜论。徐晓鸥说,基于创始团队的背景,柠萌的基因中自带文艺创作中的社会责任感,尤其当面对现实主义医疗题材时,更感受到份量重大。
《问心》舍弃了简单情绪化的噱头,追求真实刻画,这导致流量体感上会有一部分损失。这个内容决策背后,体现出柠萌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以及对于「人塑内容,内容塑人」的使命愿景的长期主义眼光。
借助一部部佳作沉淀,柠萌留下精品烙印。正如赵又廷曾特别提及,他与金世佳、毛晓彤都出于对柠萌的高度信任,在接到邀约后不久就决定出演。从网友的留言能看出,柠萌是难得有系列IP认知度的影视厂牌,一些观众会将《问心》与《二十不惑》《小舍得》等前作并列讨论,关注到柠萌出品的整体风格特质。
在当下的内容市场中,无论基于创作者自身的内容追求,还是面向观众的需求,这些有人文关怀气质的精品剧集,都能带来「内啡肽」一样深层和持久的精神满足。
这当然并不容易。现实主义创作的难有目共睹,尺度、选材、创作、执行、宣发、运营,每一项都是窄路。但柠萌创立九年来,平均至少每两年就会推出一部不同题材的现实主义重磅作品,且几乎皆是质量上乘的口碑作品,背后既有前述成熟方法论的支撑,更是基于企业价值观的定力。
而在整体的商业图谱架构上,从一部佳作开头,按照系列化、生态化的衍生开发,逐渐形成有影响力的IP认知,已经是柠萌剧作开发的成熟做法。继「小」系列、「二十三十」系列、「猎罪图鉴」系列后,「医疗三部曲」的另外两部未来可期。
因此,回应文章开头的那则豆瓣热帖:《问心》的收官不是结束,包括柠萌在内的影视同行们,还会拿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再与喜欢的人相会。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攻克现实主义金字塔尖,《问心》背后的「野心」和力量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