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郭导化名顾晓声(谐音梗郭小四)带着新剧《小时代5·刺杀时代》《云之羽》空降,每天不重样地上热搜,想必大家都有刷到。
没错,最后一个属于陈都灵
被郭导请来当貌美白月光了
叔发现,虽说这次大家在剧好不好看上争论得挺激烈,但要论吵得最凶的,还是郭式审美这一块。
郭敬明奢华阴沉系很有辨识度
前脚刷屏夸奖“你永远可以相信郭敬明的审美”,后脚清一色说它土掉渣,舆论评价两极化到这种地步,也是罕见。
不过吵什么吵,就这么一点事,今天叔就来和大家系统聊聊:
郭式审美到底是美还是不美?
为什么它的争议会有那么大?
01
郭式审美,争议在哪?
先说第一个问题:郭式审美是否好看?
答案是肯定的。
《晴雅集》
翻看他的作品会发现,无论是文字、影视作品还是演员选择,都带着诸多流行审美中,接受度最高的美学分支标签:华丽精致。
华丽典范:海盗爷秀场
文字上,早年《幻城》里像“你脸上沉沉的如同雾霭般的忧伤,你脸上的如同火焰般的乖戾”这类华而不实句子多到不胜枚举。
影视化后,这股执念更深。
巅峰期做CG电影《爵迹》,冰冰的40w根头发花了4000w,最终呈现出绸缎般丝滑,羽毛般飘逸的震撼视觉效果。
网上有种论调是他的审美总比流行审美高半格,高在他比你想得更“极端”上。
大家刚从朴素转向轻奢时,他已经跳入消费主义浪潮,让林萧穿着全世界唯一的BV红裙,手拿roseonly玫瑰甩顾里耳光了。
《云之羽》里观众看不清的服装暗纹被要求用手工敲出的做旧银,不计成本只为美。
很精良
这种精致华丽到头的审美逻辑,落在演员身上也一样:
男演员必须有一张斧凿刀刻的建模脸,是自己达不到但想要的审美代偿,市面上的古偶丑男沾不了他的边。
女演员则像进训练营般被二次雕琢,贵和瘦是他对女性的审美至高追求,要平薄紧致的脸,一丝不苟的秀发,还要挺拔单薄的身姿。
像郭采洁就从元气少女被雕出了半永久的贵气,可爱挂的虞书欣进组暴瘦20斤,硬是被雕刻出了贵气易碎清冷感。
既然都是美的表现,那为何郭式审美争议巨大?
先说结论,因为这种美过于范式化。
表面看,范式化意味着审美符号单一,无论是都市情感还是谍战风云,郭式审美的重要元素换汤不换药。
譬如男演员脂粉气浓郁,角色语气故作深沉,撕逼必须扇巴掌,有网友做了云之羽和小时代拉片,发现除性别互换外,元素契合度99%。
再譬如场景必须被精致物件填得很满,《云之羽》显得逼仄正是因为这个审美执念,配上暗调光影,不怪大家质疑其倭风。
再往深了聊,范式化意味着逻辑缺失,进而难以让人产生情感滤镜。
剧情与美感是割裂混乱的,像张凌赫在大雪里流泪,本该是情绪上顶片段,但BGM是悠扬现代流行乐切割了一遍,镜头切近彰显绝美哭戏切割了一遍。
承接唯美画面的PPT转场特效又切割了一遍,每种美都在破坏情绪气氛。
突然转场
很多网友辣评郭敬明是灵气杀手,说再生动的演员到他的镜头下都会变成精美ai,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这让叔想起郭敬明当初邀约虞书欣和张凌赫的话术,帮你在20多岁最美的时候,留下最美的样子。潜台词正是好看就完事了,深层内驱力与精神内核不在考虑范畴。
02
郭式审美,为何无魂?
因为范式化美感总是站在被人记住的美的对立面。
首先,它抹去了人性与生机,空洞得让人难以记住。
从人物塑造和场景配置来看,当年郭敬明《画皮》打着性转版噱头,将原版王生、佩蓉和小唯之间的人性与欲望直接营销成了毫无逻辑的CP乱炖。
男演员必露肉
妖无时无刻垂眼妩媚,飒爽女将军就套一个提刀高马尾的外壳。
仍记得何昶希和丁程鑫顶着白到没有生机感的浓妆在一惊一乍的BGM里拿脸直直怼向镜头双目空空面无表情。
和小时代全员流泪海报一样,没什么意义,主要是静态/这个表情最好看。
真正有灵魂的镜头美感本不该如此空洞。
同样极具个人审美风格,导演韦斯安德森,对称焦点般的构图不止寻求表层的视觉美,更是在放大微表情与生动化人物。
都是大众口中的很会拍美人,张艺谋可用接地气的妆造,拍出被压迫的命运中仍有强烈自我意识,杂揉了人性原始欲望的性感与生机美。
从《红高粱》到《秋菊打官司》,你可以说她不漂亮,但是美感始终厚重如一。
同样对色彩有自己的偏好,范式审美爱的是一眼冲击,是网友口中素描的大白大黑,因为没有过度所以细看再无可探之处。
而王家卫的迷醉浓稠色彩并非只锚定于色彩本身。
美与梦幻的背后包含情绪与故事,反映主角的内在困惑和情绪张力,所以拍摄出的不是空泛概念而是活生生的人。
其次,它忽略了人本与思想,虚浮的难以让人记住。
从镜头语言与叙事逻辑来看,同样是长镜头,同样都用了友谊天长地久做配乐,《小时代4》和《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就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
前者以精美炫技为底色,我们能看见,林萧走进房间,然后镜头以灵魂视角穿过门窗照片等闪回到经典场景。
标重点:郭导强调场景不是后期剪辑的而是所有的演员重新换上华服走进精心布置场地演绎的,拍摄技术也是精美富有巧思的,形式上做到了“极美”。
但然后呢?
故事线就是按时间顺序让每个角色走出来,合成一个盛大唯美的PPT。
别说引发思考,光是场景都在提醒:我要进入下一个回忆了,演员好漂亮,服化道好奢华,技术好炫,视觉盛宴。
而后者则是朴素无华的,长镜头从家庭聚会的小舞台开始,导演随年轻时的母亲回家参加1945年的新年舞会,故事产生。
他先遇见年轻时的亲属们,又看见父亲被两个人抓走,而临走时父亲对大家的祝福已经变成了1948年新年快乐。
再后来,没收委员会的人闯入,在伴奏钢琴被拖走前在场的所有人仍尽力跳舞,最后画面定格在1950新年合影。
比外表华丽更震撼的美是历史的厚重与个人命运结合的明亮光缆。
安哲罗普洛斯导演以舞台表达时间的流逝,将希腊5年历史变迁浓缩在同一时空里,在历史洪流面前,人类的极度渺小与极度强大都在这11分钟中呈现无疑。
即便没看过整部电影也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审美共鸣,才是美的灵魂根本。
03
郭式审美,今夕尚存?
如今郭式审美的兴起,准确来说并非个例,它更像是当代影视剧主流审美的一个缩影。
翻翻最近几年的剧榜影单就会发现,很多古偶剧、现代剧都在无声复刻着郭式审美的逻辑:
不在乎人/故事剧情和美学设置之间的关联,只是为了顺应流量需求,所谓顺势而罢了。
妆造极多,剧情极差的《七时吉祥》
扎堆请外表华丽的流量明星,剧本懒于设置精彩冲突。
都锚定在精美绝伦的造型上,宣传语类似灵感取自敦煌/清朝/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美吗?不弘扬传统文化吗?
也不是。
只不过为了能在短平快的绩效社会里博取眼球,增加热搜与讨论度,这些都成了手段,剧集被拍成MV、PPT,审美也成了最大卖点。
但实际上,就像《罗丹艺术论》上所写的,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和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能够打动人的。
当年李诚儒用来痛批郭敬明的那句“不能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广泛的共鸣”,叔觉得在今天这个审美环境下也适用。
在流行趋势无限追求热度失去内核时,身处于时代洪流中的我们很难不被裹挟前行,常常会被打上审美烙印。
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辨别那些仅作为工具的笔触”,保持灵敏,打开更多的感受维度,去了解世界的参差,去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观。
这也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