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浪姐”播出,“她综艺”风潮悄然兴起。观众呼吁女性的表达,于是姐姐妹妹们除了练唱跳、还开武馆和茶话会,一起去旅行,给综艺市场带来了更鲜亮的女性面孔。
三年过去,“全女综”的概念被提出。观众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她综艺”了,要求嘉宾阵容全员是女性。
户外游戏真人秀《漂亮的战斗》用了全女MC阵容,宣传上号称以“女性力量”为底色;《女子推理社》带着“内娱多来点全女综艺吧”上了热搜。而同期的韩国,MC阵容均为女性的罗PD新综《蹦蹦地球游戏厅》走红,Netflix上线的《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在豆瓣被4万人打出9.6的高分。
全女综是“她综艺”的更进一步,这个概念的提出似乎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粗暴”,却又微妙起来:所谓的“全女综”,真的只把嘉宾阵容全部换成女性就万事大吉了吗?内娱曾经出现过“极限男人帮”,而全女阵容的综艺,到底应该拥有什么特色?
做出一档优秀的全女综艺,或许不只是性别这么简单。
从“男人帮”到“姐姐来了”
《向往的生活》总导演、知名综艺节目制作人王征宇,在接受桃叨叨采访时的一段话曾经引起热议。
王征宇很少采用女艺人当综艺节目的固定嘉宾。他用《向往的生活》举例,节目不允许艺人化妆,所有的常驻嘉宾都不带化妆师,要化妆的只能自己简单操作一下,“你很难让女艺人接受这个事……不能说人家做得错,但我就嫌麻烦”。
另一个理由是,“做男孩子的节目特别爽”:“男人之间,真正的好兄弟上节目,能够互怼互骂的,那是好兄弟,状态就特别松。女艺人心里有千根针,我实在猜不透。”
这个采访释出后,王征宇的言论挂在微博热搜上被痛批——但这其中恰好包含了过往国产综艺对男嘉宾青睐有加,和对女性MC望而却步的原因。
早期国产综艺以棚内竞演和访谈节目为主,直到2013年前后才受到海外综艺模式的影响,开始拍摄以娱乐性质为主的户外真人秀。像《跟着贝尔去冒险》一样有极端环境、需要考虑体力条件的先不提,即使是《爸爸去哪儿》这样的亲子旅行综艺,都有不少需要不修边幅、为了完成任务跑到满头大汗的镜头。
游戏类真人秀同样如此,综艺效果的迸发往往出现在明星艺人受到惩罚出糗的一刹那。《奔跑吧兄弟》里的游戏,嘉宾被铺得满脸面粉,答错题或是对抗失败就要摔下水或者泥潭,弄得浑身湿透狼狈才有“节目效果”。
综艺要有效果,需要明星不顾形象。但很多时候,女明星的形象直接与商业价值挂钩,保持光鲜靓丽几乎已经变成了她们的职业准则,有不少女明星都对自己在镜头前的形象极为看重。《一年级》里孟子义被批评得最多的一次,就是因为她更改了戏里的妆容,不愿意把脸涂得很黑。
在综艺中袒露素颜甚至“扮丑”,也自然变成了不那么容易的事情。这其中的沟通成本、多出的妆造时间成本,都会导致综艺团队“嫌麻烦”而不用。
另一点是,大众对于男性和女性之间情谊的刻板印象是完全不同的。男性之间的友谊被认为是坦荡深厚的,女性聚在一起往往会被认为容易出现勾心斗角的场面,宫斗剧、欧美真人秀和无数个女生寝室塑料闺蜜的情感故事,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认知,甚至《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播出以前,最广泛的声音就是想看到这群姐姐“撕起来”。
即使有一些知名的女性综艺制作人,导演这类手握话语权的幕后掌舵手,仍然以男性为主,他们对女性的情谊并不足够了解,会顺势而为地迎合大众的想象。况且综艺的受众本就以女性为主,采用当下受欢迎的男性嘉宾,似乎也更符合“观众的胃口”。
但是女性观众和从业者不会一直被定义。2017年开始的“METOO”运动,率先在海对岸掀起了文娱界的女性主义浪潮。国内的中年女演员们,也敢于站在大舞台为“30+”女演员贫瘠的选择陈词。
她们的背后,有足够的支撑者。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移动互联网女性群体活跃用户数达到近6亿,月活跃规模用户较去年同期有2.5%的增长,线上高消费意愿和高价产品(2,000元以上)的消费能力也高于男性。自媒体兴起之后,大量的女性走入这个职场,开始表达自己的声音。
同时,多位男艺人、甚至“优质偶像”的全方位塌房,进一步消耗了大众对男明星的信任。在比较过塌房男女艺人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之后,女艺人似乎更“安全”,追星的“对象”被分流,“姐姐”变成了最合理的追星时尚单品。
观众想看到更多的女性话题和女性面孔,确实到了该出现“全女综”的最好时机。
“全女综”,是伪命题吗?
不过,时机出现和能不能抓住时机是两回事。
“全女综”看似简单,将原有的嘉宾阵容全部替换为女性,聊到女性感兴趣、能共情的细腻话题,输出时下网络最为“正确”的价值观。
但综艺中的女性嘉宾显著增加之后,似乎没有带来本质的改变——“她综艺”成了一个大同小异的标签,几乎每一档节目都会赞颂女性的独立、细腻,关注女性的社会议题和情感观念,却很难说满足了观众的期许。
当“全女综”在这个概念被提出的时候,观众就对它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它一定要是能够彰显女性特色的、男性无法做出同样效果的综艺。
拿近期播出的综艺来说,《漂亮的战斗》光看名字就视角微妙,连“战斗”都要“漂亮”已经算是一种束缚,男性飞行嘉宾的出现,也招致不少观众的不满;《浪姐》在视角上可以算一种进步,毕竟比起同样题材的《披哥》来说,“30+”女明星的困境要更明显,故事自然更动人。
《女子推理社》赢在做了完整的一季故事,像社会派推理一样有大量出现在生活中、能让观众共情的议题。但观众和节目的宣传都看重女明星们的“同理心”,反而让女性在硬核推理方面的能力被共情的眼泪冲散了。
同为芒果迷综的《明星大侦探》,根据豆瓣“明星大侦探小组”统计的八季投票正确率来看,投票数多于8次且投票正确率高于70%的嘉宾仅有7位(抛开担任素人侦探的文韬),杨蓉、王鸥、吴昕均在此列,其中杨蓉以90.0%的投票总正确率位列所有玩家第一,侦探最终投票正确率高达100%。
但在节目的宣传和观众口口相传的标签中,杨蓉和王鸥的长项都是通过演戏带观众入戏,王鸥是“直觉女神”,杨蓉的沉浸表演片段频上热搜,让大众忽略了她们本身在硬核推理方面的能力。
这样看来,受到好评最多的“全女综”,反而是不强调性别的《海妖的呼唤》。
这档综艺选择了警察、运动员、消防员等职业女性,在海中荒岛上求生、竞技,但几乎只在第一期的前采里提到了她们对性别的认知,后面的节目中甚至都不在职业加上性别前缀,也没有刻画女性的纯善与美好——在节目的竞技环节中她们可以表露野心,甚至有人为了胜利不惜违反规定。
豆瓣一条收获了超过3000点赞的短评写道:“第一次一个生存节目里,我不知道任何一位女性参赛者的年龄,婚育情况,择偶标准,家庭对他们职业和婚姻选择的看法,只有战斗,合作,谋略,自信和勇气。夸赞对手也不再是漂亮,可爱,体贴,而是义气,强大,有干劲,有谋略。”
《海妖的呼唤》没有额外强调女性身份,却在每一个镜头展现出女性在竞争中的智慧和生命力。反而刻意强调女性的性别视角,有可能加深大众对女明星的刻板印象,并无形中拉高观众对于节目价值观表达的期待。
想要做出深刻的表达,就要求女星必须同时具备阅历和思考:不够有生活阅历的女星对社会话题只能浅尝辄止,而思想没跟上时代的女星又很容易被批评“封建”,资历又深、观念又酷的女艺人屈指可数。而从一开始,女明星和普通女性的困境就并不相通,当有人拿着208万时,说服力还能剩下多少?
近几年出现了不少热门女性剧,剧集类型能用性别划分,是因为叙事上往往存在主视角,叙事视角的性别可能会影响观众看剧的体会,但综艺很难把视角控制在某一个人身上,观众一打开就是上帝视角,自然也更难以代入到某一方的叙事。
新播出的《桃花坞》中,有一个颇为动人的切面。李雪琴在海边喊话环节里坦承自己为了节目焦虑到失眠,宋茜在晚上单独找到她一起放烟花,只是让她有轻松一刻的空间。第二天李雪琴找到宋伊人,喊她一起把焦虑写在冰上,放生回大海:“因为昨天茜姐带我去放烟花了,我其实也想去帮助比我状态还差的朋友。”
它出现在男女混搭的综艺之中,却未尝不是能打动人心的女性表达。
《海妖的呼唤》节目制片人李恩静曾表示:“我不想听到类似‘以女人的标准看,她们表现得不错’这样的评价。要知道,节目中的嘉宾不是什么女警、女军人,她们就是警察、军人的代表。”
列出你能想到的所有女性标签,然后把它们统统划掉。现在,可以去做一款女性综艺了。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