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城市头条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城市号入驻

南宅科村的7天

2018-08-27 09:45来源:编辑:News_值班编辑

南宅科村的7天

25日,南宅科村依然有大量积水,防疫人员准备继续入村收集死亡家禽。 特派记者刘玉乐 摄

  南宅科村,寿光受灾最严重的村落之一。这个位于弥河下游的村子的房屋,在暴雨和洪水后的第7天,依然在水中浸泡着。

  从村口向西走3.7公里折向北,是目前的南宅科村受灾居民安置点。安置点里的每颗心,都系在泡在水中的自家院落——那里让远在外地工作的南宅科村的年轻人同样挂念。

  所有的牵挂,汇聚于此:近一点,牵记着这个村的当前救灾;远一些,牵念着这个秋冬的生计和祖辈生活的村落的未来。

  “孩子回来了”“先别回来”

  25日下午,周家三姐妹中的老大和老二相约驱车“回家”。入村道路已封闭,并树起了“重点防疫区域”的牌子,中国直播网,不允许随便进入。

  其实她们的父母已不在村里生活,而是跟着老大在城里看孩子。这一次,是周家大姐第一次在洪灾之后返乡。周家二妹还将这次返回称为“回家”,这是多年来改不了的习惯。

  姐俩相约这次回来看看留在安置点的亲叔叔。周家大姐的另一重任是受父母所托,要亲眼看看村里的情况,然后向父母“复命”。父母惦记着家中的房子和一切家当,尽管一年当中回家的次数寥寥。

  64岁的叔叔看到俩侄女回来,很是高兴。“孩子们回来了!”他被安置在杨庄小学教学楼2楼的一间教室里,同住的有自己的儿子儿媳及3个孙女。他们家的地铺,打在教室前方的讲台上。周家姐妹与亲叔叔及本家叔伯和堂兄们聊了接近3个小时,然后依依不舍地驱车离开。

  作为家中至亲,叔叔成为周家姐妹及父母的牵挂。叔叔的儿子育有3个女儿,一对双胞胎姐妹刚满一岁半。周家二妹特别为这对坐在地铺上的姐妹拍了几张照片。

  尽管南宅科村在外的年轻人都挂念着家里,但此时的父母们并不盼望着孩子们回来。“来回折腾什么,村里的水还没退,来了没有地方住。”

  “南宅科的年轻人,先别回来了。咱村水还没退,也成了重点防疫区。”一则南宅科村民对着标志牌拍摄的视频,在网络上传开。

  纷纷返乡与6小时骑行

  王海宝应算是得知村里进水后,最先回到家乡参与救灾的年轻人。他在江苏省南京市工作。

  父亲早逝,母亲一人住在村里,王海宝对南宅科村的牵挂几乎超过任何人。20日晚上9点,接到村里进水的电话后,他暗叫不好。学习水利专业的他知道,此次台风过境带来的降雨量,足以让处在弥河下游的寿光几个乡镇承受巨大的泄洪压力。

  20日白天,王海宝就与在临朐水利部门工作的朋友联系,生怕上游水库泄洪。但他被明确告知“上游已经开始泄洪”。当天晚上,他抢上了一张南京回山东的高铁车票。二等座已没有,只能多花钱买商务座。

  21日中午,他回到家,此时母亲已被转移出来,并被住在寿光市区的妹妹接走。因为故土难离,母亲每天都要回村里看看。王海宝每天早上开车将母亲送回安置点,自己则要参与到村里的救援工作中。

  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闻讯后,纷纷赶回老家,自发组织起来,分成组,承担起自救责任。最高水位达1.5米,房屋被淹到一半,灾情还没有及时被外界所知时,村里的年轻人用航拍器拍摄视频和照片,联系国内媒体,及时发布了村里灾情。随着捐赠物资到来,年轻人分成物资接收组、分配组、人员安置组等,各司其职,将整个安置点规范管理。

  南宅科村的灾情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王海宝说,令自己感动的是,来自潍坊市奎文区的两名年近七旬的老人,25日骑电动车从潍坊市区过来,经过6小时的骑行,辗转到达安置点,给村民送来慰问。村里劝他们到教室内睡一晚,他们说“不给这里带来一点点负担”,便在操场上睡帐篷。26日当天,两位老人义务为村里老人理发,忙了一整天。

  “外嫁的闺女们当汉子用”

  相互的牵挂和照应,给受灾的心灵以抚慰。南宅科村100多户家庭,有个村微信群,几乎拉进了所有会用微信的老人、年轻人、少年。洪灾发生后的几天里,微信里的聊天记录比去年全年的还要多。

  周家三姐妹中最小的妹妹,在济南工作。她很想回家看看,在微信群里反复询问灾情和进展情况。因有大姐和二姐的返乡及父母“呵斥”,她暂时将念头打消。全家人相约,待水退之后,一起回自家房子。

  周家二姐在寿光市一童装店工作,25日是第三次返乡。她21日返乡了解到村里救援需求,22日,她在所在的麻雀童装屋发起针对南宅科村的募捐,当天筹集了2974元,将其全部买成急需的消毒液、方便面、棉被、毛巾、卫生纸等用品,23日当天将物资送到安置点。因为时间仓促,当天没来得及和叔叔见面。

  王梅(化名)出嫁到外村,家中几个兄弟和父母没了住处。她将父母安置到自家后,跑到安置点帮厨做饭,发放食物。

  王梅心疼自己的大哥。村里进水前,一直在村东堤坝上值守的大哥已连续三天没有合眼。大哥养殖的几千只鸭子即将出栏,在这次洪水中损失很大。大哥情绪低落,她只能给大哥以默默安慰。这两天,大哥开始吃饭喝水了。

  “外嫁出去的闺女们,当成了汉子用。”一位老人看到返乡帮忙的女人说。

  故土难离和搬迁希望

  在安置点的一楼大厅里,一个大LED电视播放着电影,但没人有心思看。村里的老人和年轻人讨论的只有两件事,水灾成因和村庄未来。

  王海宝和村里的老人们都熟悉南宅科村的地理位置。这个村子,东侧为弥河河堤,西侧和北侧都为铁路,铁轨高度几乎达到房屋山墙。一旦南侧和东侧来水,这处洼地没有地方泄洪。

  王海宝说,这次北侧两个涵洞被铁路北的村庄堵死。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是正确的决策。牺牲了南宅科这个村庄,但保住了铁路北的农田和村庄。

  目前村里面临着重要问题:遭遇7天浸泡的房屋几成危房,这个冬天怎么过?这个村落,未来是重建还是整体搬迁?父母和儿女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打算。

  父母们认为“破家值万贯”,故土难离。但大多数年轻人认为,可以整体搬迁。周家小妹认为,搬走后,儿时记忆再也没有了,再也不能在村口看火车来来往往。王海宝说,村庄虽小,但前期改造得很有特色,村里家家户户门口有花。

  王海宝听说,镇上打算将村整体搬到20公里以外的羊口镇驻地去。他分析,对年轻人来说新址的教育生活配套很高端,单从教育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都有。但对于四五十岁的人来说,工作半径会拉得特别长。

  26日下午,王海宝蹚着水,回到自己家。发现门窗都泡变形了,他踹开房门,从无数本自己珍藏的书中,拿走一本王氏家谱。

(特派记者盖幸福发自寿光)

原标题:南宅科村的7天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6-2023 城市头条(城市头条网)CHENGSHITOUTIAO.COM(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城市头条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城市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为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城市头条仅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不提供任何上传发布服务,城市头条网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侵权反馈:fawu@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 如有侵权请来邮告知,我们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吉ICP备2020008037号-11